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鵬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鋼結構在高層住宅建筑與辦公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廣泛,對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與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在鋼結構抗震性能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高層建筑結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制約了鋼結構高層建筑行業的發展[1]。科學合理的鋼結構施工工藝,能夠有效提高施工的質量與效率,降低鋼結構現場施工難度,通過完善安裝施工工藝技術,減少鋼結構建筑材料的浪費,促進建筑產業資源的循環利用[2]。
本次選取某地區裝配式高層建筑工程項目M作為研究對象,建筑總面積為52 304.12 m2,包括地下2層,地上20層。地上部分建筑結構為框架支撐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耐火等級為一級;地下部分建筑結構為框剪結構,結構材質均采用Q325,裝配率為AA級。M建筑工程項目的概況見表1。
由表1可知,建筑結構整體剛度較大,層間位移相對較小,抗側力性能良好。建筑柱大部分采用鋼管混凝土柱,對鋼結構的需求量較大。

表1 裝配式高層建筑工程項目概況參數
在本文設計的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中,首先需要對安裝施工機械進行合理的選擇與布置,為后續施工提供保障。主塔吊作為鋼結構安裝的重要施工機械,也是施工中唯一的垂直運輸工具,在選擇與布置中需要綜合考慮施工現場的影響因素[3]。由于高層建筑結構具有一定不規則性,其整體施工所需的鋼結構構件尺寸較大,重量與普通構件不同[4]。為了滿足塔吊能夠實現現場吊裝與倒運的目標,本文選擇型號為STT352-26的附著式平臂塔吊,其平臂長度為45 m,將塔吊布置在高層建筑工程的南側與北側。根據工程主樓建筑的施工工期與頂升次數,計算安裝施工機械的臺數需求量,計算公式為:

式(1)中:Ni為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安裝施工機械的需求量,臺;Qi為高層建筑工程項目需要完成的工程量,m3;Ti為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安裝施工機械的運行天數,d;qi為安裝施工機械產量指標,m3/臺;bi為安裝施工機械的工作班次,次;K為安裝施工機械運行不均衡系數。通過計算,得到安裝施工機械的需求量,基于實際的高層建筑工程項目情況,對安裝施工機械的吊裝次數進行預測分析,避免塔吊的使用頻率超出標準范圍[5]。除安裝施工機械的選擇與布置外,本文針對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中所需的主要構件,進行了選擇設計,具體參數見表2,為后續鋼結構施工工藝的研究提供保障。

表2 鋼結構安裝施工主要構件參數
上述鋼結構安裝施工機械與構件選擇布置結束后,設計鋼結構預埋件的安裝施工步驟。基于高層建筑結構的特點,本文選取預埋錨栓與矩形短柱組合的預埋構件,其長度約為7.5 m,重量為12 t,具體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鋼結構安裝施工預埋件結構
基于高層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實際情況與要求,分別對預埋件的標高進行設定。根據鋼結構安裝施工計劃,設定預埋件錨栓的軸線,并進行反復核查,保證軸線設定的偏差較小,避免安全隱患[6]。利用相應的校正方式,對預埋構件的螺牙進行校正處理,清理彎曲的螺紋,使預埋構件的地腳錨栓性能良好;通過主塔吊的作用,將預埋件吊裝起來,并埋設到預先設定好的錨栓中[7]。布設預埋構件標高墊塊,并進行加固處理,在進行混凝土澆灌前,焊接標高墊塊;待預埋構件鋼柱就位后,調整墊塊的疊合方式,減小錨栓安裝的水平偏差[8]。在預埋構件穩定后,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澆筑混凝土,實時記錄預埋構件錨栓的水平位移數據,當位移較大時,及時采取調整措施,避免預埋構件出現跑位的情況[9]。
在上述鋼結構預埋構件安裝布設完畢后,對鋼結構中的鋼柱進行安裝施工設計。獲取高層建筑工程主體的塔樓組成結構,在不同樓層之間設置轉換桁架,通過轉換桁架連接各個樓層的外圍鋼框架結構[10]。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工程所需鋼結構鋼柱的安裝進行分階段處理,基于不同的施工分段,設定鋼柱安裝的基礎標高。通常情況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根據建筑物結構的不同,標高設計包括:地下室、裙房與塔樓。針對地下室部分的鋼柱安裝施工標高設計,首先安裝墻柱,并根據墻柱與地下室的整體結構,設定鋼柱安裝的基礎標高,標高設定在-0.050 m以下。針對裙房部分,結合相關設計經驗,本文將標高設定為-0.050 m~22.300 m。針對塔樓部分,根據塔吊的分段吊裝作業情況,將塔樓部分的標高設定為22.300 m~176.000 m,以求更好配合塔吊分段吊裝的施工需求。
在高層建筑工程各個建筑物鋼柱安裝的基礎標高設定結束后,根據施工現場塔吊等的部署情況,對鋼柱進行分段處理,保證鋼柱安裝施工的安全。對于高層建筑地上結構部分的安裝施工設計,增設鋼柱安裝固定措施,采用塔吊吊裝的方式,對稱布置吊點,設定塔吊的最大距離與回轉半徑,將鋼柱耳板下板的孔作為塔吊的吊裝點,保證鋼柱柱身垂直,在鋼柱頂端與支撐鋼梁之間建立連接,初始安裝結束后,固定鋼柱的結構,對鋼柱內部的核心筒構件進行分段分節處理。對于高層建筑地下部分的鋼柱安裝施工,需要綜合考慮土建結構對鋼柱安裝的影響,避免鋼柱偏移情況嚴重而影響鋼柱安裝施工的質量。選取地下部分的1個樓層,作為鋼柱安裝施工的吊裝單元,根據鋼柱構件截面的尺寸大小,設置臨時固定鋼柱運輸的支撐鋼梁,對鋼柱的連接坡口進行清理,保證連接坡口的清潔,避免后續鋼柱焊接不牢固;按照單根鋼柱的長度規定,布設鋼柱的分布位置,形成整體穩定的鋼結構單元;對鋼結構單元進行測量,與預期安裝結果對比,及時校正鋼柱安裝的偏差,最終核查無誤后,焊接鋼柱結構,并拆除之前安裝的臨時固定措施。
在上述鋼柱構件安裝設計完畢后,對高層建筑瀑布幕墻的鋼結構安裝施工進行相應的設計。通常情況下,瀑布幕墻位于建筑塔樓的外側,與鋼架連接,其鋼結構安裝施工的難度相對較大,各個樓層間采用吊桿體系,與鋼結構的銷軸建立連接,進而作用于鋼管混凝土柱上。瀑布幕墻在安裝中,需要一定數量的牽引裝置,需要計算牽引裝置中輪滑組的拉力值,計算公式為:

式(2)中:F為牽引裝置輪滑組的拉力值,kN;ξ為牽引裝置中滑輪的阻力系數;m為牽引裝置滑輪組的工作繩數,段;n為牽引裝置滑輪個數,個;Q為牽引裝置滑輪組的計算荷載,kN。
在瀑布幕墻牽引裝置拉力值計算后,采用倒裝法,將瀑布幕墻鋼結構的安裝施工段劃分為由下向上的施工分段,利用提升托架,輔助鋼結構的垂直運輸。根據具體的高層建筑瀑布幕墻及鋼結構特點,設定提升托架分布的樓層位置,在托架上鋪設安全網與木模板,并在托架周圍設置相應的防護欄桿。具體施工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瀑布幕墻鋼結構安裝施工流程圖
首先進行安裝前的準備工作;根據樓層建筑結構,安裝鋼板托架與提升托架;在托架與上層吊桿之間建立連接;基于安裝施工的實際情況,不斷調節鋼結構鋼板梁的基礎標高與平直度;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瀑布幕墻的鋼結構;對安裝施工結束的鋼結構進行測量校正處理,完成鋼結構的安裝施工操作。
應用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對建筑樓層的地震力進行修正處理。根據項目的實際施工情況,不斷調整鋼結構構件連接的應力狀態,降低鋼結構安裝施工順序對整體建筑結構內力的影響。采用加載法,建立鋼結構安裝施工模型,將鋼結構安裝施工過程中的形態變化與受力情況,輸入到該模型中,進而獲取鋼結構受力、變形與實際施工中的差距。利用鋼結構安裝施工分段加載法,對鋼結構的位移情況進行計算,獲取鋼結構的豎向位移值參數,計算公式為:

式(3)中:δi為建筑鋼結構豎向位移值參數;i,j為鋼結構安裝施工模型中的施工層。通過鋼結構的豎向位移值參數,判斷鋼結構安裝施工的結構剛度與荷載?;诎惭b施工中平面應力單元、梁單元等多種單元定義形式,本文采用平面應力單元建立鋼結構兩端彎矩,釋放鋼結構支撐單元。利用單元約束的方式,限制鋼結構單元節點的彈性連接,設置鋼結構單元邊界約束條件與荷載自由度,綜合考慮鋼結構平面剛度,通過鋼結構端部偏移的具體情況,獲取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所用的荷載。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本次實驗中鋼結構安裝施工進行模擬操作,基于具體的施工方案,設置模擬施工階段的各項數據,對鋼結構各個連接節點進行編號處理。
在上述實驗步驟的基礎上,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自動計算出鋼結構施工安裝后,各個節點的荷載組合與支座反力,并與傳統的鋼結構安裝工藝進行對比,結果見表3。
根據表3可知,本文設計的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在施工后,鋼結構各個節點的支座反力與重力荷載均大于傳統施工工藝,證明本文設計的施工工藝的性能效果更加具有優勢。

表3 兩種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對比 kN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結構與普通建筑結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的要求也不同。為了改善傳統鋼結構安裝施工工藝在鋼結構使用性能方面的不足,本文進行了優化改進設計。通過本文的設計,有效地提高了高層建筑鋼結構的穩定性與牢固性,降低了鋼結構在長期使用下出現豎向變形的概率,全方位地優化了鋼結構安裝施工的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