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安徽博物院
“新安畫派”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徽州地區及寓居外地的重要徽籍畫家組成的繪畫團體。畫家們多受徽州地域文化及傳統文人畫(“元四家”為代表)的熏陶,用枯淡疏簡的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開創了明末清初師法自然的繪畫新風。“新安畫派”書畫作品是安徽博物院的特色收藏之一。圍繞著“新安畫派”作品,安徽博物院在保護、研究及展示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為傳承安徽優秀傳統文化,滿足公眾高質量文化生活需求,發揮著博物館的特殊作用。
目前,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新安畫派”100多位代表性畫家作品1000余件(套),形制多樣,手卷、冊頁、立軸、扇面皆具,“新安畫派”名家名作已經成為館藏的一大特色。藏品中既有“新安畫派”緣起之時程嘉燧、李周生、李流芳等人的作品,淡墨輕嵐,蕭疏淡逸,亦有鼎盛時期“海陽四家”漸江、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以及鄭旼、江注、吳定、姚宋、戴本孝等新安群賢經典之作。其中,漸江《曉江風便圖》、查士標《晴巒暖翠圖》《攜琴幽居圖》等,皆為上品,附以長篇題跋,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文獻價值。近現代徽州名家汪采白、黃賓虹等繼承新安畫風,又自出新意,風格獨具。2010年,我院征集新安“張氏三代”(張翰飛、張君逸、張仲平)書畫作品120余件,館藏“新安畫派”作品自明末至今,代有傳人,體系完備。
安徽博物院對“新安畫派”書畫作品的研究持續60多年,以“海陽四家”生平與書畫作品為研究重心,拓展研究了程嘉燧、鄭旼、戴本孝、汪采白、黃賓虹等書畫家的生平與作品,形成了安徽省“新安畫派”的專業研究團隊。近年來,共計發表相關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圖書7部,體現了學術梯隊整體的研究水平。

圖1 漸江 曉江風便圖安徽博物院藏

圖2 查士標 攜琴訪友圖安徽博物院藏
安徽博物院是目前收藏“新安畫派”書畫作品最多的博物館,歷來重視對“新安畫派”作品的保護與修復。早在20世紀50年代建館伊始,安徽博物院即聘請被黃賓虹譽為“畫界良工神醫”的蘇派裝裱大師洪秋聲來館工作。洪秋聲在安徽博物院工作36年,搶救了諸如《金剛經》經卷等許多損毀嚴重的國寶和大量“新安畫派”書畫文物。其后,洪氏后人洪德興、呂成英、洪夫龍等傳承家學,繼續為安徽博物院的書畫保護做出巨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文物局鑒于安徽博物院古書畫修復工作的成果和影響,委托安徽博物院舉辦“全國第一期紙質文物修復培訓班”,由洪秋聲先生帶領其他專家擔任教學工作。此次培訓學員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博物館,其中不少學員后來成為國內頂尖的書畫裝裱人才。

圖3 孫逸 秋山花溪圖安徽博物院藏

圖4 汪之瑞 萬壑無聲圖安徽博物院藏
2006年,安徽博物院組建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古書畫保護修復事業也跨入了新的階段。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生物顯微鏡纖維鑒別、pH值測試儀也被運用到修復中。2018年,安徽博物院以館藏破損書畫為保護對象,向國家文物局申報“館藏書畫保護修復項目”并獲得立項批復。據統計,安徽博物院先后承擔省內外書畫保護修復項目近20個,為省內外文博單位編制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方案30多個,保護并修復以“新安畫派”為主的書畫文物數百件(套),包括館藏“新安畫派”漸江《梧桐竹石》《曉江風便圖》、查士標《曳杖過橋圖》、蕭云從《松蔭溫舊圖》、梅清《仿黃鶴山水圖》、程邃《山靜太古圖》、戴本孝《山谷回廊圖》、雪莊《舟臺春曉圖》、鄭旼《溪山亭子圖》、姚宋《山水》等重要作品。
安徽博物院實行的“師帶徒”傳承方式仍在延續和發展,已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古字畫保護修復技藝。2022年,安徽博物院古書畫裝裱與修復技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外,安徽博物院先后在黃山、安慶等市級博物館建立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站,為進一步保護傳承“新安畫派”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安徽博物院在新館開館之際,推出了特色專題展覽展示“新安畫派”。展覽分“畫派先聲”“海陽四家”“群英薈萃”“藝風流長”四個部分,展出“新安畫派”各時期代表作品近百件(套),并出版配套圖錄,立體地展示了“新安畫派”的藝術特征和文化風貌。此后,安徽博物院將“新安畫派”專題展不斷輸出到澳門、山西、河南、浙江等地,進行文化交流,先后出版了《云林宗脈——安徽博物院藏“新安畫派”作品展》《“新安畫派”書畫精品集》等圖書,對“新安畫派”文化藝術的宣傳推廣產生了較大影響。
2020年,安徽博物院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10家博物館機構共同打造了“家在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設“畫宗倪黃”“黃海松石”“梅花古衲”“長林逍遙”“交游唱和”五個單元,展出漸江書畫珍品及漸江師友、學生等部分佳作共100件(套),受到業界高度關注與好評。“清初四畫僧”之一的漸江,是“新安畫派”的領袖人物,“善畫山水,初師宋人,及為僧,其畫悉為元人一派,于倪、黃兩家,尤其擅長”,且能另辟蹊徑,擅寫黃山,將“新安畫派”推向高峰。
2022年5月,由安徽博物院全力打造的“‘新安畫派’特展”作為安徽省美術館開館展覽向觀眾呈現。展覽全面整合、梳理“新安畫派”的發端、高峰,以及與周邊的宣城畫派、姑孰畫派、揚州畫派等諸多畫派同聲相應的藝術交流情況,進一步提升了“新安畫派”的研究展示水平。
一是繼續加強對“新安畫派”畫家群體及作品的系統研究,尤其是在畫派之間的傳承與畫派之外的交流等層面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認識“新安畫派”藝術風格的獨特性與藝術文化的影響力。安徽博物院選擇“新安畫派”代表性人物漸江為新的突破口,計劃組織編撰《漸江全集》,重新整理、編纂漸江一生的藝術軌跡、成就與影響,進一步完善“新安畫派”的研究體系。
二是繼續加強對“新安畫派”書畫作品的保護與修復,依托安徽博物院古書畫裝裱與修復技藝等省級非遺技藝及相關省級非遺傳承人,不斷提升書畫修復保護技術水平,培養一批書畫修復專業人才。安徽博物院將編輯出版關于書畫修復保護技藝的專業論著,全面總結書畫修復保護技術與實踐經驗,服務技藝傳承的社會需要;同時,推進“新安畫派”書畫作品的數字化保護,不斷豐富擴展數字資源庫服務功能。

圖7 汪采白 《青綠山水》修復前

圖8 汪采白 《青綠山水》修復后

圖9 汪采白 《黃山蓮花峰圖》修復前
三是繼續加強與“新安畫派”書畫作品收藏單位的合作,不斷推出“新安畫派”代表性畫家專題藝術展覽,繼續推進“新安畫派”作品的對外文化交流,講好“新安畫派”的故事,傳承好“新安畫派”的藝術與文化。

圖10 汪采白 《黃山蓮花峰圖》修復后

圖11 黃賓虹 《山水》修復前

圖12 黃賓虹 《山水》修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