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妮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山東濟南 250003)
在新媒體時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建設發展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與傳統媒體傳播模式相比較,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互動中,能夠充分發揮出其傳播效率快、傳播范圍廣及互動交流性強等優勢作用,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潛在受眾用戶的文化體驗學習需求。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積極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加我國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強化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文化經濟建設的穩定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應創新研究應用新媒體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發展模式。
眾所周知,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極為悠久的燦爛歷史文化,在漫長歷史文明進程中,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最終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文化,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全面提升民眾的凝聚力、向心力,并科學有效地形成追求幸福、向往和平的社會共同發展心理,激發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新時期社會賦予每個公民的重要使命,也是堅持國家文化自信的核心精神支柱。在中華民族文化體系中,無論是思想觀念、理論道德等這些軟文化,還是著作典籍、文物古籍等這些硬文化,都屬于國家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1]。構建文化自信與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工作,有利于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同時,還能夠促使海內外游客切身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多元傳統文化,有效提升民眾的民族文化自信力。
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變得日益頻繁,對外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進一步深化中外文化的合作交流,不斷擴大國際市場受眾群體范圍,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國文化在全球環境下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不斷進步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標識。伴隨著我國與各國之間關系發展變得越來越緊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廣泛傳播發展,文化傳播受眾群體范圍持續擴大,并在全球范圍內有效掀起了“美食熱”“漢語熱”等,促進了不同國家文明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讓中國影響力得到了顯著提升[2]。除此之外,通過充分挖掘利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設計應用文化產品,拓寬影視文化、人文交流及孔子學院等文化培育傳播方式,能夠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散播于全世界,促使各個國家民眾深入了解學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我國的文化影響力。
“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文化觀念,《周記》記載:“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由此可知,從古至今中國傳統文化就極為注重和諧發展。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提升經濟實力水平是各個國家極為關注的切身利益,然而,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各種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深刻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念。此時,建設和諧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工作,將中華民族先進的“和”文化觀念傳播至各個國家社會,能夠讓更多國家與民眾正確了解到建設有包容性、開放性的共同整體世界的重要性,國與國之間、民族之間只有在相互友好合作、和平共處及開放包容的環境下,才能夠促進世界的共同和平發展。自古以來,誠實守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誠信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行先進誠信文化觀念,呼吁世界構建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體系,有利于構建和諧健康的全球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全球經濟文化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
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員仍然在沿用傳統文化傳播工作模式,缺乏良好的實踐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對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時,工作人員普遍選擇照搬國外文化傳播輸出的單一工作模式,傳播文化內容與形式不夠完善,難以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特點。此外,現行的對外傳播模式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有著一定的脫節,促使對外傳統文化傳播更多是流于形式,停留于對基礎表層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雖然,這樣的傳統文化內容方便國外民眾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卻難以讓他們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內里產生深刻了解,無法有效讓他們產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支持感[3]。在如今泛娛樂化的傳播模式下,網絡中充斥著大量的低俗娛樂化內容,當它們頻繁穿插應用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中時,就會導致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的深層次內涵意義被消解,促使傳統文化的傳播價值受到嚴峻的挑戰與沖擊。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發展還未形成先進完善的發展模式,文化產業實際發展規模偏小,絕大多數文化企業尚未樹立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市面上僅有少部分的博物館在運用各種原生藝術品對文化創意產品進行優化創新設計,以此來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次解構與定義,強化文化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聯系。基于對我國近年來文創產品進出口額的總結分析,發現我國文創品在商品總進出口額中的占比明顯偏少,其主要原因是我國文化產業在建設發展中未設立起相應的品牌創新管理機制,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建立品牌運營管理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導致我國本土被國外民眾所熟知的文化品牌系列產品少之又少,難以創造出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學習、生活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社會民眾參與文化傳播交流的積極性,還推動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發展,讓更多海內外人們能夠接觸了解到多元化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然而,在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時發現,還存在技術運用不夠合理規范、新媒體平臺缺乏有力監督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發展。首先,在新媒體技術創新運行應用上,相關工作者所采用的新媒體技術不夠先進完善,對外傳播平臺與方式也不夠豐富,從而導致媒體機構從業者為境外網絡用戶提供的報道內容缺乏的全面性、客觀性及準確性。其次,在對外傳播文化內容上,對外傳播工作者自身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容相關的精神內涵、文化含義缺乏系統全面的認知,大多數還停留在對傳統京劇、功夫、茶藝等一系列傳統文化的表層感受方面,由此導致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內容與形式存在著片面報道、主觀臆造的現象,不利于在全球環境下樹立起優秀的多元文化大國形象[4]。最后,政府有關部門缺乏對外傳播平臺與傳播者的有力監督管理,未能及時制定、頒布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引領各媒介傳播平臺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與價值導向;也未能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的創新建設工作,無法保護文化對外傳播的先進性與安全性。
在新媒體技術創新研究應用背景下,各地區媒體機構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工作模式的優化改善,確保能夠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出各自的傳播優勢。一方面,要保障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內容和質量;另一方面,則要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率,強化與全球市場受眾用戶的實時互動交流,滿足他們對于不同類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體驗需求。在新媒體互聯網發展環境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不能僅局限于傳統圖書文字、舞臺表演活動等形式,而要創新采用數字電影、VR 音樂等形式,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融入應用傳播,這樣能夠更加貼近于現代民眾的娛樂生活需求特點,促使更多受眾用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解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媒體傳播活動時,相關媒體從業者需要樹立起先進的媒體營銷傳播工作理念,結合海內外受眾用戶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將多元優秀傳統文化穿插至新媒體傳播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媒體渠道,發揮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增值效應[5]。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用戶對于外來文化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文化對外傳播工作者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用戶群體,合理制定出最佳的文化傳播方法,合理規范使用好融媒體傳播技術。比如,針對青少年用戶群體,對外傳播工作者要擅長運用短視頻、電影及文創產品等形式,對外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讓他們切身體驗感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無窮魅力,從而真正熱愛上中國傳統文化,并積極主動參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針對中老年群體用戶,則可以綜合采用歌劇、報紙、雜志等形式,對外輸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逐漸培養出認可和青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粉絲用戶,以此來提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價值,幫助國家提升自身在全球的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
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下,對于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要注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選擇傳承、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工作者要善于深入挖掘利用中華民族多元優秀傳統文化,并對優秀傳統文化展開創新創作,以不同傳播形式呈現在全球市場受眾用戶面前,這樣才能夠全方位展現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出市場的主導作用,科學引導文化創意企業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工作。一方面,要努力培養組建起優秀的文化創作設計人才隊伍,幫助企業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文化品牌,最大程度地發揮文化的品牌效應,讓更多人接觸了解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則需要樹立起良好的品牌開發意識與創新工作理念,將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內涵融入品牌設計中,并在對外傳播中將品牌順利推廣出去。在當前我國本土文化產業鏈中,文化企業的品牌意識較為模糊,對外傳播推廣的文化品牌要素還比較單薄,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中國本土文化產業在全球環境中的發展規模。針對于此,我國文化產業協會需要指導廣大企業及時轉變自身的品牌設計運營工作理念,科學有效地將文化品牌意識納入對外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軌道上,并構建出相應的運營工作機制,將品牌樹立與文化對外傳播工作相結合,促使中華民族多元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被更多的海內外受眾用戶所熟知,最終創造出更多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提升中國的軟文化綜合實力。
為了有效發揮新媒體技術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中的價值作用,政府必須及時制定、頒布相關法律法規監管政策,督促市場媒體工作者規范使用好新媒體技術,展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在網絡平臺上開展多元化的文化傳播交流活動,與海內外受眾用戶進行健康和諧的文化交流,正確引導輿論方向,杜絕將各種低俗負面的文化進行對外傳播[6]。在國家政策號召指引下,各家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教育,促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運用好各項新媒體技術,擴大技術應用范圍,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給海內外受眾用戶群體帶來優質的文化內容。在社會發展新時期,新媒體技術作為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媒介工具和主要的信息化平臺,市場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其監管工作,安排專業人員實時監督管理傳播的文化內容,確保媒體企業、自媒體用戶始終對外宣傳推廣充滿正能量的中華文化、傳播正面中國聲音,營造出健康和諧的文化傳播工作氛圍。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合理構建出完善的對外傳播方案,嚴格規范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路徑,科學搭建起公開透明的交流傳播平臺,正確引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輿論導向;另一方面,要創建出積極向上的文化對外傳播環境,指導市場媒體企業綜合運用主流媒體平臺推送優秀傳統文化,向社會民眾大力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事業中。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完善文化對外傳播的工作形式,促使受眾用戶能夠基于不同媒體渠道深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與他人進行密切互動交流,營造出和諧健康的文化交流氛圍。媒體工作者要合理規范使用新媒體技術,深入挖掘利用好優秀傳統文化,對其展開創新創作,并在各大平臺進行大力推廣宣傳,滿足不同層次用戶對于多元文化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