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以為“噪音擾民、搶占場地”還是廣場舞大媽們的標簽嗎?不!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青年社區,廣場舞大媽們憑實力圈粉。
包公街道青年社區黨委聯合社區婦聯,根據“破難行動”探索出“舞動+”的婦女參與基層治理模式。通過轉變工作思路,將困難焦點轉化為社區治理“發力點”,受到了居民的支持與好評。
為有效管理廣場舞隊伍,社區婦聯積極引導廣場舞隊伍按照要求對領隊、成員、場地、器材等進行備案登記,統一納入規范化管理,讓舞隊也擁有自己的“身份證”。為激勵廣場舞成員活動規范、文明舞動,在組織上成立了七彩陽光廣場舞婦女小組,劃歸社區婦聯管理,并由婦聯巾幗文明崗對廣場舞婦女小組的行為進行監督。成立小組后,通過集體學習廣場舞制度規范,觀看廣場舞規范化的先進案例,強化舞隊成員的文明意識。同時,引導小組成員加入巾幗志愿者隊伍,通過志愿服務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品。對存在的違規行為,巾幗文明崗嚴格監督到位,不僅志愿服務積分清零,還要接受社區的文明教育,情節嚴重的將面臨隊伍解散。
為打造廣場舞婦女小組參與社區治理平臺,由社區“兩委”成員代表、網格員、婦聯代表、舞隊代表多方聯動組成了七彩陽光婦女小組議事會,成為婦女同胞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平臺的代表性隊伍。共建的議事會不僅討論該如何規范廣場舞行為,也在社區治理問題、公益服務方面開展專題性的討論。
在組成共建的議事會后,隊伍活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廣場舞隊經常受邀參與社區的文藝匯演,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拉近了社區與居民、廣場舞隊與居民之間的互動交流。
隨著廣場舞婦女小組制度的不斷完善,舞隊加入到了社區治理、志愿服務的舞臺上。
當城市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時,青年社區七彩陽光廣場舞隊伍聞令而動。她們主動戴上紅袖章,根據社區的防控要求,分成三個志愿隊伍。一是協同社區網格員開展疫情常態化巡查,緊盯重點場所、重點人群,檢查存在的防疫問題并做好引導工作;二是駐守小區門口防疫點,負責小區出入口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引導居民佩戴好口罩;三是參與全員核酸檢測,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人員組織轄區居民有序完成測溫掃碼、秩序引導等工作,現場耐心解答群眾疑惑。
在社區公益的舞臺上,七彩陽光廣場舞隊伍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通過在青年社區志愿服務廣場舉行的文藝演出,宣傳民生工程政策,展示民生工程成果;在轄區的主干道大范圍結冰時,組織志愿隊參與社區的竹竿鏟雪隊伍當中;在民法典宣傳月當中,主動擔當志愿者,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
包河區的廣場舞大媽們,舞出非凡,舞出魅力,堅持自己的標簽自己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