張健 張興福 劉麗萍 羅玲
(黑龍江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50)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高校的圖書館管理工作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不能再固守傳統的發展模式,而是應當積極主動尋求創新發展的方法,在提升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的同時,優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結合當前階段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如現有的技術設備存在明顯滯后性、人才儲備力量不足、資源配置有待優化等,面對新的發展環境,還需在充分了解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現狀的前提下,明確現有問題,尋求相應的創新發展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環境和發展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充分了解高校圖書館的現狀,才能找到更加有益的管理服務工作開展的切入點,助力高校圖書館的快速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面臨著如下新變化。
身處于信息時代,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獲取的信息,同時,人們也被賦予了多重身份,既可以是信息的獲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創造者。也正是因為如此,信息的數量大幅度增加,高校圖書館中有價值的文獻數據越來越豐富,而信息資源的獲取渠道也越來越多元化,人們可以晨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獲取信息,這對于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而言無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就如同硬幣有著截然不同的兩面,與機遇相伴而來的便是挑戰。大量的數據信息對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存儲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高校圖書館不僅需要加強對紙質文獻的管理,更需要積極促進紙質文獻的電子化轉型。
如今,圖書館不再是高校中的教師與學生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首要選擇,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查詢和讀取。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高校圖書館中的館藏資料以紙質文獻為主,這種傳統的信息存儲形式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紙質載體難免會出現老化、破損等情況,加之紙質資料體積較大,圖書館需要設置較大的存儲空間才能夠滿足大量存儲紙質文獻的需求。但是,站在閱讀者的角度上來看,紙質文獻能夠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資源的數量增加,載體形式越來越豐富,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了廣大師生獲取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效率,也為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技術保障。
身處于信息時代,信息交互與共享的頻率加快,高校圖書館內部的信息資源交互也越來越深入。學生和教師可以運用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輕松自如地獲取信息資源,并將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分享給身邊人。反觀傳統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工作的開展受制于原有條件的局限,很多時候某些文獻資料僅有唯一一份,不僅查閱的難度大,還時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而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輔助下,紙質資源能夠被轉化為電子資源,傳播快捷,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需求進行無限的復制和隨時隨地共享。某些高校的圖書館還在信息服務功能中增加了資源評論功能,便于及時了解師生的需求,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圖書館服務效果的提升。
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推廣應用贏得了人們普遍的認可。在提倡將智能技術滲透到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的各個細節中的同時,也必須從全面發展的角度上深刻認識高校圖書館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具體來說,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普遍存在著以下幾種問題。
在智能技術的輔助下,高校的教育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高校的圖書館工作也需要及時抓住發展機遇,開拓創新發展的新環境。但立足于實際,仍然有許多高校因受到辦學條件和資金條件的限制,導致基礎設施缺乏完備性。某些高校圖書館雖有信息化發展和智能化發展的意識,卻受制于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加之,某些高校圖書館內部的資源配置也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如圖書館資料數量十分匱乏、種類有待豐富、資源有待增加,成為了許多高校圖書館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的桎梏。
目前,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了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這在無形當中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服務與管理人員不僅需要積累足夠豐富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還需要主動學習智能技術,更好地融入新的發展環境中。但現實中的問題是,高校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水平仍然有待優化,而高校在招收圖書館管理與服務人員時并未做到明確要求,相關管理人員不僅缺乏管理知識,也并未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圖書館中的優質管理人才較為匱乏,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自然無法提升。
通過對許多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某些高校圖書館之所以存在著服務質量較差的問題,歸根結底,與采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較為落后有關。圖書館中存儲的許多紙質資源并未及時地轉化成為電子文獻,教師和學生獲取資源的難度仍然較大,圖書的管理效率較低,智能技術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獲取體驗較差。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必須突破固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在改革中逐步實現真正的智能化發展。
在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智能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開展效率及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使智能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中綻放其應有的光彩。
高校圖書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智能化轉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不能否認的是,智能化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
首先,應當從軟件設置與硬件優化兩大方面著手,促進高校圖書館管理效率與服務能力的同步提升。在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優化信息資源的配置是需要考量的首要問題。面對日益豐富的數據信息,建議高校圖書館能夠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實現對于現有知識資源的優化整合,提高信息的交互效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定期更新技術設備,為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的開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技術基礎,使高校圖書館能夠在高校發展的過程中展現更高的價值,為高校教研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信息資料。
其次,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面向的主體都是特定的,即高校中的教師和學生。考慮到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獲取需求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教師所需的信息資料普遍為科研資料,而學生所需的資源則更加傾向于專業性的資源。在運用智能技術優化高校管理水平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建議高校圖書館能夠對現有的學術信息資源進行深入整合,結合不同受眾群體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真正做到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優化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
最后,科學、合理地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高校圖書館內現有信息的深層價值。以大數據技術輔助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開展,通過分析廣大讀者在高校圖書館平臺上的閱讀記錄、檢索情況等信息,了解校內讀者的閱讀喜好、閱讀需求,明確校內讀者的集中閱讀時間,同時,為廣大讀者提供在線學習、隨時隨地進行信息傳輸交互等服務,促進高校圖書館綜合服務質量的提升。
在智能技術的影響下,高校的圖書館建設必須明確新環境下的時代發展需求,培養智能化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思維,使智能技術能夠更好地在高校圖書館中發揮作用。近年來,許多高校都已經建設起了智慧圖書館,即全面互聯、開放共享、深度融合的圖書館,充分考慮廣大師生的信息需求,實現精準定位,科學發展,穩中求進。
首先,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應當在原有的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通過更加縝密的布局和規劃,從短期的發展需求著手,明確長期的發展方向,將理論知識逐漸貫徹于實踐操作中,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開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工作。高校圖書館需要明確當前條件下已有的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運用智能技術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提供豐富的技術支撐,同時,考慮用戶需求,建立更加完備的管理與服務架構。
其次,創新智慧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模式,為高校師生提供智慧化、沉浸式的信息管理與服務體驗。高校圖書館應當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主動智慧化服務,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堅持正確的信息導向,為廣大用戶提供高精準度、高品質的信息服務,例如數據檢索、信息推送、學科服務等。高校圖書館本身就掌握著數量豐富的電子資源,智慧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在校學習情況,如專業背景、科研方向等,為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推送。智能技術還能夠滿足將現實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的需求,通過建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多維度的知識空間,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沉浸式的信息獲取體驗。此類信息服務的實現難度較大,推廣范圍較為狹窄,但能夠將高校圖書館內現有的用戶、資源和空間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廣大用戶提供圖書定位、資源導航、館藏展示、圖書推薦等不同類型的服務。
最后,運用智能技術對高校圖書館的內部環境進行合理控制。例如,結合圖書館內用戶們的借閱行為,有針對性地進行圖書資源的采購;根據物聯網,能夠感覺到的溫度和濕度、室內空間的明暗程度,改善圖書館環境,為用戶提供舒適的信息獲取空間,營造適宜的信息獲取氛圍。
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由圖書館管理人員負責,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及服務能力。智能技術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產生的影響不應當局限于圖書館自身的建設這一單一方面,還應當融入圖書館管理人員隊伍的培養進程中。
首先,建議高校圖書館能夠主動進行制度優化,為高校圖書館的分類、上架、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恰當合理的引導,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圖書館中的管理人員產生約束作用,促進圖書館管理人員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其次,提升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智能化技術水平,為圖書館內的管理人員提供參與有關智能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學習機會,促進圖書館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智能化的圖書館發展環境,加強對高校圖書館信息系統的維護,提高高校圖書館信息的檢索效率,為高校用戶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的閱讀體驗。
再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面向社會各界招收優質的圖書館管理人才,建立一支完備的高校圖書館管理人才隊伍,并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鼓勵圖書館內的管理人員靈活調動思維,兼顧管理人員的需求建立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激發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
最后,對于智能技術在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中的應用,還要求管理人員能夠站在持續化發展的角度上,全面考量自身的行為與高校圖書館發展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為廣大圖書館管理人員創造優質的服務和研究環境,避免將圖書館管理人員捆綁在圖書館繁雜的事務中,提升知識組織、知識分析等工作的開展質量,讓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品質能夠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張“名片”,為高校圖書館的智能化轉型提供更加扎實的人才支撐。
綜上所述,智能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大勢所趨。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來看,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合理利用智能技術,探尋與時俱進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信息建設水平,培養智能化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思維,建立優質人才隊伍,為高校圖書館管理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從而在創新發展中不斷積累經驗,促進高校圖書館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