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紀芳
276700 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院,山東臨沂
血液透析療法為臨床治療尿毒癥的常用方法,該療法效果顯著。然而,在透析治療期間,患者需要服用較高劑量的肝素,以避免體外循環過程中出現凝血反應,但肝素的服用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顯著提升[1]。尿毒癥患者并發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病癥時,其病情將無法得到良好緩解,身體對透析的耐受程度下降,腎性貧血癥狀加劇,從而引發低鈣血癥、高鉀血癥、心力衰竭等,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尿毒癥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研究,討論局部體外肝素抗凝聯合優質護理方案對其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尿毒癥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順序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參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0~80歲,平均(48.29±9.31)歲;體重50~74 kg,平均(60.32±2.35)kg;身高157~180 cm,平均(172.35±2.56)cm。試驗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32~79 歲,平均(48.67±9.04)歲;體重50~75 kg,平均(60.48±2.26)kg;身高158~182 cm,平均(172.96±2.41)cm。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納入標準:①患者對研究知悉并同意參加;②患者意識無障礙;③患者交流能力、認知能力正常;④患者一般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者;②精神障礙者;③患有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者;④肝、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礙者;⑤研究中途退出者。
方法:患者均于血液透析療法期間實施局部體外肝素抗凝療法,即對患者濾器、體外循環管路于透析之前進行預沖處理,預沖液體選擇肝素鹽水,規格為0.03 mg/L,以設定的血液透析程序為準進行預沖。于血液透析期間使用魚精蛋白、肝素進行抗凝,使用之前應用透析器行預沖處置,預沖液體為氯化鈉液體2 000 mL,首次給予肝素劑量根據患者體重、出血、凝血情況進行制定,靜脈端泵入魚精蛋白,于動脈端泵入肝素。以1∶1 比例設定魚精蛋白和肝素,促進肝素的抗凝功效,治療30 min 前停止泵入魚精蛋白和肝素。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指導患者用藥,以15~30 min/次頻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依照醫囑完成補液、止血、輸血等處置。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①透析前干預:實施血液透析之前,協助患者完成身體檢查,掌握患者凝血、血紅蛋白、體重等指標,并了解患者心臟、肺等主要器官狀態,詢問患者近期有無鼻腔及牙齦出血現象,皮膚有無瘀斑等。此外,與患者積極交流,為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的流程,以減輕患者焦慮心理,提升患者配合度。②透析中干預:透析期間,護理人員需時刻注意濾器的凝血狀態,如出現異常,需立即實施下機回血操作,避免凝血嚴重血液無法回到患者身體,導致患者丟失血液而加劇病情;與此同時,還需時刻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準確評估患者的體重,掌握其出入量,并將超濾量設置在合適范圍,以患者的心率、血壓指標為依據,對血流量進行設置,確保血流動力學的平穩性不受影響;有關患者透析期間的各項數據,應認真記錄,并加大巡視力度,若血濾醫療器械發出報警,應立即探尋報警原因,并給予對應處置。③透析后干預:若患者使用cuff 導管,需在患者治療滿8 h 時,給予下機回血處置,并對患者的置管操作實施相應護理,即及時給予換藥干預,避免發生感染,并詳細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管路凝血狀態、透析器狀態、超濾量、體重等。④生活干預:a.心理方面:與心理科聯合組建心理干預小組,針對患者的負性情緒實施有效管理,評估患者心理情況,掌握導致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因素,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若患者存在較嚴重的焦慮、抑郁癥狀,可為其提供相應藥物緩解病情。b.飲食方面: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時,應嚴格禁食,出血癥狀停止后,可先為患者提供流食,而后以患者身體情況為依據,逐漸過度至半流質食物;有關日常飲食注意事項,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講解,以增加患者的重視度。c.衛生方面:為患者清潔口腔,使口腔始終處于潔凈狀態,防止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此外,還需為患者講解健康作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負性情緒,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分值范圍20~80 分,分值與負性情緒呈正相關。②記錄兩組患者出血量、嘔血停止時間。③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問卷形式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 個維度,分值0~10 分,>9 分為滿意,7~9 分為基本滿意,<7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出血量和嘔血停止時間比較:試驗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嘔血停止時間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出血量和嘔血停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出血量和嘔血停止時間比較(±s)
組別 n SAS(分) SDS(分) 出血量(mL) 嘔血停止時間(d)參照組 40 40.21±7.86 42.31±9.72 716.52±25.58 3.30±1.18試驗組 40 30.51±9.75 34.52±9.03 610.51±22.33 2.49±0.19 t 4.898 5 3.713 5 19.745 5 4.286 2 P 0.000 0 0.000 4 0.000 0 0.000 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疾病患者并發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后,其病情將迅速進展且情況危急,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較高[3]。病癥發生后,應立即給予患者有效救治與護理,以防病情惡化。
局部體外肝素抗凝治療方案安全性較高,透析有效性較優[4]。應用此方案,能夠對患者的凝血狀況作出準確評估,有益于醫護人員對抗凝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5]。優質護理包括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及生活護理,生活護理包括心理、飲食及口腔清潔護理措施[6]。應用此護理方案,能夠改善患者的身體素質,增強患者身體對血液透析療法的耐受性,有益于提高治療有效率,進而改善患者的病情[7]。將局部體外肝素抗凝療法與優質護理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治療與護理的效果,從而緩解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且不影響血液透析療法的有效性[8]。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相關癥狀指標、焦慮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參照組。說明聯合優質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癥狀,同時還可以提升治療效果,有益于減輕尿毒癥病情[9]。究其原因:局部體外肝素抗凝方案對透析療效有促進作用,優質護理方案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心態,患者對透析療法的接受程度、透析期間的舒適感均明顯提升,這對于提高患者臨床依從性有積極正面影響,因此,局部體外肝素抗凝聯合優質護理方案在尿毒癥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較高可行性及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局部體外肝素抗凝療法聯合優質護理可提高尿毒癥合并中高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出血量,縮短嘔血停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