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周老稱養生就如同六祖禪宗語錄所言:“悟得來,擔柴挑水,皆是妙道?!币簿褪钦f養生并沒有什么深奧莫測的法則,日常生活要順應天地陰陽四時變化,起居飲食有規律,就能享受其壽命。由于社會進步和科技發達,人們往往攝入營養過多而不常運動,易引發肥胖、糖尿病等,其癌癥的發病率亦明顯高于正常人。過勞耗神,沒有勞逸結合同樣會引致癌癥。“多運動,爬爬樓梯,跑跑步,對預防癌癥會有幫助?!敝芾险f。
除了經常運動之外,協調規律的飲食起居也是預防控制癌癥的方法之一。周老從中醫養生的角度提出“天人和諧”的觀點,即人要與一年四季、一日晨昏的節奏同步,要與陰陽剛柔與張弛的狀態和諧。正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現代人生活沒規律,勞逸不結合,過于放縱,耗盡精力,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就產生各種疾病。這種生活方式對人精神、心理、機體適應能力造成持續刺激,如工作重負、節奏緊張等造成不和諧,也就會給疾病乃至癌癥以可乘之機。
用相宜食品治病養病,謂之食養或食療。對于“民以食為天”的老百姓來說,食療養生是先民的中華傳統和原創文化。周老說,中醫藥學的學術特色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食療亦不離其宗,強調要因人因病辨證施膳。此外,所謂食療,食在先,療在后;要好吃,愿意吃,才能延續保持治療作用。
中醫臨床食養學不單著眼于食物的營養,還著眼于食物的性味。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氣、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亦不例外。因此,必須根據人體質的寒熱虛實進行辨證施食?!渡褶r本草經》曰:“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黃帝內經·素問》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薄疤焓橙艘晕鍤?,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腸胃?!痹瓌t就是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基本理論進行辨證施食?!饵S帝內經》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敝该骱侠頎I養應以五谷雜糧為主食,配合五畜肉類的補益、水果蔬菜的輔助以充盈各種營養成分,才可能有健壯的體魄。
不少人對食療存在錯誤認識,認為中醫食療能替代藥物治療,于是有病不求醫、不服藥,癡信“食療能治病”。周老指出這是種錯誤觀念,唐代孫思邈就有“安身之本,必資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之說。中醫倡導的“雜合而治”食物療法可以輔助、彌補藥物或其他療法之不足,卻不能代替藥物之功效。近年來,國內外有因濫用所謂“保健”或“防癌”食物而出現“健康食物癡迷綜合征”者,他們很多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和機會,乃前車之鑒矣!
孫思邈《千金要方》謂“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中醫壽命學對鮮活生命的認識“重神輕器”,人的生命是看不見、不可數、形而上者的精氣神和看得見、可數量、形而下者的臟腑形骸在時間和空間的表現。功能、感覺是“形而上者”、不可數的,而內臟的結構是“形而下者”,可以用現代醫療手段檢查清楚。而養生的最高境界是對這種看不見的功能狀態的調養,也即古人崇尚的“神調”。
現代社會物質的大量豐富撩起人們更多的欲望,離古人提倡的“清心寡欲”“無心得大還”的境界越來越遠。周老指出,有適當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壞事,但若太過不切實甚至是不當強求,就要及時反省了。因為多欲易傷身,這時就不是藥補或食補力所能及的了,而該適當地卸下精神包袱,養精蓄銳,少做些無謂虛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對于多數生活早已超溫飽和小康,但工作壓力相對較大的都市人來說,可能比吃什么大補的藥食都更為重要。
周老認為,人活著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恩和自強的信念,感恩是文明社會人性的光輝,感恩父母、祖先和國家,《易經》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則確立自己努力的方向,貢獻社會,精彩人生。對生活,對工作,不要過于計較,不要總為個人私利打小算盤。他說:“對我而言,只要盡心盡力為患者著想,患者信任和托付我,就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滿足,自然就不會累了?!边@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清代醫家程國彭的養生忠告:“食補不如精補,精補不如神補。”
工作之余,每天晚上周老都會看書、看報、寫文章。他說,醫學知識和信息海量發展,每一年就有規范和指南的更新,因此要不停地學習,不能“吃老本”。除了醫學之外,他還關注政治、時事、經濟、技術等多領域,這樣可以讓他與時俱進,并保持敏銳的思維。
日常生活中,一些養生誤區卻成為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法則。對此,周老稱:“養生不要生搬硬套,有病正確對待,有事努力克服,日常養生應該按自己的情況來做?!?/p>
周老舉例:“經常有人就診時對我說,他很想吃某種食物,不知道能不能吃?或者什么時候才能吃?我會對他們開玩笑說,那東西又不是毒藥,吃一點又何妨?其實,不同的人吃東西有不同的口味,如有人偏愛咸,太淡了他一點也不想吃。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還是應該吃淡一些。如果這個患者什么都吃不下去,沒了胃口,營養跟不上,身體還會更差,還不如就讓他吃咸點。只要總量控制,不會有大問題的?!?/p>
中醫認為,熬夜傷陰,提倡要早睡早起。周老認為,古人的養生之道也不能生搬硬套?!拔乙矔形乃既繉懽髦涟胍沟臅r候,雖然身體較疲憊,但寫完之后有種滿足感,精神也為之振奮,像這樣偶爾為之,對身體不會有什么大礙,我覺得也不違背‘不妄作勞’之道?!?/p>
周老認為,肥胖的確可引起多種疾病,但有些人天生就體形偏胖,只要在可控范圍內,就不要用快速減肥的方法減肥,如禁食、偏食及不恰當的“辟谷”等。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會損害到臟器功能,使體質變差。另外,為了瘦下去,許多人原先愛吃的東西也不敢吃了,生活質量也變差了。美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長壽的并不都是瘦子,相反,有超過一半的長壽者都偏胖。
談及養生,周老常引述《素問·上古天真論》原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鹁訜o節,故半百而衰也?!彼忉屨f,當代人追求養生方法,可以參照《黃帝內經》的這段話,即人所生活的外環境,與人體受生活方式影響的內環境,必須保持動態平衡,才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