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爽

婚姻里有很多隨堂測驗,親密愛人也需要隨時學習。愛不是一種感覺,不是一種狀態,不是一個巧合,也不是一個現成品,它是一種能力。長久的親密愛人,都是活到老,學到老。
前不久,我收到好朋友小尹婚宴的電子邀請函,伴隨著浪漫的音樂,一張張中式、西式、唯美的婚紗照映入眼簾。“當喜歡與合適撞個滿懷,我們決定陪伴彼此度過漫長歲月,以前眼前人是心上人,此后心上人是枕邊人,我們決定,讓愛以夫妻之名延續。”
看著他們的婚姻宣言,我希望這些年相親后找我分析、失戀后找我訴苦的小尹一定要幸福,我還應邀發了一段結婚寄語:“我們以前經歷的考試,都是經過學習、復習、沖刺才拿到證書,但是結婚正好相反,先拿完證書,再開始學習。”
的確,婚姻里有很多隨堂測驗,親密愛人也需要隨時學習。在我看來,婚戀之中有三個階段最考驗人。
萬事開頭難,兩人剛在一起時,由于三觀差異、習慣不同,摩擦系數很大。多少人捂著心口大呼失望,“想不到你是這種人”“沒想到你會這么做”……
而事實上,婚戀初期,不是兩個人的婚戀,而是有四個人。除了你和愛人之外,還有愛人眼中理想的你,以及你眼中理想的愛人。
憶往昔,我和老公剛結束異地戀在一起時,他放棄原先的一切,我接受未知的命運,兩人下了很大決心,鼓足很多勇氣,卻險些被一頓餃子毀了。
那時我看冬天跨區通勤的他又冷又苦,決定回家包餃子送驚喜。我從沒有包過,又是看視頻又是備食材,為他做白菜豬肉餃子。我幻想他一進屋,聞到熱氣騰騰的餃子,感動萬分,陌生城市有盞燈為他而亮,嚴寒冬天有餃子為他而包,再鐵漢也柔情。
結果證明我都市劇看多了,內心戲太多。他回到家一臉倦容,看到餃子也言辭敷衍。美好的想象碰上冷若冰霜的現實,那天我們爆發了激烈爭吵。
他抱怨“自己沒多愛吃餃子”“晚上吃了難消化”,我發火“好心當成驢肝肺”“不感恩我的付出”。我倆吵架就像打乒乓球,迅速升級到扣殺,力度隨著回合不斷循環增強。后來他給家人打電話哭著要回家,我也發誓再和他講話就改姓。
回想起來,剛在一起的情侶表面上只有兩個人,其實還有兩個想象出來的人。他想象的我,懂他喜好,不要太言情,簡單過日子,別太講儀式感;我想象的他,愛說甜言蜜語,多做浪漫行為,看見我的付出,在灰頭土臉的生活里活成“雞湯”。
這一關的通關要領是:承認并接受我們的家庭、教育、經歷、感受、審美都不同。
婚姻中,兩個人同步穩步進步,是小概率事件。更可能是一方春風得意,一方事業不順。很多人只看到事業不順者的壓力,忽略了另一方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壓力。
我的一位女同事,老公所在兩家公司相繼破產,拿了賠償金在家當奶爸。聚會時,女同事經常抱怨她老公,著眼點和落腳點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衣服掛在晾衣竿上幾天也不收,拖把用完不記得放回原位。我聽著同事抱怨,察覺到小事情背后的大情緒。
現實生活中的婚姻,越是雙方進步不同步,不順的一方越是逞強,順利的一方越是包容,各自盡力維持這種糾結擰巴的狀態,直至忍無可忍。
未經事的年輕人只覺婚姻現實,卻不知情感微妙。如果不順方能坦誠說出自己的脆弱和無助,感謝對方的付出和體諒;順利方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說出自己對未來的懷疑,希望得到對方的安慰鼓勵。這樣的直面內心,坦然溝通,更容易挺過婚姻的至暗時刻。
這一關的通關要領是:壓力共同承擔,夫妻擰成一股繩。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有92%的人表示在生完孩子后夫妻沖突逐漸增加;在生完孩子的第2 年,有25%的夫妻關系陷入困境。
未雨綢繆的我,在孕前就大量地看各種知乎熱帖。比如,為什么產后一年是夫妻感情最差的一年?為什么產后兩三年夫妻關系最受考驗?從產后身體恢復,到產后情緒調養,再到家庭成員新形勢下的新關系,從產生原因到預防措施……
我原以為自己做足了預案。可萬萬沒想到,產后不到半年,我跟老公吵到跑出家門,他抱著孩子追出來;我跟婆婆吵到面紅耳赤,我差點去心理科看病。
生完孩子后,我頓悟自己生的不只是一個嬰兒,而是一個重新編碼的我,生理、心理、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瞬間改變,以及一個重新洗牌的家,長輩們攜帶著幾十年的生活習慣空降到家里……分分鐘讓我領悟“愛情和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有了孩子就是兩家人的事”。
那一階段我可以給身邊人隨時隨地寫小作文——致老公:男人們還想和他們的父親一樣生活,可女人們已經不愿意像她們的母親一樣生活了。致婆婆:一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至今想想我仍然汗顏,那時被激素蒙了心的我,只想一頓戾氣輸出。什么時候我開始主動學習、積極改變了呢?
一次,我抱著女兒去打疫苗,路邊汽車響了一下,女兒驚恐地縮到我懷里。我舉一反三,家里持續吵架時女兒能縮到哪兒去?于是,我決定從夫妻關系重建開始。
我和老公心平氣和地談心,反思有孩子后自己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對方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把為自己辯解變成為對方考慮。
老公說:“你和我爸媽鬧不愉快,我每次都站在你這邊。”我承認:“我每次和我爸媽背地里說你壞話告你黑狀。”老公說:“你愛看心理學的書,就拿我和我爸媽當素材。”我承認:“你從來沒有說過我的家庭和朋友的任何不是……”
一番促膝長談后,我們增進了對對方的了解,更增進了對自己的認識。這種夫妻有效溝通積極糾偏的態度,給所有家庭成員做了表率。
我現在可以說,截至目前,產后一兩年是我們夫妻關系最好的日子,也是婆媳關系最親的時光。僅有的一次大吵,也讓大家想了很多,學了很多,改了很多。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幸的婚姻很相似,就是不會學習。
愛也是需要學習的,它不是一種感覺,不是一種狀態,不是一個巧合,也不是一個現成品,它是一種能力。實際上,愛更需要學習。而長久的親密愛人,都是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