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
(安徽省佛子嶺水庫管理處,安徽 六安 237271)
佛子嶺水庫近幾年致力于可持續發展,追求內部體制不斷變革、設備技術改造和職業教育方面不斷加大,2020 年,佛子嶺、磨子潭地區的生產運行已基本滿足勞動部水電廠勞動定員標準,主業機組定員較3 年前下降近一半,人員素質和運行管理水平、設備健康和自動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然而,由于過去數十年的計劃經濟,國有企業的制度惰性以及設備老化、員工人數多、發電量少、人員知識結構低下等原因,都嚴重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
佛子嶺水庫位于霍山縣城西南17km 處,水庫坐落在淮河支流淠河東源,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個骨干工程,享有“新中國第一壩”的美譽。磨子潭和白蓮崖水庫分別位于佛子嶺水庫上游東、西支流上,是為提高佛子嶺水庫防洪標準而興建的水利工程。三座水庫均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
2.1.1 管理制度有待規范化
當前,佛子嶺庫區的法制和政策支持制度有待健全,佛子嶺庫區的城鄉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旅游業日益增多,交通等基礎建設、庫區河道違規采沙等問題時有發生,且在執法監督上有一些疏忽和偏差。部分制訂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或是可以由修正型和其他制度代替的,原則上應予以廢除。
2.1.2 運行管理有待標準化
施工現場的觀測和例行的巡查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如遇水位突變、地震等特殊狀況,要加大監測、巡查,確保結果滿足要求,核對資料完整,并有標準的檢驗紀錄。確保工程設備的正常運轉,應加大工程養護、金屬結構和機械等方面的保養工作,以保證設備設施運行良好。佛子嶺、磨子潭兩水庫已完成了確權畫界工作,土地權屬和邊界工作已完成但是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且生態管理,水系連通,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水利景區等基礎設施工作有待加強。而佛子嶺水庫是全國重點建設項目,但其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佛子嶺、磨子潭和白蓮崖三個水庫沒有達到設計要求,都在防洪限制下進行了調度,水庫的整體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佛子嶺水庫管理的標準化、細節還有待加強,比如:在管理單位內外墻面、警示線、公示牌等各處標識、標牌有待統一和改進,以確保其外觀、突出佛子嶺的特點,佛子嶺文化,佛子嶺精神[1]。
2.1.3 水庫工程管理有待法治化
要加強對水庫的法律治理,健全對違法的水事活動法律治理和處理程序,加強各方面的協同執法。佛子嶺水庫管理處已制訂《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水庫度汛措施》及《佛子嶺水庫管理處水庫調度規程》,但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三個蓄水池的調蓄容量偏弱,三個水庫的共同調度條件十分復雜,因此,該工程具有很大的防洪潛力。近幾年,由于庫區下游地區迅速發展,導致下游河道行洪能力減小,嚴重地威脅到了下游的泄洪,從而對水庫的防洪調度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2.1.4 職工人數多,設備老齡化
(1)從發電運行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看,通過競聘的方式來實現“減人增效”。但對整體企業來說,卻還要考慮減下的人員如何分流到一個可以繼續創造效益崗位的問題。減少員工,也就是讓一些崗位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縮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許多泄洪設施投入運行數十年,逐漸出現老化現象,而且技術數據也不完全,很難判斷和確保良好的運行狀態。目前,設備設施的管理方法比較陳舊,信息化管理技術還不能很好地運用。
2.1.5 機組調度和運行方式影響運行經濟性
管理是以達到單位的生產和管理目標為宗旨。但佛子嶺水庫是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水產養殖等多種社會功能于一身的大型水利樞紐,其運行模式是以灌溉為主發電為輔。因此,在計劃經濟時期,利益的觀念并不是很重要。現在有了自己的收入,也就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了。簡而言之,良好的運行管理,就是將一定數量的水資源轉化為資金,并達到多個目的的綜合使用,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這與水庫水位有很大關系,首先是在一定的水量條件下,發電量與水量呈正比關系,但與全年的發電量并不是成正比的,而且要綜合考慮水庫調度、設備折舊、維修、設備損壞、人員投入等多種因素。其次是確定每年的發電量,是一種鼓勵措施,而在實際執行時,要把發電量和發電量的費用結合起來。安全是最根本的需求,也是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不是約束。怎樣做才算真正的保險?應當是一個正確的、科學的判斷,而不是只憑“覺得安全”或者“感覺不到”的主觀猜測。管理目標是什么,是達到最好的效果目標,所有人都應該清楚,要站在整個制度的整體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好自己的工作(表1)。

表1 水庫運行管理
2.2.1 管理是對組織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過程,要有全局觀念
業務管理不只是一個管理部門的經營。實行分區統一的管理模式存在著管理起點缺失的問題。此外,很多的生產與管理工作常常需要一個或數個行業,如生技、保安、職業教育培訓、維修、水工等,管理分部缺少這樣的統籌和統籌能力。例如,生產和發布了一份故障報告,需要生技部門、維修部門、安全部門來安排、處理和監督。
加強水工程運行管理,切實保障工程安全。
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水法》《防洪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領導的要求,修改、健全水利項目及相關設備的安全管理體系,實行安全生產責任制。佛子嶺和磨子潭兩座水庫已經運營50 余年,一些水利工程設備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而白蓮花崖水庫才剛剛竣工,因此要加強對水利工程的檢查觀測和養護修理,以及時發現工程問題,排除工程缺陷,強化工程的軟肋,保證工程的安全。
佛子嶺水庫是安徽省水利廳管轄的,但自2006 并入水利廳后,一直由佛子嶺水庫管理處負責維護和維護,因此,為便于水庫工程的管理,必須盡快組建一只專門的管理隊伍,針對近年出現的多起在水工程保護范圍內種植農作物、興建違章建筑等影響水工程安全運行的事件,提出對水工程保護范圍進行確權劃界,增設界樁、標志和警示牌,明確保護范圍,并做好水工程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涉水違法違規活動和案件,確保水工程安全[2]。
2.2.2 加強重點安全工程建設,改善水庫工程運行環境
(1)佛子嶺庫區位于大別山地區,是全國4A 旅游景區,庫區內的旅游、水產養殖、采砂等生產作業十分頻繁,每逢汛期,洪水不僅會帶來大量的降雨,而且還會攜帶大批的干枝、廢棄物,如果落入泄洪口或電力管道中,將會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必須每年組織人手來進行清理,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無法完全杜絕這種危險,因此,在水庫的下游泄洪閘門、發電引水管道、泄洪閘門之前都要安裝一張阻泥網,將漂浮物質完全隔離。
(2)由于佛子嶺水庫和磨子潭水庫的改造,病壩、險壩的改造、白蓮巖水庫的建設、佛子嶺水庫的防洪能力從400 年一遇提升到5000 年一遇的歷史條件,對佛、磨、白三庫進行分期水位的控制,盡快優化三庫聯合調度,在保證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灌溉、抗旱、城市供水和發電等綜合經濟效益,充分、合理利用水庫水資源,以實現水資源和水工程效益的最大化,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1)根據佛子嶺水庫的實際操作工作和實際工作的實際情況,本文歸納如下:①以管理所為主要訓練基地,加強培訓內容切合工作實際,在工作中學,學以致用,重點提高技能。②在新的裝備投入使用和新技術應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利用員工的空閑時間進行大型的集中講課。③按能力層次、分批進行適當的培訓,進行短期培訓。④以考核、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崗位競爭。
(2)管理服務現場。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是激發單位的生機。人都有懶散,怎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呢?關鍵是管理。在團隊中,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快樂的工作氛圍,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倘若個人的工作表現得到認可,那么他的工作就會更有活力,更有生產力:①要加強員工的工作投入,認真處理好員工的各項意見和建議,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②工作環境要適當改善。③加強設備設施和技術改造,提升裝備的成活率,提升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經常發生的小錯誤或頻繁的錯誤發送,會引起人們的不耐煩和癱瘓。故管理現場要實行“不發光燈牌”管理。
(3)設備是根本。佛子嶺水庫擁有8 個機組,主要設備多、老、雜,自動化水平不高,設備的清潔情況也很復雜,使用起來很麻煩。必須使裝置的維修工作規范化,并適時的進行故障的報告和處置,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設備的升級和自動改造:保證良好的設備狀態,保證設備的經濟性。操作人員不僅要了解在何種條件下進行經濟操作,還要在裝置狀態上進行主動的調節。
(4)重視信息管理對企業生產和發展的促進作用。管理信息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要素,運營工作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將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生產。對這類資料的處理可以分成3 個部分:①設備臺賬,技術參數,運行數據等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開發。②規章制度,崗位責任制,工作規范,工作流程等規章制度的制定及問題反饋。③學習,借鑒和運用外部技術,方法和經驗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實現效益最大化。
2.4.1 掌握水庫運行、電網調度及設備自身特點
佛子嶺水庫的實際工作具有如下特征:①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等均為大(2)型水庫;兩個水庫的容量都很低,屬于年度調整,一年之內的運行水勢變動較大:一年中有4~5 個月的洪峰,在汛限期間,水庫的水位受到防洪限水位的制約:如果出現大洪水,還可能導致棄水以及灌溉用水和城市供水也會同發電用水產生矛盾。②機組數量多,機組功率不同,機組健康水平、自動化程度、機組效率和上網價格差異很大。③佛磨兩水庫的總裝機規模較小,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分配負載圖,而在同一時間安排一個或兩個站點的全部或全部關閉,僅在少數幾種情形下會對總的出力進行約束,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會出現一些影響經濟運行的情形。例如部分裝置在運行時未隨水位變化調整開啟,耗水量大、效率低的小水電廠與高能電站的差距,例如洪水時的棄水。
2.4.2 根據現階段管理和設備特點,首先實現單機工況最優
為了保證機組的經濟性,必須確定機組出力、流量和水頭之間的相互聯系,使機組盡可能接近于最大的工作區域。同時,要提高檢修質量,加強設備的運行和維修,保證機組的運行平穩運行,擺渡、溫度、空蝕等對機組運行安全性、運行壽命以及對設備檢修費用以涉及檢修間隔、檢修工作量、檢修難易程度和檢修耗材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利影響盡可能小。在對全負載進行限制的情況下,還要對各機組之間的合理負載分布和最佳機組的最優化配置進行分析和對比。機組歷史悠久,而且進行了數次擴容,數據不完整,機組的流量、效能測量裝置都很欠缺,因此,這一工作很難進行。目前采取的方法是:當啟動某一水位時,先慢慢地前后調節開啟,再觀察負載的變動,以求出最佳運行狀態[3]。
2.4.3 汛期加強電網調度與水庫調度配合,降低棄水量
汛期因洪水限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活動。首先,要強化電力系統和水庫系統之間的銜接,進行科學的統籌安排,力爭實現不用。通過對水庫來水量的預測、防洪調度等數據的采集,以對各單位進行合理的調度。在洪峰來臨之前,要適時地進行水庫的排澇且在洪災后進行合理的截流。
2.4.4 考慮長期的經濟運行,還要合理調度梯級水庫的水力聯系
合理安排維修工作。改進維修技術,減少水口裝置及備品的導流葉片滲漏,并可有效地減小水耗。在秋季和冬季的干旱期,系統地提高水庫的蓄水量,以求在新的一年中有一個良好的開始。由于小型水力發電廠的每小時發電量消耗較大,而且在電價上已經沒有以前的優越性,可以在不受洪水影響的情況下合理安排非汛期少發點。
水庫水利樞紐建設項目的安全運營和管理工作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值得我們不斷工作和探索的課題。只有遵循水利事業本身的特點,扎實開展工作,才能保證水利樞紐建設的安全性和最大的經濟效益,從而為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