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 710000)
收稿日期:2021-09-25
作者簡介:徐楠(1996-),女,陜西商洛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是目前黨和國家的首要工作。新時代的農村農業要有新發展,就要在全國范圍內為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建設基礎。通過建設美麗鄉村可以有效地推廣鄉村振興戰略,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陜西是一個民俗特色鮮明的省,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君王鐘愛的建都地點,歷史記載有十三代君王在此建都;而且陜西省還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擁有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另外,陜西延安作為著名的革命圣地,紅色文化氣氛濃厚?;谝陨蠋c,陜西省政府為了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下撥資金8.94 億元,用于建設美麗鄉村,建立了多達427 個美麗鄉村示范試點村,其中包括許多紅色文化旅游示范點,一方面是為將陜西省農村建造成環境優美、公共設施完善、人們生活富足的美麗鄉村,另一方面也可以傳播陜西省的紅色文化并將紅色文化精神傳承發揚。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升鄉村經濟水平,還可以通過建設旅游基礎設施豐富鄉民們的生活,同時也為吸引更多的游客奠定了基礎。陜西省作為中國文化古都,在旅游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資源利用方面,發展旅游業能夠響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項目是鄉村振興至關重要的工作,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吸引其他城市的游客游玩、度假。村民們可以通過農家院、商店等形式售賣一些當地的特產或美食,在這一過程中資金消費集中在鄉村,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增長。陜西省作為文化古地,各地游客去在游玩中領會鄉村人文氣息,增強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交流。去年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對陜西境內的旅游點進行了評選,評選出了包括特色名鎮和美麗鄉村在內的一些示范性村鎮,具體分布見表1。

表1 2020 年陜西省新增旅游示范性村鎮分布情況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結合鄉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確定了這一批旅游示范性村鎮名單。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特點,各地政府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要了解目前鄉鎮的發展現狀和資源優勢,從而放大自身優勢,發展自身特點,凸顯故郡鄉村的品牌。這些示范名單中涵蓋了許多紅色文化旅游景點,例如延安的革命文化紀念館和延安寶塔山、王家坪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等。也有一些旅游示范點較多的地區,比如漢中市,其特點是自然與田園風光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所以,漢中市應著重定位發展生態養生,還有一些地方可以從文化古城的品牌發展自己的旅游業,打造自身的品牌特點,如渭南市的“農業特色”,商洛市的“秦嶺之美”,安康市的“秦巴漢水”,榆林市的“邊塞風情”等。

圖1 陜西省2020年新增鄉村旅游示范村分布圖
在歷史的發展中,紅色文化已經形成了一種堅定的信念。紅色文化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陜西省作為中國革命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更要注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將紅色文化作為陜西省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載體。陜西省的紅色文化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在陜西省有很多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來說,紅色文化既是底蘊,也是傳承;延安精神是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撐。各地鄉鎮應通過實施相應的政策來傳承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人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風。筆者利用網絡媒體發布去過的紅色景區的投票(圖2),參與人數約為400 人,絕大多數人表示曾去過不止一個紅色景區,并且許多人評論在景區能感受到其文化意義和紅色精神。

圖2 媒體調查約400人投票去過的紅色景區人數分布圖
在鄉村經濟建設發展中,既要促進物質財富的增長,也要加強對紅色文化等精神財富的重視,大力宣傳和弘揚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旅游在鄉村建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可以舉辦英雄歷史故事會,由老一代人對游客以故事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承,這樣既能增進游客和陜西人民的情誼,也能使游客了解過去的歷史文化,從而昂揚斗志,樹立報效祖國的信念。第二,可以在鄉村的街道兩旁增設展板展示英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第三,當代網絡媒體發展迅速,陜西省可以通過網絡對鄉村的紅色文化進行宣傳,倡導網絡正能量的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紅色文化資源積淀,紅色文化既是鄉村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推進項目建設、促進美麗鄉村發展的重要精神指導。
美麗鄉村建設中紅色文化的建設與服務人才引進息息相關。優秀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保障,國家應推出一些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加入到陜西紅色文化發展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和紅色文化傳承。陜西省要堅持鄉村振興與人才振興相結合,聚焦農村人才匱乏這一難題,大力引進美麗鄉村建設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更要對陜西省的紅色文化熟悉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建立“高層次人才+鄉土人才+返鄉創業人才”服務鏈,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強勁動力。目前我國大多數鄉村建設缺乏技術型人才和了解紅色文化歷史的人才。鄉村務農人員多為一些年齡偏大的人,文化水平較低,在遇到技術性問題時很難妥善解決。通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城鄉人口對比可知,城鎮人口比例上升約15 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許多鄉村人口流動到城市中,青年人更向往去城市中發展,導致鄉村人員偏老齡化,經濟水平難以得到持續發展。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各地政府應加強鄉村旅游服務人才引進工作。陜西省作為教育大省之一,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為人才提供福利,引進具有高新技術的人才,并在農業、教育、藝術和紅色文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鄉村整體紅色文化素質;同時,政府也要確定人才發展方向,健全人才引進培養機制。
各地政府與各高校應該加強產學研合作關系,打造紅色鄉村旅游服務平臺,健全現代紅色鄉村旅游服務體系?,F代化的鄉村旅游服務平臺能依托其科學的數據管理和協調能力,為鄉村旅游提供高效的宣傳、銷售和服務,從而使游客享受到暢通無阻、舒心安逸的旅游體驗,最終為陜西省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陜西省紅色鄉村旅游服務平臺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積極地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向全國展現出陜西省鄉村的美麗風景以及紅色文化的深厚內涵,才能提高整體服務水平。旅游發展平臺的建設要立足于鄉村自身特點,開展一些藝術表演,通過一些文娛活動來傳播美麗鄉村的建設思想。紅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平臺的扶持,在平臺發展過程中,要增加本地的“黏性”,傳播好的“口碑”。
紅色鄉村旅游事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做到深入挖掘旅游資源,體現紅色文化和鄉村特色。每個鄉村都要力爭將自己所擁有的文化風情、人文特色、自然景觀、歷史古跡進行有機融合,設計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名片”,打造出旅游示范區。旅游示范區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能夠帶領鄉村旅游產業迅猛發展,從而推動整個鄉村旅游行業以及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旅游示范區的建設中,還應引入標準化、現代化的概念,使得游客能夠在手機上預定、了解所需的旅游服務。
鄉村旅游過程中不僅僅要向游客展現鄉村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還要向游客傳達一種紅色文化精神。通過讓游客切實體會新中國建立過程的艱難,將愛國思想烙印在游客的心中,培養游客的愛國精神,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圍。當然,鄉村旅游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山水之美,更在于人文之美。所以,政府要制定好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堅決打擊在旅游過程中出現惡意宰客的現象,提高村民素質,讓游客體驗到鄉村人民的淳樸,感受到當地善良的民風。
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也是國家長期關注的一項重點工作。陜西省應該整合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發揮自身旅游和紅色文化優勢,多策并舉,讓紅色文化旅游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并通過將陜西省鄉村旅游和紅色文化結合,創造出具有陜西省自己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業,從而達到傳承紅色文化的目的,為陜西省紅色文化旅游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