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瑛ZHENG Ying;劉暢LIU Chang;葉靜嫻YE Jing-xian;金祚平JIN Zuo-ping;王坤WANG Kun;潘華PAN Hua;肖雨涵XIAO Yu-han;姚正YAO Zheng
(①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金華市供電公司,金華 321000;②上海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90;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松江供電公司,上海 201600)
提升“獲得電力”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熱點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1-2]。李克強總理于2020 年9 月17 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致力于提升營商環境,并確定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的措施,用以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也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助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經過共同努力,我國的“獲得電力”指數從2018 年的第98 位飛升至2020 年的第12 位。然而在“獲得電力”指數快速提升、用戶獲得便利的同時,相關政策實施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利益尋租空間有了較大變化。因此,如何全面防范“獲得電力”便利度提升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也成為供電企業審計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3]。供電企業審計部門作為企業重要的監督管理部門,在企業提升“獲得電力”便利度的過程中可以發揮監控作用,助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
“獲得電力”是指企業為獲得永久電力連接所需要的進行的步驟、花費的時間以及所需要付出的費用,可用于衡量供電服務水平[4]。“獲得電力”的分值反映供電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的情況[5-6]。本文結合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評價體系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中國營商環境試評價方案》的評價體系,通過廣泛征求相關電力行業審計專家的意見,秉承內部審計視角、風險點監控和預警、評價指標優化的原則,構建了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供電企業審計評價體系,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供電企業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是開展后續各項工作的基礎,區別于世界銀行及國家發改委“獲得電力”指數從用戶體驗側進行評價,本文在建立評價指標時充分參考以上兩個方面的指數內容,以內部審計視角為切入點,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風險預警為主線,以數字化審計為手段,以通過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助力優化營商服務為目的,開展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的設計和研究。
當前國內外有關“獲得電力”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世界銀行建立了獲得電力評價所需的環節、時間、成本、供電可靠性與電價透明度五個指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則在世行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力價格、獲得電力便利度兩個指標。南方電網則將發改委提出的指標進一步投入運用,驗證了“獲得電力”指標體系對于提升電網公司營商環境水平的有效性。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現有“獲得電力”評價指標體系僅有一級指標維度,評價指標內容單薄,難以滿足現階段內部狀況復雜的供電企業有關助力“獲得電力”水平提升的需求;且功能僅限于分析評價,無法找出電力營商環境水平低下的具體原因。通過邀請眾多審計專家,詳盡分析了審計分析在監控預警方面的有效性,創新性地提出基于審計視角的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供電企業內部審計進行評價分析,能夠在事先發現問題,事中整改問題,事后預警分析。
鑒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體系,以“獲得電力”為立足點探索和實踐新的理念和方法,打破內部審計傳統觀念,助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設計出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兩個層面。所述一級指標除去了發改委指標不可控指標“電力價格”,合并了“耗時”、“流程”,增加了“效率”,包括辦電費用、辦電效率、服務便利度、供電可靠性四個一級指標,使指標體系更全面更符合內部審計控制視角。所述二級指標體系中考慮了審計理念及大數據挖掘分析,包括高壓業擴配套項目異常率、低壓業擴配套項目異常率、高壓客戶受電工程項目異常率等四組13 個二級指標,進一步豐富了現有“獲得電力”指標體系。
本文所述二級指標體系的建立方法與世行、發改委的一級指標體系的建立方式不同,融入了審計理念。包括審計風險防控理念、審計成本控制理念以及審計范圍拓展理念。詳細介紹如下:
一是審計風險防控理念。審計風險防控理念是指通過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各個生產經營的環境進行查找及測定風險點和風險度,從而幫助企業及時的找到各個環節可能存在的弊端,并對已經造成的損失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從業擴管理流程風險點管控方面考慮,包括“三指定”風險系數等。
二是審計成本控制理念。審計成本控制理念是指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力求以最小的審計成本最有效地實現審計目標的一種控制手段[7]。從業擴配套工程指標的設置考慮,包括高(低)壓業擴配套項目異常率、高壓業擴受電工程項目異常率等。
三是審計范圍拓展理念。審計范圍拓展理念是指常規業擴審計鮮有涉及95598 投訴、保險理賠、線上報裝等方面考慮,本文指標設置包括線上報裝占比、停電賠償率等。
傳統的評價模型中,常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然而,傳統的層次分析模型在計算權重時,計算數據僅僅只能夠反映單個專家的經驗,這樣就使得計算結果中包含了大量的定性成分,缺乏普遍性,從而導致數據的計算結果難以讓人信服。基于以上問題,本文研究采用德爾菲法對傳統的層次分析模型進行改進。德爾菲法能夠整合多個專家的建議并進行權重的設計,能夠解決傳統層次分析模型的不足[8]。改進后的層次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獲取n個判斷矩陣、剔除奇異矩陣、單獨計算各判斷矩陣的專家建議系數、計算綜合權重系數四個步驟。
利用傳統的層次結構九級標度值法,設計出適合于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多維審計監控評價指標體系的調查表。邀請n 位本領域的業內專家進行打分,得出n 份判斷矩陣。
由于不同專家的經驗不同,為保證各個專家得出的判斷矩陣均適用于本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需要將差異較大的判斷矩陣進行剔除,具體操作如下:設第k 位專家建立的判斷矩陣為

此時對獲取的n′判斷矩陣分別計算其權重系數,具體的操作方法與傳統的層次分析模型求取權重系數的方法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綜合權重系數的計算包括:
具體的數學模型如下:

式中:θij為向量wi和wj之間的夾角;式(5)為改進后的各指標權重向量。
本文所采用的基于德爾菲法的改進層次分析模型能夠綜合多位專家的建議,彌補了傳統APH 模型只能夠采用單一專家建議的不足。其中表示了不同專家之間建議的一致性程度,當越大,所代表的是計算所得權重系統所包含的專家建議的個數就越多,越能夠代表大多數專家的建議。
本文選取JH 市本部及其所轄8 家供電公司的實際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基于所建立的13 個二級指標以及從8 家供電公司所采集的真實數據,首先通過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將實際數據轉化為分析可用的數據。然后,由于各指標之間的量綱不同,無法直接進行分析,因此根據各指標的特征,對計算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標準化處理。最后,采用基于德爾菲法改進層次分析模型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多維評價分析。
首先,采用改進德爾菲法計算出JH 市及所轄各區/縣供電公司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權重,結果如表1 所示;其次,對已取得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各指標數據實際值轉化為百分制的標準化值;最后,計算各區/縣供電公司最終評分,計算結果如圖2 所示。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可以得出JH 市供電公司多維審計監控評價平均得分為95.53 分,可以看出JH 市供電公司多維審計監控評價總體得分較高。但從圖2 也可以直觀看出各區縣供電公司得分總體依然存在差異,計算其總體方差為1.9,從總體方差數值來看總體差異較小,對比分析圖可以明顯看出,WY 與QA 兩家供電公司得分較低分別為93.43 和93.66,而LX供電公司的得分則最高為97.25,其分值最大相差達到了3.93%。

表1 基于“獲得電力”指數的供電企業審計評價指標權重
從圖2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JH 市整體“獲得電力”得分水平較高。為進一步提升JH 市評價得分,通過不同地區得分分析對比,找出薄弱地區嚴加管控。從圖2 中可以看出,WY 市得分較其他市/縣得分較低。為進一步分析具體原因,可通過各一級指標得分做具體探討,結果如圖3、圖4 所示。

圖2 JH 市各區/縣供電公司審計評價得分

圖3 WY 一級指標得分分析

圖4 WY“辦電費用”下二級指標得分分析
通過對各指標得分進行分析,可對各地區薄弱環節進行嚴抓嚴防,進而提升JH 市整體“獲得電力”水平。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WY 得分相較于其他地區得分較低,對JH 地區整體“獲得電力”水平影響較大。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對WY 各一級指標分析發現,“辦電費用”指標得分為86.70 分,與得分最高的“辦電效率”相比,相差了12.56%。進一步分析WY“辦電費用”下二級指標得分,找出其得分較低的原因是“三指定”風險系數較高,進而影響了WY“獲得電力”營商環境水平。
基于“獲得電力”水平的提升,從內審視角出發建立起合理的指標評價體系。以審計為聯系樞紐,將不同地區、不同指標維度聯系起來,對找出的風險點及風險度進行重點管控,可以有效地提升“獲得電力”營商環境水平。
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現階段我國絕大部分供電企業并沒有開展基于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審計活動,更談不上開展相關的審計評價活動。本文構建的基于“獲得電力”的審計評價體系,為供電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依據,審計人員可以利用該指標體系對供電企業開展的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活動進行審計。以審計監控評價體系為分析工具,有助于監督業務部門在“獲得電力”服務能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