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園(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莆田的木雕最早有記載的始于宋代出版的《仙溪志》,宋代經濟繁榮,宗教信仰盛行,神像雕刻大量問世,促進了木雕等手工業的發展。明清時期莆田木雕發展達到巔峰,明代莆田藝匠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清代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復厚重的輝煌時期。清末至民國期間,莆田木雕融入了國畫大師李耕的人物畫意蘊,形成以莆式神佛、武將、仕女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莆田木雕產業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木雕產業,榮獲了“中國木雕之城”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莆田當地政府也積極扶持木雕產業的發展,對外展開一定的交流活動,曾舉辦過國際木藝節、海峽工藝品博覽會、“藝鼎杯”以及在臺灣的“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也是兩地木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在政策和社會環境的推動下,莆田地區形成了高度專業的分工,在莆田仙游壩下有一條專門的木料購買專街,莆田地區有數座木雕工藝城供賣家選購木雕作品。莆田地區的紅木產業街設立了各種互聯網設施和電商直播基地,如仙游抖音電商直播基地、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環球工藝城快手直播基地等,甚至個別企業經營以對國外銷售為主的亞馬遜平臺。莆田木雕在各種平臺如火如荼地展開,依托數字化的發展,莆田木雕在新的時代里展示出來年輕化、潮流化的發展面貌。

圖2 廖熙《關公坐像》福建博物院藏

圖3 《清代貼金透雕花燈》故宮博物院藏
早期莆田地區木雕的材料以杉木、樟木、楠木等為主。在清代時,龍眼木因木質堅實、木紋細膩,雕刻出的作品古樸簡練,自然美觀,別具一格,從早期藝術種類中分離出來,自成一派。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龍眼木雕注重保留樹木根部的自然形狀。龍眼木的根部形狀不一,根據木材的自然特性和紋理走向構思作品圖樣,每一件龍眼木雕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且極富生命力的。因福建盛產龍眼木,借由地利,龍眼木雕成為莆田木雕中具有代表性的木雕工藝之一。清代廖熙的龍眼木作品《關公坐像》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民國時期,莆田地區山林濫伐現象嚴重,致使莆田地區林木資源匱乏。改革開放后,莆田地區木雕行業才得以進一步發展,來自尼泊爾、緬甸、馬來西亞、老撾等地的花梨、雞翅木、紫檀等珍貴木材資源從國外不斷進口。這些珍貴木材,木質堅硬、木紋細膩獨特,在雕刻時能多次雕琢打磨,可以制作出更多的樣式和各種題材的作品,木雕師能夠更好地發揮技藝。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大型木雕作品,如鄭春輝以香檀木雕刻的《清明上河圖》、佘國平以紅檀木雕的《力拔山氣蓋世》、李鳳榮以檀香木雕刻的《瑤池集慶》。雕工與木料相互映襯,作品極具觀賞與收藏價值。
莆田木雕工藝以精到的斧工著稱,雕刻時以清刀定形,再以精微細雕、多層透雕來展示超高的技藝,最后再以特藝修光。莆田木雕工藝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精進,平面起陰線、單雙刃刀、“V”形刀等手法能夠更好地呈現木雕細節,整體效果更佳。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清代貼金透雕花燈是清代興化府進貢朝廷的貢品,整體呈花亭式,上層圍繞花燈做一圈人物圓雕,亭身透雕人物故事圖有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舌戰群儒等,下層雕蓮花母題紋飾,再以神獸群為底托,整體上下呼應、精巧細膩、富麗堂皇。
新中國成立以來,莆田地區的木雕工藝延續了舊時期的優良傳統,也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莆田木匠生產工具與上一輩人之間有很大的差別。20世紀90年代初期,福建就將機械化和半機械化設備引入木雕制作了,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結合現代技術的進步,開創了莆田地區機雕這一新的創作方法,使木雕產品成本降低、產量增大。這種模式具體而言,是由設計師將雕刻的圖紙輸入電腦中,再由電腦控制機器進行制作,生產的作品以平雕為主。但由機器制模出來的作品在平雕上可以雕出細膩的紋理,在圓雕上就時常顯得呆板粗糙,所以由機器生產的圓雕作品時常以機器制作粗胚,再以手工進行精細雕刻,彌補由于機器生產標準化形成的生硬感,增加手工雕刻的審美趣味。
總體而言,隨著社會發展,莆田木雕工藝形態呈現出多元的面貌,在講究刀工、追求形神兼備、注重精雕細刻的傳統基礎上,結合現代科技發展,利用科技力量提高莆田木雕的生產效率,為莆田木雕發展添加色彩。
莆田木雕除了傳統的方式外,在互聯網上也有了新的發展,如利用當下熱門的UGC模式進行宣傳和革新,其中又以短視頻和直播最為突出。下面以注冊用戶量最大的短視頻平臺抖音和年輕人高度聚集的嗶哩嗶哩視頻平臺(以下簡稱“B站”)為例來展開分析。不同視頻平臺的受眾不同,因此視頻的風格也有很大差異,下面以表格的形式(表1)簡要地概括兩個視頻平臺莆田木雕主要的視頻創作風格。

表1 抖音與嗶哩嗶哩視頻模式對比表
從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平臺之間視頻風格的差異性。
抖音作為現今最熱門的短視頻平臺,大量的視頻創作者扎根于此,木雕類視頻創作者絕大部分為手藝嫻熟的木匠或者是木雕公司,木雕公司以展示產品為主,發布的視頻基本都是數十秒的成品展示介紹。木匠個人賬號的視頻也展示作品,在視頻內容上會體現個人化的生活氣息,作品展示的題材通常以傳統的宗教人物、神話人物、瑞獸等題材為主,部分新生代匠人也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和創造,比如創作緊隨時事熱點的題材以及引入動漫題材等。在這些作品中也能夠看到新生代對傳統圖式的突破。總的來說,抖音的受眾群體較為廣泛,幾乎涵蓋了男女老幼各個階層的群體,這種情況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宗教神話題材和山水花鳥題材的作品就更容易被群眾所接受。
B站早期是一個ACG(動畫、漫畫、游戲)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現在發展成年輕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發展的過程中早期的注冊用戶皆為喜愛ACG文化人群,因此保留了許多ACG文化特色,動漫、游戲的題材衍生作品在B站更容易被用戶群體所接受,因此在B站擁有較多粉絲的視頻創作者都發布過高人氣動漫角色木雕作品的博主。總而言之,B站視頻作者通常展示的都是個性化的創作過程,比起純粹地展示木雕作品,更多的是展示這件木雕背后的文化,視頻內容更具有情節性,也更注重環境布景和視頻的趣味性。
木雕學習年限長,成名難,木雕人才極易流失。現在的電腦雕刻生產方式便捷,當地采用電腦批量化、工業化生產,手工雕刻的人工成本高,定制的價格自然不能與電腦批量生產的產品相比。如果沒有大師等頭銜和名氣,銷售也很艱難,木雕手工藝制作銷量萎縮,是典型電腦雕刻對傳統手工藝形成擠出的案例,這也加劇了木雕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不利于木雕工藝的傳承。
為解決這一問題,莆田木雕開辦了湄洲灣手工藝人培訓基地,莆田學院也開辦了木雕家具的課程,這是一個新的人才培養策略,通過這種院系的培養方式,能進一步提升新一代手工藝人的審美能力,突破過往的圖樣模式,使得木雕藝術更具有競爭力。
木雕文化展現出明顯的區域性發展趨勢,不同的地區在木雕內容的選擇上也趨向地區性,因而對于當地傳統文化以及歷史傳承都有著相對具體的表達,延伸出了更多具體的地域文化。莆田的木雕應當深入挖掘當地的區域文化特色,將莆田木雕形式與內容相融合,這樣會具有更強的欣賞品鑒意味,利用互聯網的影響擴大自身的文化價值,有助于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莆田木雕企業也應當思考如何把傳統的手工藝與當代文化相結合,讓技藝承載文化,樹立自己的品牌。在這方面,我們以日本井波木雕為例思考怎樣傳承保護振興一項傳統美術工藝。井波雕刻綜合會館里設置常年展覽的活動以及根據日本民俗和節日來舉辦的展覽會,并設立了井波綜合木雕手工體驗館,吸引民眾,擴大影響。在這些努力下,井波雕刻綜合會館已經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樹立莆田木雕的品牌,可以結合實際,效仿已經成功發展的木雕行業運行方式,進行有效的品牌推廣活動,提升莆田木雕的知名度。
莆田木雕在數字化時代面臨嚴峻的轉型挑戰,包括各種各樣的人才斷層、轉型的困境、市場銷售等問題,傳統工藝美術只有充分利用現代文明和城市文化提供的條件,在行業發展和品牌創新方面不斷加以改進、創新和完善,才能使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國家陸續出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件,為莆田木雕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莆田地區的人民也不斷追隨時代潮流,抓住時代機遇,在木雕行業開創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