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翔
編輯同志:
法國《費加羅報》近日就歐元持續貶值發表評論稱,歐元跟瑞士法郎相比已變成了“猴子貨幣”。請問何謂“猴子貨幣”?
廣東讀者王鵬
“猴子貨幣”是法語詞Monnaiede singe的直譯,指大富翁游戲里玩家手里拿的假錢,引申指毫無價值的貨幣。一段時間以來,歐元持續貶值,甚至跌破兌美元平價;與歐元的“跌跌”不休形成對比的是,瑞士法郎則保持堅挺,匯率更在美元之上。因此法國《費加羅報》評論文章才說歐元跟鎘士法郎相比已變成了“猴子貨幣”,是用比喻的說法來吐槽歐元持續貶值這一現象,但并不是真的說歐元就像大富翁游戲里的假錢一樣一文不值了。法語中還有一個成語Payer en monnaie de singe,直譯為“用猴子貨幣支付”,意指用根本不值錢的東西付款或抵債,引申為欺詐。
“猴子貨幣”這個法語詞匯在詞源學上存在一定爭議。一種說法稱,科學家在研究大猩猩行為時曾用假錢作為道具以了解大猩猩的交易行為,由此產生了“猴子貨幣”這個詞。不過,目前更廣為接受的說法是,“猴子貨幣”這個詢其實從13世紀就有了。13世紀時;商人過橋進入巴黎城的西堤島必須繳納過橋費,如帶一只猴子進城售賣就要支付4個旦尼爾(一種古歐洲貨幣)。不過,如帶猴子進城的人是去表演猴戲并非去賣猴子,則可免交過橋費。也有說法稱,帶猴子進城的人如能當場給收費的人表演猴戲,則可免收過橋費。不管怎樣,從那時起就有了“用猴子貨幣支付”的說法,意為不付錢。▲(甄翔)
環球時報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