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智英,孟美彤(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9)
岫巖縣因盛產岫玉而名揚四海。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岫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突破困境,抓住發展機遇,創新傳承方式是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探討岫巖玉雕的傳承和發展情況,提出了部分發展策略,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有借鑒作用。
從最早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我國就曾出土過玉豬龍和玉勾龍。從石器時代到如今的岫玉,岫巖承載著幾千年的玉文化歷史。
20世紀50年代,岫巖成立了一家國有玉器廠,以保護和傳承岫玉文化。招聘了數十名專業玉雕設計師并將他們派送到美院進修,使得岫巖玉雕工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后又建立岫巖滿族自治縣玉器廠。在玉器廠的推動下,岫巖玉雕得到了大力發展。經過岫巖政府與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岫巖玉器已步入大規模創作的新階段,各類質樸、渾厚、恢宏的精品不斷涌現,使得岫巖玉雕的造型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風貌。
直到今日,岫巖玉雕逐步形成了素活、人物、花鳥、獸等四類主題,而且隨著旅游的蓬勃發展,岫巖玉雕也開發出了旅游文創產品和保健食品。但是遼寧省的文化產業在整體經濟發展中仍處于弱勢地位,整體競爭能力弱。這使岫巖玉雕保護與發展存在諸多問題。
旅游文創產品從概念上來看可以解釋為是通過對當地旅游文化的分析,將其衍生出的邏輯思維附加在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并且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事物上,最終形成的實物就是旅游文創產品。文創產品需要設計者以獨特的設計,賦予作品地域特色,將創新設計轉化成商品進行銷售,推廣玉雕,帶動旅游產業發展。
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文創產品以及衍生品開發設計中的工藝品相對較少。產品開發的程度對比發達城市比較低,擁有各式各樣的文化資源卻不能在文創產品中盡其所能,設計開發也較為粗淺。目前,市場上的玉雕文化創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整體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文化內涵淺薄、設計陳舊、設計手法單一、同質化嚴重、缺乏本土特色、價格低廉等。和知名玉種相比,岫巖玉雕對產權保護較為薄弱,產品同質化嚴重。
岫巖玉雕文化產業的發展,既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首先,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扶持,為岫巖玉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第二,岫巖玉雕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岫巖雕刻作品進行了調研,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
目前,岫巖玉器市場雖已有較完整的體系,但與和田玉、藍田玉、岫巖等玉器相比,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岫巖玉雕數量巨大,是發展岫巖玉雕的先決條件,而岫巖玉雕發展的瓶頸在于其名氣不大。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岫巖玉雕的價值不高,一般人對上品的岫玉并不認同,難以推廣。與藍田玉、和田玉玉雕不同,岫巖玉雕在全國的名氣不大。岫玉品質參差不齊,價值和品質同等,甚至更加物有所值的岫玉高級物種卻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在大眾的觀念中,岫玉較為低端,與和田玉,藍田玉不能相提并論。一般人都以為,岫玉的內部構造不穩,用岫玉制作的玉雕,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褪色的現象,這就是業內所說的“跑水”。但這只是部分質量不高的岫玉才有的問題,那些高級的岫玉種類卻不為大眾認知,如黃白老玉岫巖、析木河磨玉、天青凍以及岫玉180等。岫巖玉在大眾中的知名度偏低,間接地影響了其在市場上的普及。
其次,政府和官方對岫巖玉雕的推廣和宣傳的延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岫巖玉雕的發展。沒有媒體對岫巖玉雕進行宣傳,對外營銷宣傳具有延滯性,極大地限制了岫巖玉雕對外的發展。
目前,岫巖主要的玉石交易市場有大量中小型玉器,而且由于技術水平不高,制作工藝粗糙,缺少文化底蘊,缺乏創新設計,精品和名品寥寥無幾。
岫巖玉雕產品制作一直以模仿和復制為主,雖然岫巖玉雕的文化價值在最近幾年來不斷地增長,但是玉雕的設計產品缺乏創新,形式單一,導致岫巖玉雕的質量良莠不一。部分玉雕設計師注重追求經濟利益,選擇用時間短、生產快、效益高的機械化生產,越來越多的玉雕工藝者不再精心地打磨玉雕,不再研究玉雕工藝,不再愿意創新。這一情況導致越來越多偷工減料的玉雕產品流入市場。他們在不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況下,一味地模仿復制,使得這類產品質量日益低下,無法真正地表現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內涵。
在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獲得發展。我們要與時俱進,既要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保護與創新并存。圖一為岫巖玉雕大師“唐帥”的作品“世界”,該作品2016年獲得天工獎最佳創意獎。一件用河磨玉巧雕成的“龍頭”作品能讓人們印象頗深,因勢象形,隨色賦新。該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嘆為觀止,讓人們感受到岫巖玉雕不僅局限于花鳥等設計,也可以極具創新性。

圖一 世界
想要岫巖玉雕得到大力發展,我們必須凸出岫巖玉雕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將岫巖玉雕與當地的民族形式相結合,發揮岫巖玉雕的藝術價值,重視岫巖玉雕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東北地區的文化氣息相比發達城市較薄弱,岫巖玉雕缺少文化和民族特征,基于滿族文化的岫巖雕刻藝術正在逐漸消亡,岫巖玉雕藝術的文化內涵日益匱乏,岫巖傳統的素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困境。市場機制不健全,岫巖玉雕工藝不夠突出。這些因素導致岫巖玉雕的價格持續下降。岫巖滿族自治縣人口以滿族為主,其發展長期受北方民族民俗文化影響,岫巖玉雕應該結合滿族文化比如滿族刺繡等傳統文化,展現北方獨特的魅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岫巖玉雕的價值。圖二所示為岫巖玉雕大師“唐帥”的作品“家在東北”系列玉雕作品。銀裝素裹,玉樹瓊花,隨著春天的到來,對冬的懷念已經被收藏進雪后的美景。這件作品表現了東北的奇觀異景,也反映了北方特有的民俗和風貌,深刻體現了北方的文化內涵.

圖二 家在東北系列一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繁榮,去了經濟更發達的城市。這造成岫巖玉雕老工藝人的傳統技藝缺少傳承的對象,許多玉雕技藝不能通過書本傳承,極大限制了岫巖玉雕的傳承與發展。
玉雕老手藝人對于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情感,這是他們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堅持傳承到現在的原因。他們對傳統文化有歸屬感,只有對岫巖玉雕真正了解、感興趣,對本土文化懷有深厚情感的人才會想要傳承和守護這項工藝。然而現代的年輕人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甚至岫巖本地的年輕人都對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了解、不感興趣,對本土文化就更難真正領悟,更談不上對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根據對岫巖玉雕傳承與發展的調查,筆者分析并指出影響岫巖玉雕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營銷宣傳不足、創新點少、傳承后繼無人和文化內涵缺失。針對岫巖玉雕傳承與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對策。
適當地發展旅游行業、開發旅游文創產品,不僅能對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宣傳作用,而且通過旅游業和文創產品獲得的收益,可以為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有力保障。實現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雙贏。
旅游文創產品跟其他商品不同,它有其獨特性,帶有地域文化、藝術性、實用性的屬性。旅游業是傳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旅游既能拓展其發展空間,又能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提升相關領域的價值。打造文創產品的品牌效應,以岫巖旅游發展為載體,將產品融入岫巖旅游推廣中不失為一個好方式。具體而言,需要把握旅游文創產品的最佳時期,合理定價,完善產品市場體系,做好推廣。
文創產品不只是在線下銷售,在線上也可以售賣。企業可以研發線上玉雕文創產品,售賣App,從性別、年齡、喜好、用途等方面進行劃分,滿足大眾各類需求。現在國內快遞行業發展迅速,旅游文創產品不再局限于便捷性、輕便性。這也極大地促進了岫巖玉雕旅游文創產品的推廣與發展。
強化工匠培訓,是岫巖玉雕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也要通過這方面的培訓讓公眾深刻認識岫巖玉器魅力和內涵,推動岫巖玉器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隨著岫巖玉雕師的年齡越來越大(大部分岫巖玉雕師已經六十多歲),再加上社會的發展,岫巖玉雕師的后代又不愿意傳承,岫巖玉雕工藝的傳承問題突出。
為此,岫巖政府應該在學校教育中加入岫巖玉雕傳承課程,充分發揮青少年的專業才能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熱情,讓青年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是社會廣泛參與。民族藝術院校、美術院校,可以通過開設玉雕課程,傳承岫巖玉雕文化,培養岫巖玉雕接班人。這樣有利于使岫巖玉雕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今,科技快速發展,岫巖玉雕逐漸走向機械化生產,部分小企業、小作坊隨意仿照,甚至不講究材料、設計和工藝。這些仿制品無法真正表現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內涵。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影響了玉雕的長遠發展,嚴重侵犯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者的合法權益。
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能從根本上為玉雕文化及創新提供有力保障。岫巖玉雕的開發和發展,必須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樣也是為岫巖玉雕的傳承提供有力保障。根據岫巖玉雕的文化內涵和自身的特殊性,充分利用現行的法律法規,能為岫巖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遮風擋雨”。
岫巖玉雕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但是岫巖玉雕的傳承和發展還需要不斷研究分析,只有堅持不懈地傳承玉雕工藝,發掘岫巖傳統文化內涵,才能讓岫巖玉雕的藝術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岫巖玉雕藝術的發展和繼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學校、玉雕工藝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深化大眾對岫巖玉雕的認知,讓大眾對岫巖玉雕越來越感興趣,引導其積極參與,岫巖玉雕才能獲得進一步傳承與發展,最終才能在世界舞臺散發岫巖玉雕獨具一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