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二
洞悉活躍在潮流風向一線的消費需求
2022年秋冬誰在引領時髦風尚?除了“無性別”穿搭,“質樸侘寂風”“Athflow”也大行其道,走到“平常百姓家”。色彩方面,極簡黑白在秋冬仍占據著重要位置,但隨著全球生活和工作大環境的逐漸穩定,人們開始追求五彩斑斕的色調,傳遞樂觀積極的態度,“國風”亮色點綴,“城市機能”釋放“野性”。
近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指導,抖音電商服飾行業、算數電商研究院與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聯合發布《2022年抖音電商服飾秋冬趨勢報告》,從行業內容、消費視角出發,洞悉活躍在潮流風向一線的用戶消費需求,從而預判行業潮流趨勢,為服飾品牌、商家提供前瞻性指引。

“Boyish女孩”代表的是一群無視傳統對性別著裝有刻板影響的消費者,他們鐘愛“無性別(Unisex)”穿搭風格。
女生不是生來就穿裙子的,男生也不是生來就穿褲子的,刻板枷鎖被打破。“去標簽化”是最明顯的特征之一,這就是“無性別”穿搭魅力的所在。隨性率性,不受拘束,穿自己喜歡衣服的同時又個性感十足,“無性別主義”就是敢于做自己的生活態度。
從細分話題看,人們對于“穿出自己的風格”“少年感”“女生帥起來”和“情侶裝”的話題參與度最高,體現出大家追求平等、自由肆意、“Freestyle”穿搭方式的態度。
“Boyish女孩”需要的趨勢商品特征:“無性別”風格強調性別模糊或傳統性別元素的反差感,單品上可以是男女“無性別”差異同款,也可以是精心的“跨性別”框架元素設計等,比如蕾絲元素加入男裝設計中,女裝加入硬挺面料強調利落的感覺等。

2020年后,人們不得不居家或半封閉式辦公,工作著裝與休閑服裝的界限不再明確。人們在家的時間遠超于以往,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的穿搭風格,“運動奢享派”由此誕生。他們更加注重衣著的舒適度和時尚感,以休閑服裝和運動裝為代表的“Athflow”風格逐漸流行。
從細分話題看,人們對于“運動女孩”“運動穿搭”“衛衣控”和“慵懶風穿搭”的話題參與度最高,體現出大家隨性自然、舒適為主的穿搭態度。
“運動奢享派”對趨勢商品的訴求:時尚與運動的碰撞。單品上可以是通過利落精致的西裝領、墊肩等,融合運動套裝的舒適松軟感而形成。

在東方的古典美學中,有種不完美之美被稱作—“侘寂”,強調從樸素的日常里,感受生命的流逝、殘缺和不完美。在服裝設計中,“侘寂美學”應用樸素淡雅的自然色系,服裝材質以自然、環保面料為主,通過簡潔的設計,表達一種更加親近自然的設計理念。去掉繁瑣卻又不失格調,“低物欲貴族”的著裝態度展露無遺。“實用主義”當道,重新定義設計與功能,以素色、棉麻感為典型的“侘寂”風格銷售表現良好。
從細分話題看,人們對于“高級感穿搭”“簡約穿搭”“日系穿搭”“棉麻文藝范”和“禪意”的話題參與度最高,體現出大家追求品位、去繁為簡,優雅從容地生活。
“低物欲貴族”商品特征:舒服且克制的色調,天然面料肌理、環保材料,無須復雜的圖案、無須多余的色彩。承載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用料和設計。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2018年紐約時裝周上,中國李寧、太平鳥等品牌以“中國原創”為口號,第一次把“國潮”搬到國際舞臺,為在全球掀起的“國潮”新風尚拉開序幕。
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國潮”文化走上世界舞臺。在抖音上,傳統文化不斷“出圈”,“國風”“國潮”成為引流潮流的關鍵詞,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認同感與日俱增。
同時,也衍生出一批“華流研究員”,不斷挖掘能夠融合現代場景與中式理念、技術、設計、元素等,嚴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新中式”單品。
從細分話題看,人們對于“國風正當紅”“新中式”“國潮”“穿越古風”和“華流才是頂流”的話題參與度最高,體現出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華流研究員”需要的趨勢商品特征:非流于表面的中國風印花,而是通過傳統的設計元素、工藝等,對中國文化傳承后的現代化演繹。

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四次元Idol”表現的是在科技發展下,因人們生活微場景和服飾新技術的變化,為時尚帶來的新想象空間,強調其功能性和未來感的碰撞,表現一種超現實的都市科技感。在抖音上,“機能風”話題相關視頻的播放量高達9.4億次,話題“辣妹穿搭”“甜辣風穿搭”“甜酷穿搭”相關視頻播放量分別達102.9億次、5 158.7萬次和8 644.5萬次。
以“Urban outdoor”“Cityboy”“Hiking”為代表的設計與力量并重的內容有較高的熱度,同樣借助話題熱點,其在消費維度也有不錯的表現。
從細分話題看,人們對于“甜辣”“Y2K”“賽博朋克”和“機能風穿搭”的話題參與度最高,無論是都市復古還是科技機能,功能兼容時尚,追求釋放和自由。
“四次元Idol”商品特征:通過高科技打造的材質面料,打造兼具復古甜美融合“賽博朋克”感、未來都市感的“高機能”多功能時裝,擁有“復古未來主義”的超現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