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王偉,王佳藝
(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海南瓊海 571400)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展現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精神志氣,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文化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筆者來瓊工作十余載,從最初的《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歌曲的傳唱,到現在真真地踏上這片土地,用眼睛看,用心體會,慢慢對瓊崖紅色文化有了一種深深的眷戀。出自對建黨一百周年的情懷,筆者創作了一本關于瓊崖女兵抗日救國英雄事跡的連環畫——《隕落瓊花》,展現了女英雄們在艱苦決絕的斗爭中,堅韌不拔、誓與敵人戰斗到底,為革命從容赴死、壯烈犧牲的壯舉。
本連環畫作品最初構思時確定以瓊崖女兵為主要內容進行創作。隨后進行了大量文獻、史料和史志的搜索,最終確定以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獨立縱隊的四朵金花——林霞、符美娥、馮月平、符月英這四個瓊崖女杰為主線展開,同時將同一時期的李才南、王秀、祝娟等紅色身影逐個展開,盡可能真實地展現在戰爭年代瓊崖姑娘在家國危亡之際挺身而出,抗日救國,為革命奉獻了自己短暫而絢爛的一生的英勇事跡。
連環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連環畫的表現形式和各種畫面元素,將它的藝術性體現得淋漓盡致[1]。
連環畫講究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以圖畫和文字為基礎,最終目的是要讓觀眾感受到創作意境,讓觀眾在閱讀文字故事的同時觀賞故事畫面,并通過畫面的帶動引起讀者思想的升華,引發讀者體會筆者的創作過程和思想活動的變化。而說到講故事,不得不說起故事節奏。《隕落瓊花》這本連環畫以日軍侵華戰爭作為故事背景,講述在那段歷史過程中,瓊崖抗日游擊獨立縱隊的女戰士們英勇殺敵、抗日救國的光輝事跡。故事以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獨立縱隊的四朵金花林霞、符美娥、馮月平、符月英保護并利用電臺積極聯絡黨組織為開端,講述了革命戰士為保護電臺和革命同志,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的堅定信念,后續通過李才南、王秀、祝娟等革命同志的事跡,對連環畫的主題思想進行升華,確保了對連環畫故事節奏的控制。
用線條進行造型,是連環畫作品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式。線條,不僅是中國繪畫的重要表現手段,也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從表現手段來講,有很多連環畫大師通過線條來創作作品,描繪自然,抒發情感,展現線條的特殊魅力。從表現形式來看,或寫實,或寫意,深層次的表現線條的深度與厚度。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在創作過程中采用寫實手法,通過線條虛與實、疏與密、粗與細的變化來進行創作,造型簡練精致,畫面真實傳情,將悲情意味深蘊其中,展現了濃厚的革命氣息[2]。
在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第56 頁(見圖1),筆者運用剛勁有力的線條來進行面部五官的刻畫,展現李才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用細柔的線條刻畫背上的包袱,體現李才南對于侵略迫害的無視;用圓潤流暢的線條進行頭發刻畫,展現革命女性的英勇氣質和無畏氣概。
圖1 《瓊崖怒潮》——海南紅色主題系列連環畫之六《隕落瓊花》第56 頁(劉洋 繪畫)
筆者在連環畫作品創作中以鋼筆和勾線筆為主要創作工具,除此之外,更加注重整體畫面關系和構圖,主要包括對比例、透視、疏密、結構等方面的強調。
在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第26 頁(見圖2),充分利用畫面景別關系中近景的黑、中景的灰和遠景的白,展現革命道路的曲折、復雜和前途的光明,同時展現了敵人的渺小和主人翁目標的宏大。
圖2 《瓊崖怒潮》——海南紅色主題系列連環畫之六《隕落瓊花》第26 頁(劉洋 繪畫)
在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第40 頁(見圖3),通過對林霞面前的場景的疏密和透視關系的處理,細致地刻畫了她此刻的心理變化,表現了林霞對于革命過程中艱難險阻的無所畏懼和對光明前途的肯定。之后在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第42 頁(見圖4),用一個整體畫面非常飽滿的構圖,進一步對革命過程進行暗示;又通過人物角色構圖位置的變化,表明困難終將過去;最終在畫面的左邊呈現一空白處,蘊含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個趨勢。
圖3 《瓊崖怒潮》——海南紅色主題系列連環畫之六《隕落瓊花》第40 頁(劉洋 繪畫)
圖4 《瓊崖怒潮》——海南紅色主題系列連環畫之六《隕落瓊花》第42 頁(劉洋 繪畫)
在連環畫作品《隕落瓊花》第75 頁(見圖5),畫面中間的黑色,一方面展示了革命戰士面對戰友犧牲時的悲痛情緒;另一方面,展示了黑暗的統治被周邊的白色孤立,表明一切黑暗統治終將結束,光明終將來臨。畫面右邊大量線條組合在一起,使畫面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韻律感,黑、灰、淺灰和白色的結合,在畫面中相互制約、相互襯托,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
圖5 《瓊崖怒潮》——海南紅色主題系列連環畫之六《隕落瓊花》第75 頁(劉洋 繪畫)
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連環畫藝術創作歷史,其中,紅色文化的連環畫藝術創作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如何利用好連環畫這種藝術形式來傳播和傳承紅色文化,并且進一步傳遞革命精神的正能量,用歷史和故事感染和激勵后人,是每一個自貿港建設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深入挖掘文物資源,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推動海洋文化、黎苗文化、紅色文化和華僑文化等優秀本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藝作品創作,推出一批反映海南時代風貌、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現實題材文藝精品。”[3]
一方面,連環畫的藝術形式,在受到現代繪畫、電影、平面設計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技巧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得到了不斷完善,突出的表現在:構圖形式的變化、影視鏡頭技巧的加入使得連環畫的圖像敘事功能與時代的發展進行了完美的融合,被賦予了強烈的時代特征;另一方面,現代數碼藝術的加入使它融入了更加奇幻的視覺效果,創作的方式方法也得到了提升,讓它的圖像敘事效果更具優勢[4]。
美育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為培養學生感受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提出的一個具體教育要求。美育教育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于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水平。連環畫將現代語境應對傳統文化的本質屬性和時代變遷進行整合,實現了創新和發展。
鑒于國家對文化傳播發展的政策扶持,以及連環畫藝術本身的突破、發展和創新,連環畫藝術形式對于自貿港背景下海南紅色文化的傳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傳播、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深層次的挖掘紅色文化所具備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能夠凸顯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價值,主導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對于中國特色的“四個意識”的樹立和“四個自信”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紅色文化的傳播是對黨史的傳播與傳承,而“四個意識”是對黨史的高度概括。政治意識方面,中共一大中把宣傳共產主義寫入黨的綱領,并且非常明確地規定:承認黨的綱領和政策是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前提條件,這體現了鮮明的政治意識;解放初期,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面對國內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提出了“到什么時候都要講政治”的觀點,將政治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到了社會主義高速發展的新時期,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第一次提出把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并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凸顯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5]。大局意識方面,中共二大會議上指出:“區或地方執行委員會及各組均須執行及宣傳中央執行委員會所定政策,不得自定政策”;此后,鄧小平同志“放眼于長遠,著眼于大局”的考慮具象了這一概念;現今,為應對國內外的復雜局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將大局意識這一觀念得以明確。核心意識方面,自中國共產黨誕生,無論是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始終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作為核心,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的歷史事實,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的準確性。看齊意識方面,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事實證明:只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跟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在社會主義前進的道路上保持昂揚的奮進狀態[6]。
對紅色文化的傳播是對黨史的傳播與傳承,而“四個自信”是對黨史的生動體現。道路自信方面,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抗爭、解放到自由的真實過程的記錄,也是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概括和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據中國國情進行的不斷探索和實踐的結果,是中國發展和前進的必然方向。理論自信方面,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情況下,結合中國的國情,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抗爭的一部奮斗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括和總結,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創新的結果,為中國的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引。制度自信方面,紅色文化是黨和人民浴血奮戰、長期奮斗的歷史,是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換來的血淚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由弱小到強大,在奮斗過程中不斷概括、總結和積累的,是黨和人民的信仰和靈魂,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文化自信方面,紅色文化是血與火的積累,象征著奮斗過程中的流血與犧牲、奮斗與輝煌[7]。
從《隕落瓊花》的最初構思到連環畫作品的最終繪制完成,共歷時八個月有余。《隕落瓊花》是以類似傳記的方式對瓊崖革命先烈的緬懷,是對革命先烈和黨的奮斗歷程的再回顧。在創作過程中,筆者再次接受了深刻的革命的洗禮,激發了筆者對黨和祖國熱愛的升華。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有序推進,極具中國特色的海南紅色文化,必將走上國際文化舞臺,為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和知曉。在這一背景下,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海南紅色文化主題連環畫藝術作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打造和完善海南島自身的內涵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必將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