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主辦的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5日至8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有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00名代表出席論壇。在這期間,俄羅斯與中國、越南、緬甸等國宣布或商談了包括能源、糧食在內的多項雙邊及多邊合作。就是這樣一個正常探討經貿合作的場合,卻被美西方輿論用近乎“地毯式搜索”的勁頭,翻看有沒有“中國暗中幫助俄羅斯的罪證”,甚至責難“中國在與俄羅斯的交往中沒有表現出克制”。這既粗魯霸道,又十分可笑。
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俄羅斯“向東轉”固然有美國大搞極限制裁的因素,但更多是大趨勢使然。東方經濟論壇自2015年首次舉辦就被定義為俄羅斯融入亞太發展的一個窗口,這些年來俄美關系時有起伏,但俄羅斯進一步強化與亞太經濟聯系的大方向卻沒有因此發生變化,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亞太是和平穩定的高地,更是合柞發展的熱土,任何大國要發展都不可能繞著亞太走,當然也不可能避開中國走。包括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額都不斷創下新高,中俄作為友好鄰邦,擴大經貿往來更是自然而然。
現在有些美西方輿論戴著有色眼鏡,一看到中俄合作,立刻條件反射地焦慮“制裁失敗”,進而指責是中國破壞了“華盛頓的全球努力”這是一種難以掩飾的心虛。有必要強調的是,美西方沒有資格更沒有權力阻止、干涉其他國家與俄羅斯進行財常中合作。由于強權政治仍然是國際政治中的一種現實,美西方確實制造出了一定的“寒蟬效應”,但這對堅持獨立自主外交的國家不起作用。
事實上,絕大多數亞太國家都沒有中斷與俄羅斯的經濟往來。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如此。一些美國輿論拿著中俄以本幣結算天然氣交易說事,老調重彈地渲染對“中俄結盟”的“擔憂”,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制裁政策的“意外后果”是“削弱了非西方國家對美元的信心”,昆如印度于7月推出以盧比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的新機制。這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它恰恰說明,極限制裁的手段并不能從全球市場“開除”某個大國,只會讓美國變得更加自我孤立。需要指出的是,中俄使用本幣結算的相關部署已經推進多年,根本不是華盛頓想象的中國“報復美國氣中國沒有那個閑心圍著美國轉。
亞太國家與俄羅斯的發展合作,是有內生動力和延續性的,并不以一些國家的反俄意志為轉移。申國購買俄羅斯的能源、糧食,是為了讓本國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包括泰國、印度、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對俄合作,也是同樣的邏輯。這樣的互利合作,是主權國家無需“克制”的正當權利,也符合全'球政治的包容性原則,應該坦然地推動、加強,不懼任何國家的威脅。真正應該“克制”的,決不是中俄的正當合作,而恰恰是美西方已經難以自拔的地緣政治狂熱。
美國對中俄合作盯得最緊,還推動制造將中俄“綁定”在一起的國際輿論。它想以更小的成本實現同時遏壓中俄的目標,說白了是想“一箭雙雕”。但中俄關系不是西方語境下的同盟關系,中俄合作也從來沒有排斥或針對第三方,都是開放的。兩個獨立大國和而不同、結伴不結盟,既不能被強行“捆綁”,也沒有“二虎相爭”,這大概讓美西方精英感到困惑不解。我們該慶幸這個世界的運轉,不是由他們的意志來決定的。▲
環球時報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