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刮不見家……”是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色果拉村數年前的真實寫照。如今,該村經過多年治沙培林探索,良性的植綠機制正在形成。累計治理沙化土地1.1 萬余畝,其中植樹3000 余畝7 萬余棵。昔日“灰頭土臉”的沙塵村變成名副其實的“金色家園”(“色果拉”藏語意為“金色家園”)。
尼洋河流經林芝,同雅魯藏布江相匯,交匯處的尼洋河濕地生態保護區,草盛水清,是每年春天林芝桃花季的最佳觀景區。
2021 年7 月21 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藏期間曾來到尼洋河大橋,聽取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情況。他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統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守護好這里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在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目之所及,棕頭鷗、白翅浮鷗、燕鷗、斑頭雁等數以萬計的各種鳥類在此棲息,河中沙洲綠草茵茵,牛羊成群,河岸樹木枝繁葉茂,水流潺潺。數十名身穿“紅馬甲”裝備齊全的環保志愿者正在開展垃圾清理、保護濕地資源宣傳、數據監控等日常巡護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林芝市委書記敖劉全表示,林芝把綠色生態作為最大優勢,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打好污染防治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以踐行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實際行動展現責任擔當。
在發展中重保護,努力保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西藏自治區近年來全面加強以33 條重要河流為主的江河源系統保護,著力提升“亞洲水塔”生態功能與服務價值。全區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累計投入127.1 億元,持續推進拉薩市、山南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試點工程,累計落實資金74.74 億元,積極推動昌都市、日喀則市項目申報,落實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7.07 億元,實施拉薩河、年楚河、哲古湖等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讓我們想起來高興,說起來自豪,講起來自信,干起來有勁。”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廳長羅杰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西藏最突出的優勢,保護好西藏的綠水青山,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是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
隨著“十四五”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完成,空氣質量保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應對、土壤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穩步推進。世界屋脊生態文明全民共建、共享、共樂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拉魯濕地等15 處重要濕地進入保護名錄,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片區開工建設,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開展,拉薩市、山南市、阿里地區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藍天、碧水、凈土良好態勢持續鞏固,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雄偉壯美的高原草甸濕地及秀麗多姿的河流等自然濕地景觀資源相映成趣。
2021 年11 月,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戰略部署,擘畫了未來五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的宏偉藍圖。
過去的一年,西藏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加快建設美麗西藏,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美高原更加靚麗,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守護生靈草木、萬水千山。西藏這塊生態文明高地,正在用行動書寫雪域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西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