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后退”的時代之問面前,作為世界前兩天經濟體的中美,所做的選擇越來越清晰。而近日備受國際輿論關注的兩個話題,恰好展示了兩種選擇、兩種趨勢的不同圖景。
一個是,為期6天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在北京開幕,超過400家的世界500強以及國際龍頭企業,實體參展,有7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國家或總部名義設展辦會;另一個是,美國被曝出再次以莫名理由升級對華技術出口限制,出臺禁止英偉達和EDA兩家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先進人工智能芯片等一系列禁令,不斷沖擊全球供應鏈穩定和經濟復蘇。這兩件事恰巧發生在同一天,形成異常強烈的對比。
作為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服貿會已與廣交會、進博會等形成經貿盛會“矩陣”寸服貿會迄今經歷了10年發展,其間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額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二、服務貿易累計進口超過4萬億美元,服務貿易已經成亍中國和世界相互成就、相互發展的一個窗.口。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蠢蠢欲動的背景下,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既形成一種寶貴的確定性,增強了國際市場信心和對未來的樂觀預期,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持續而穩定地注入新的動力。
與之相反,作為“脫鉤”“斷鏈”的典犁政治操作,美國持續升級的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體現了逆全球化而動的封閉和扭曲,反映了一種霸權衰落的焦慮。從美國總統正式簽署《芯片與科一學法案》、到14nm以下先進制程芯片制造設備和EDA軟件工具等四項技術出口管制,再到此次針對人工智能領域先進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和EDA的禁令,美國這種對出口管制措施的濫用,對華技術限制的升級,已經到了不管不顧的程度,也不在乎連帶傷害面甘大。
在當下俄烏沖突尚未平息、歐美通脹高企、全球飽受供應鏈紊亂之苦、增長預期低迷的狀況下,華盛頓的倒行逆施,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一目了然的。美國試圖在高科技領域推動的“脫鉤”“斷鏈”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連美國的輿論界也紛紛質疑其有效性。進一步限制對華技術出口不僅將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而且從實際效果看很可能適得其反。們看到,美國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產屋焦慮甚至恐懼,以至于不按常理出牌,亂了方寸。中美在心態上越來越走向相反方向一:一個開放自信、擁抱世界,而另一個在不自信中滑向封閉保守。
中美不同選擇的背后,反映的是兩種觀念的差異。中國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出發,堅持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因此愿意和世界在開放中相互成就。而動輒聲稱自己是當今世界秩序維護者的美國,世界觀里卻越來越沒有世界,甚至將打壓中國作為其世界觀的全部,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眾所周知,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國家也是一樣,如果走向自我封閉,再強大也不可避免衰落。歷史的教訓值得華盛頓精英好好反思。我們堅信形勢比人強,美國最終要接受現實。對中國來說,越是面對美國政府的封鎖和限制,我們越是要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中國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添加新動力。▲
環球時報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