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月 ,趙子征 ,許云清 ,郭志旺 ,潘 瑩 *
(1.河北醫科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南村鎮人民政府,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20年6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了醫療衛生人員包括鄉村醫生,從法律層面規范了醫療衛生、健康促進及其監督管理活動。作為農村居民健康守護神的鄉村醫生,一直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針對鄉村醫生的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近10年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期為鄉村醫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數據檢索平臺為中國知網數據庫,設定檢索式為(SU=鄉村醫生OR SU=鄉醫OR SU=村醫),檢索時段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檢索時間為2021年9月14日。共檢索到文獻6 861篇,剔除廣告、通知、新聞等無效文獻,最終獲取4 091篇文獻作為我國鄉村醫生研究的樣本。
應用共現網絡分析軟件CiteSpace對獲取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CiteSpace是一款著眼于分析科學文獻中蘊含的潛在知識,并在科學計量學、數據和信息可視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款多元、分時、動態的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它不僅僅提供引文空間的知識聚類和分布,還具有其他知識單元的共現分析功能[1]。將所選取文獻的題錄信息以Refworks格式導出,通過CiteSpace軟件自帶的內置功能轉換后導入,對選取文獻進行相關分析,并以知識圖譜形式呈現,直觀展現我國鄉村醫生研究領域的熱點、動態和趨勢。
文獻數量反映了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情況,某一研究主題相關文獻數量在時間序列的歷史變化能宏觀反映該主題的發展軌跡和生命周期,即研究熱度的增減、研究規模的大小以及未來的研究趨勢[2]。近10年,我國鄉村醫生研究在2011年出現高峰,從2015年后論文數量呈下降趨勢并趨于平穩,研究熱度有一定的回落(見圖1)。

圖1 鄉村醫生相關研究年載文量趨勢圖
文獻的來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研究領域受關注的程度、現階段的研究水平及應用范圍。鄉村醫生研究領域發文量排名前10的報刊見表1,《中國農村衛生》發文量最多,為162篇,《中國初級衛生保健》《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發文量均過百篇。其中,《中國衛生事業管理》《醫學與社會》《中國全科醫學》為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表1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發文量排名前10的報刊
2.3.1 作者與發文量分析 某位作者在某個研究領域發表的文獻數量體現了其對該領域的貢獻,發文數量多、被引頻次高的作者在該領域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關注度,其研究方向更具參考意義。鄉村醫生研究領域發文量超過20篇的作者見表2。其中發文量最多的是首都醫科大學的王曉燕,高達百篇,其次是首都醫科大學的彭迎春和濰坊醫學院的尹文強。

表2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發文量超過20篇的作者
2.3.2 作者合作情況 經統計分析,發文作者為474人次,發文總數為4 091篇,合作度為11.6%。這說明在鄉村醫生研究領域團隊協作不多,以個人研究為主。發文量超過20篇的作者中王曉燕、彭迎春、呂兆豐、王玉、高清、劉炫麟等為首都醫科大學的學者,他們之間有論文合作;尹文強、陳鐘鳴、于倩倩是濰坊醫學院的學者,他們之間有論文合作。
2.3.3 作者共現圖譜 對作者發文數量以及合作情況進行共現分析,網絡節點類型(Node Type)為作者(Author),閾值為Top50,所得共現知識圖譜見圖2。

圖2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作者共現知識圖譜
2.4.1 研究熱點分析 分析文獻的關鍵詞詞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使用CiteSpace軟件生成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網絡節點類型(NodeType)為關鍵詞(Keyword),閾值為Top50,生成關鍵詞知識圖譜,結果見圖3。選擇出現頻次≥20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同時剔除鄉村醫生、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等無意義的關鍵詞,得到2011—2020年間研究者的高頻關鍵詞表(見表3)。

圖3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關鍵詞知識圖譜

表3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頻次≥20)
由表3可知,高頻關鍵詞主要集中在2011年和2012年,2018—2020年的關鍵詞頻次均不足20次,未呈現在表格里。其中,2018年高頻關鍵詞為醫共體、鄉村振興、大病保險、健康中國,頻次分別為18、9、9、8;2019年高頻關鍵詞為衛生健康、優質醫療資源、鄉村振興戰略,頻次分別為10、6、6;2020年高頻關鍵詞為疫情防控、基本醫療保障、建檔立卡,頻次分別為11、4、4。
2.4.2 研究主題 運行“Find Cluster”,通過LLR算法提取數據標簽為聚類命名,生成鄉村醫生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4),聚類關鍵詞列表見表4。根據對關鍵詞的聚類分析,可以將近10年鄉村醫生相關研究歸納為以下6個主題。

圖4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

表4 鄉村醫生研究領域聚類關鍵詞列表
(1)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離不開“基層健康守門人”——鄉村醫生隊伍,加強鄉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鄉村醫生公共服務能力,是加快補齊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短板的重要舉措。
(2)衛生人力資源與配置。我國公共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水平較低,其中鄉村醫生隊伍面臨著人員少、老齡化嚴重、流動性大等問題。通過多方努力建立一支穩定的中國鄉村醫生隊伍,對于促進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3)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技藝更高超、隊伍更壯大的鄉村醫生成為逐級轉診、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推動者。
(4)健康扶貧。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培養、培訓,提高鄉村醫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廣大農村地區居民享受更加經濟、有效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防止農村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抓手。
(5)大學生村醫。大學生村官和教師的發展對大學生村醫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大學生村醫對于推動鄉村醫生的升級換代和職業轉換具有重要意義,新老村醫的融合與相互促進是推動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6)農村與村衛生室建設。村衛生室作為廣大農村地區三級衛生服務網的基層單位,在守護農村居民健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村衛生室建設對于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及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農村基層防控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要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鄉村醫生在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其能力也受到了嚴峻考驗。2021年初河北省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在農村迅速蔓延,很多確診病例曾在基層就診卻未被及時發現,這充分暴露出基層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短板,鄉村醫生并未發揮好“處理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鄉村醫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亟待提升,職能定位有待明確。為鄉村醫生提供持續、廣泛、有效的培訓,發揮好鄉村醫師“哨點”作用,是筑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防護網的重要舉措。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4]。其中在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加強健康教育,使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等方面,鄉村醫生將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此后,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出臺《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并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在涉及全方位干預鄉鎮居民健康影響因素、維護鄉鎮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鄉鎮居民重大疾病的15個專項行動中,鄉村醫生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都需要進行更具體更深入的研究。
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5],提出要“加強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為回應這一要求,要通過多方努力建立一支人民信賴、穩定可持續的鄉村醫生隊伍,系統構建可推廣、易操作的培訓體系,持續提升144萬鄉村醫生的執業能力,這既是保障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生活的迫切要求,更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