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彪 劉百靈 張雪英(通信作者)
274300 單縣中心醫院皮膚科,山東菏澤
銀屑病是一種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是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生且伴有角化不全,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去除鱗屑可見點狀出血[1]。該病好發于青壯年,多數為急性發作,慢性病程,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銀屑病臨床分型包括尋常型銀屑病、關節病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和膿皰型銀屑病,其中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約占銀屑病總數的80%~90%,表現為全身散在點狀、片狀紅斑,板塊及鱗屑,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全身潮紅、腫脹、大量膿皰及大量脫屑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只發射波長311~313 nm 的光,濾去了紫外線中對人體有害的光,從而發揮治療作用。復方甘草酸苷以甘草酸苷為主要成分,能夠激活自然殺傷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是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常用藥物之一[2]。近年來,我院應用NB-UVB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科收治的28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40例。觀察組男66例,女74例;年齡17~71歲,平均(42.1±5.5)歲;病程20 d~29年,平均(7.45±2.6)年;疾病分期:進行期63 例,靜止期77 例。對照組男65例,女75 例;年齡18~70 歲,平均(42.1±5.5)歲;病程21 d~28年,平均(7.4±2.5)年;疾病分期:進行期64 例,靜止期7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有關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自愿接受治療并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復查等;③患者就診前1 個月內未使用激素類、維甲酸等治療銀屑病的藥物;④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或紫外線過敏者;②2年內有妊娠意向的女性患者;③伴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者;④有精神障礙、不能有效溝通者;⑤治療依從性差,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方法:對照組采用復方甘草酸苷片[生產廠家: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77;規格:25 mg]進行治療,50 mg/次,3次/d。采用消銀顆粒(生產廠家: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00019;規格:3.5 g)3.5 g/次,3 次/d。治療8 周為1 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SS-05 NB-UVB 光療儀(生產廠家:上海希格瑪高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治療,初始能量0.3~0.5 J/cm2,對患者皮損處進行照射,波長310~315 nm,峰值311 nm,隔日1 次,并以10%~30%劑量遞增,最大能量為4.5 J/cm2。當患者出現輕度紅斑時停止增加劑量,若出現灼痛性紅斑、水皰等,應立即停止照射。照射時佩戴護目鏡,遮蓋好正常皮膚,防止對眼睛及正常皮膚造成損害。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①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 周及治療8 周對患者的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進行評估,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病情恢復越好。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8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細胞亞群水平變化,包括分化決定族抗原4(CD4+)、分化決定族抗原8(CD8+)、CD4+/CD8+。③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效果。①痊愈:患者治療后的PASI評分下降>95%;②顯效:患者治療后的PASI 評分下降60%~94%;③有效:患者治療后的PASI 評分下降20%~59%;④無效:患者治療后的PASI 評分下降<20%,或者PASI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x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4.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周及治療8周PASI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PAS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及治療8 周,觀察組PAS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S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PASI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8周觀察組 140 21.7±6.2 5.1±1.2 2.8±0.4對照組 140 20.1±5.9 15.3±4.4 7.1±3.3 χ2 1.023 4.672 3.675 P 0.983 0.000 0.000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 周及治療8 周T 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CD4+、CD8+和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4+,CD4+/CD8+高于對照組,觀察組CD8+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周和治療8周T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4周和治療8周T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s)
組別 n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8周 t P 治療前 治療8周 t P 治療前 治療8周 t P觀察組 140 26.9±4.4 42.2±4.7 11.298 0.000 32.2±3.3 20.3±2.9 11.378 0.000 0.8±0.2 1.9±0.3 9.734 0.000對照組 140 27.1±4.8 33.1±3.5 6.678 0.000 30.2±3.2 26.8±3.1 3.543 0.000 0.8±0.3 1.3±0.3 3.202 0.000 t 0.445 10.632 1.521 6.431 0.168 5.372 P 0.651 0.000 0.125 0.000 0.956 0.000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銀屑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其多基因遺傳方式表明諸多因素共同參與銀屑病的發生發展,主要有遺傳、感染等環境因素及免疫等因素。目前認為,銀屑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背景下的由T細胞介導的免疫性疾病[3-4]。NB-UVB照射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是一種簡單、方便、有效的方法[5]。NB-UVB 是一種波長約為311~313 nm 的中波紫外線,傳統的寬譜UVB 燈發射波長范圍在280~330 nm,<300 nm 的光能導致嚴重燒傷,并增加患皮膚癌的概率,而311~313 nm 波長范圍的光,過濾了紫外線中對人體有害的光,而且其穿透性強,可達表皮深層并誘導T 淋巴細胞凋亡,抑制表皮細胞DNA 的合成[6]。Walter等[7]研究表明,窄波NB-UVB 照射可使銀屑病患者皮損中白細胞介素-12 信使核糖核酸和γ-干擾素mRNA 明顯減少,而白細胞介素-4 信使核糖核酸可增高82%,因此窄波NB-UVB 可抑制T 細胞亞型尤其是輔助性T 細胞的活化選擇性,減少前炎癥細胞因子產物,同時使朗格漢斯細胞的抗原遞呈和活化T 細胞功能受到抑制,通過免疫調節等多途徑對銀屑病起到治療作用[8]。
復方甘草酸苷片的組分為甘草酸苷、甘氨酸及鹽酸半胱氨酸等,其中以甘草中的甘草酸苷為主,該物質具有抗炎、抗過敏及免疫調節等作用,同時還可調節T 細胞活化、誘發干擾素產生和活化自然殺傷細胞,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殺死或殺傷相關病菌,是治療銀屑病療效好、安全性高的藥物之一[9-10]。
本研究采用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NB-UVB 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患者PASI 評分明顯降低,CD4+明顯增高,CD8+明顯降低,CD4+/CD8+明顯升高,與郭華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臨床療效方面,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3.7%,與王東岺[12]報告的96.6%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NB-UVB 聯合復發甘草酸苷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