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順
8月22日、23日兩天,上海浦江兩岸景觀照明全部關閉,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在“西電東送”水電外送主力的四川,由于降水較常年減少51%帶來電力緊張,國家每天多路反向輸電1.32億千瓦時支援四川。經歷了多年充裕電力保障,不少人對突如其來的電力緊張感到困惑。
中國缺電嗎?
從電力供應來說,中國不缺電。
中國當前電力裝機總容量,達到了23.8億千瓦,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排在第二位美國的兩倍多。絕大多數地方電力負荷超過最高負荷95%的時間,只有幾十小時,超過最高負荷90%的時間,也只有300多小時,可以說從供電能力上來說,電力供應是有保障的,早已根本改變了多年前由于供電能力不足帶來的拉閘限電情況,跟那時的電力緊張不是一個概念。
但是電力非常特殊,儲存電力很難,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隨用隨發,峰谷差異對電網需求變化很大。23.8億千瓦發電能力,大部分情況下都綽綽有余,不過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天氣暴冷暴熱用電急劇上升,瞬時就會帶來巨大壓力。
由于資源稟賦的原因,以及對綠色低碳發展的考慮,中國注重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開發利用,綠色能源開發是世界之最,數倍于其他國家。在23.8億千瓦裝機容量中,火電和核電約13.6億千瓦,其余都是水風光等綠色能源,這是符合我國一次性能源緊缺國情和長遠綠色發展利益的正確抉擇。
電力不易儲存特性,決定了電力供應要有強大峰谷調節能力,這個調節能力主要承擔者,是能穩定出力的火電和核電。我國13.6億千瓦火電核電裝機容量已經世界第一,但相對總裝機容量比例不算太高,特殊情況下調峰能力還是不能完全滿足。當然,一般情況下完全的調峰能力,也不是一件十分合理必要的事情。
今年夏天情況特殊極端,全球酷熱干旱。美國127年來最熱,歐洲酷熱還外加萊茵河多瑙河水位降到常年一半,連航運都發生困難,南亞多日溫度在50℃以上,中東某些地方氣溫達70℃。
環球同此涼熱。中國也遭遇1961年來最熱夏天,降水普遍減少,水電大省四川就減少了一半以上,這就使得高溫最需要電能的時候,水電產量大幅減少。與通常認知相悖的是,光伏發電高溫下,由于組件結構光電轉換的特性,并不利于發電,最佳出力是在陽光下25℃左右。還有高溫悶熱少風,對風電的運行也是一個效率不高的時段。這樣一來用電高峰之際總的供電出力就會不足,難以滿足全部需求。
中國不缺電,但在特殊情況下全部滿足高峰需求有困難,今年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基于這樣的事實和短時用電緊張,可以三管齊下努力化解困難。
首先還是要擴大電力產能,特別是堅定不移擴大綠電的產能。基數大了,解決問題的基礎就更加穩固。我國資源稟賦特點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都表明水風光是我國電力發展的極為重要路徑,我國也有這方面全球最強大的生產發展能力。
其次是高質量適度建設好持續穩定出力的煤電核電生產能力。煤電雖然消耗大量一次性能源,污染也較高,但經過多年不斷科研努力,煤電轉換效率已提升到相當高水平,污染也大大降低。我國電力供應中,煤電以接近五成的裝機容量,供應了六成的發電量,擔負著七成以上的調峰任務,是電力供應的壓艙石。核電隨著國產技術成熟和國產機組的大量投用,也漸入佳境。
最后是加強調峰能力建設和錯峰用電的機制建設。從我國兩倍于美國的發電能力來說,用電需求是能夠保障的,如果調峰能力強,就能夠更好滿足社會需求,近年來我國大力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電站,就是這方面努力的標志。同時鑒于電力的難以儲存性,錯峰用電應該成為全社會的良好習慣。特別是一些高耗電的行業、有條件錯峰企業,如果實行常態化錯峰運行,將大大改善峰時用電緊張。
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可以為電力平衡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