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非遺”視野下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研究

2022-09-13 12:31:29楊杰宏
民族藝術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儀式文本文化

楊杰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操作指南》(試行本)明確指出,對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將傳承人對文化傳統的深刻理解與自身掌握的精湛技藝通過數字化多媒體手段全面、真實、系統地記錄,保留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為后人傳承、研究、宣傳、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寶貴資料,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的“音像記錄”指借助錄音、攝像等現代器材來記錄文化的行為及事件,主要指具有動態特征的聲音、影像,不包含靜態的照片。

一、“非遺”視野下的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指納西族傳統文化,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包括東巴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東巴工藝和各種祭祀儀式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可以說,東巴文化涵蓋了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大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東巴文學(神話、史詩、故事、傳說、諺語等)、納西語;2.表演藝術——東巴象形文字、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唱腔、東巴音樂等;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祭天、祭署龍、延壽、解穢、祭村寨神、祭五谷六畜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家神、求嗣、祭豬神、放替身、解禳災難、祭勝利神、祭水怪猛妖、開喪、祭死者、祭風、祭短鬼、退口舌是非、驅瘟神、占卜、成人禮、婚禮、建新房等;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東巴天文歷法、東巴醫藥、署神(自然神)崇拜及儀式等;5.傳統手工藝——東巴面偶、木偶、編扎等。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實施以來,東巴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至2018年12月,先后有東巴畫、東巴造紙、英雄史詩《黑白戰爭》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先后有習阿牛、和訓、和志榮、和志本等人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省級名錄中東巴文化“非遺”項目有:東巴舞蹈、 《魯般魯饒》、《創世紀》、祭天、祭署、象形文字、東巴什羅傳、東巴泥偶等。這些進入“非遺”名錄的東巴文化在保護與傳承資金、扶持政策、市場開發,商品生產等方面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這客觀上推動了東巴文化的可持續傳承與發展,突出表現在“非遺”進校園、“非遺”的生產性傳承、創新性傳承中占了先機。東巴造紙、東巴畫在麗江旅游市場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納西族史詩《黑白戰爭》成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在國內外巡展。相形之下,未列入“非遺”項目的東巴文化在政府重視程度、企業扶持力度、學術研究力量等方面相對要薄弱許多。

麗江作為一個知名旅游城市,“非遺”是與當地的文化旅游緊密聯系的。以“非遺”為代表的麗江民族文化極大地提升了麗江的地方知名度,也深化了地方旅游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提長當地旅游品牌,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東巴古籍文獻于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一道,成為麗江旅游品牌支柱。就東巴文化來看,東巴象形文字、東巴畫、東巴紙、東巴舞蹈充滿了原始神秘的異文化色彩,對于初來乍到的游客充滿了吸引力,其與當地的古城、雪山、民族風俗等成為不可或缺的旅游文化要素。2019年麗江市接待海內外游客突破500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突破一千億元。旅游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了東巴文化的可持續傳承。東巴文化在“非遺”語境下為麗江旅游不斷添磚加瓦,同時,東巴文化生態也發生了急劇變遷:原來傳統社區傳承的東巴文化已經演變為旅游傳承、展演傳承、商業傳承,這對東巴文化的可持續傳承也帶來諸多復雜深層的影響。

“非遺”概念是與具有文物、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相對而言的,其內部又建構了不同的分類體系。這種愈分愈精密的文化概念與強調整體觀的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著文化差異與概念差異,這說明這一概念是基于西方主導的學術話語體系而產生的,是從外部植入國內的,而非本土內部自然生發的。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于2005年列入世界記憶遺產,2008年東巴畫、東巴造紙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東巴傳承人也主要被認定為東巴造紙傳承人、東巴畫傳承人,而沒有列入其間的東巴工藝、東巴文字、東巴音樂就成了棄嬰。對于民間來說,東巴是一種集巫、醫、師、藝、匠于一身的能者、智者,它是一個整體概念,而非把東巴分成專門來畫畫的東巴,專門造紙的東巴。可以說,如果一個東巴只會造紙、畫畫,而不能主持大儀式,不能有效解決民間生老病死等重大疑難問題,他是不合格的東巴,根本不可能有人請他做儀式。另外,把一個整體文化分割為不同內容后,客觀上加劇了本土文化遺產的傳承危機。一個東巴畫傳承人不必再像以往那樣依靠主持儀式來謀生或建立自身的文化權威,他只需要在市場中營銷東巴畫便可以獲得更豐厚的利潤。如何科學合理保護我們的民族文化遺產?我們既要肯定“非遺”概念帶來的諸多利好,也要審視其帶來的不利因素。

二、動感東巴: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概述

在沒有音像記錄歷史之前,東巴文化資料是靜態的,自從有了音像記錄手段后,東巴文化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動感特色。從目前搜索到的音像資料來看,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應起始于約瑟夫·洛克于1932年第一次使用攝像機錄制東巴儀式,至今已經有整整90年歷史了。

約瑟夫·洛克在西方擁有“納西學之父”的榮譽,他在1922年至1949年期間,對納西族地區的生物、地理、人文風俗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考察,搜集了8000多冊東巴經書,其著作《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及《納西語英語百科辭典》均為研究納西文化的權威之作。他于1932年在昆明第一次使用攝影機錄制了和華亭東巴跳東巴舞的場景,這些影像資料至今珍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這一事件標志著以音像手段記錄東巴文化歷史的開端,由此拉開了近百年的東巴音像史發展大幕。

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中央民族訪問團到麗江慰問期間,國家組織專家組進行民族識別調查時期也拍攝過一些東巴文化的短片,但沒有攝制完整的儀式。

1966年1月至5月,由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前身),與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等電影制作機構合作,拍攝了《麗江納西族的文化藝術》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由詹承緒和楊光海編劇、楊光海導演,內容為納西族的民歌、口弦、麗江洞經音樂、白沙細樂、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內容,時長一個多小時,是有史以來記錄內容較為豐富的納西族影像記錄。其中涉及東巴文化的有東巴文字、東巴舞蹈、東巴唱腔等。①參見鮑江《電影人類學在中國的開創——楊光海導演〈麗江納西族的文化藝術〉〈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訪談錄》,《民間文化論壇》2016年第4期。

“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

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巴文化活動逐漸得以恢復。1981年成立了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室,1991年改名為東巴文化研究所,2004年6月更名為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這期間錄制了一些東巴儀式的音像資料。1985年8月份錄制了大祭風儀式。1986、1987、1988年分別錄制了祭天、祭勝利神、小祭風等儀式。

納西學者戈阿干于1988—1989年在麗江錄制了10多盤有關東巴吟誦東巴經典的錄音資料,主要由和開祥、和崇喜兩位東巴誦唱。總共有24長段,共89.63分鐘,內容有《丁巴什羅身世》《創世經》《祭天生獻》《挽歌》《獻冥馬》《喚醒署神》《崇忍盤迪找藥》《署的來歷》《祭天·獻生》《吊死鬼和情死鬼的來歷》《超度儀式·搭冥房》《糧食的來歷》《祭祖》《喚醒吊死鬼和情死鬼》《除穢儀式·創世紀》《開喪儀式經書》《魯班魯饒》《祭三多神》《獻冥馬》等東巴經內容。②此份資料由麗江市古城區“非遺”保護中心原主任張桂華提供。

1992年,美國人類學學者孟徹理(Chas Mckhann)在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舉行東巴結婚儀式(又稱為“素注”儀式),由麗江宣傳部的和茂華錄制了整個儀式過程。

1995年,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館長李錫到日本考察學習,受其“無形文化財”概念的影響,回國后在單位內成立了無形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劃定了6個東巴文化生態區,拍攝了東巴祭天、東巴舞、東巴祭風、祭自然神、求壽儀式并建立了東巴舞、祭天儀式、勒巴舞等傳承人制度。③根據2019年7月19日在麗江市古城區訪談李錫內容整理。

2005年4月2—7日,由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與日本國文部省合作,在麗江塔城鄉署明村舉行了一次規模浩大的超級儀式——延壽儀式。這是一個由28名東巴參與、連續舉行6天、念誦經書200多本、耗資10多萬元的超級儀式。何為超級儀式?超級儀式是相對于某個單一儀式或儀式規模較小的儀式類型而言,一般指由10多個甚至幾十個儀式組合而成的復合型儀式。“超級儀式”受到勞里·航柯提出的“超級故事”概念的影響。④參見楊杰宏《東巴祭天儀式的程式化特征及結構形態》,《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東巴超級儀式——延壽儀式是由燒天香儀式、迎接東巴儀式、退送口舌是非鬼和祭兇死鬼儀式、祭穢鬼和除穢儀式、署神(自然神)儀式、祭祖儀式、祭嘎神(戰神·勝利神)儀式、祭星神儀式、祭風儀式、祭景神(雷神)本神(電神)儀式、請神加威力儀式、請華神等大神賜福和求壽儀式、祭諾神(家畜神)儀式、祭山神儀式、祭三朵神儀式、祭天儀式、送龍神儀式、祭素神(家神)儀式等22個儀式構成。①參見夏宇繼《恢復納西東巴教求壽儀式的調查》,《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第2期。② 參見王艾瑞導演《納西印象》,汕頭海洋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臺灣影視人類學者王艾瑞帶領團隊于1998—2004年在麗江攝制了《納西印象》,此系列片首次提出“印象”這個名詞,定義“Reflection”由“影像映射文化”的新概念與文化人類學的探索角度,至今仍被許多城市、影像工作者和文藝演出所套用。此片共24集,每集時長25分鐘,總時長600分鐘。其中涉及東巴文化的有第17集《東巴文化》、第18集《圖畫象形文字》、第20集《人與自然》、第21集《納西殉情》、第23集《文化的傳承》。②

在中央民族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的鮑江于2001年2月到2002年2月,在俄亞攝制了時長60分鐘的東巴儀式,于2008年剪輯完成了5部系列片。

2007年4月三壩鄉和占元東巴葬禮、2009年8月三壩鄉習阿牛大東巴葬禮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同媒體、科研機構對整個葬禮進行了較為完整的攝制。

“非遺”概念引入中國以后,東巴文化的音像錄制展現呈現出多元化狀態,且呈現出多元力量的合作態勢。如為了申報“非遺”項目,需要政府主持,出資金,組織相關學者、傳承人、申報主體進行合作,而申報片是關系到申報能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的發展。

2015年由納西族導演和照制作的《聆聽中國:東巴文化》在央視第一頻道與紀錄頻道同時播出,至今在央視已重復播出40多次。《聆聽中國》是央視第1部以4K+5.1標準攝制的紀錄片節目。本紀錄片歷時兩年拍攝,從153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選取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進行記錄。第1集《輪回》記錄了侗族大歌、反排木鼓舞、苗族古歌、屯堡地戲,第2集《傳承》記錄了東巴文化的聲樂、器樂、舞樂和節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導演土生土長于麗江,長年跟蹤調查納西族本土文化,本部紀錄片集中講述了一個東巴傳承人在滇川藏納西族地區通過東巴文化“串親戚”的故事。

“非遺”理念下的東巴文化音像記錄本身成為國家記憶的重要構成部分,國家文化部的百部史詩項目中就有2018年楊杰宏主持的“納西族史詩”(《創世紀》《黑白戰爭》),2019年麗江市東巴研究院主持的“納西族創世史詩《崇般突》”,2015年王勇主持的“摩梭史詩”3個音像記錄項目。這些項目更側重從整體性上突出史詩的活態演述特征,注重社區的主體性傳承。

不同級別的地方電視臺、獨立制片人、微電影等多元拍攝主體也參與到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中,且呈現出拍攝手段、表現方式、展現儲存方式多樣化特點。2019年1月俄亞舉行了中斷62年的祭天儀式,參與拍攝的有云南藝術學院的拍攝團隊、麗江電視臺團隊、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團隊、四川省木里縣電視臺、獨立制片人4人。儀式現場周邊基本上被大小鏡頭所包圍,頂上還盤旋著無人飛機。

三、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的功能及方法論的變遷

(一)文化功能上的變遷

1.為文本研究服務

一開始的東巴文化音像記錄是為東巴經典文本的整理、翻譯服務的,這從約瑟夫·洛克、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的攝制、錄制的內容中即可得到驗證。東巴儀式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生存、表現、發展載體,其儀式極為繁富復雜,尤其就國外學者而言,不可能把這么多的東巴儀式法器帶到國外去“復原”。對本土學者而言,錄音、錄像擁有著重復再現的記錄功能,極大便利了翻譯整理及儀式解讀。譬如《創世紀》《黑白戰爭》兩部經典史詩是活態保存于東巴儀式中的,要完整、準確地解讀這兩部史詩,如史詩文本的長度、詩行、韻文、唱腔、場景、主題、故事范型,必須從儀式的活態演述進程中去解析它。

2.為地方政府的文化、旅游信息宣傳、傳播服務

在麗江的經濟發展中,尤其是文化旅游中,東巴文化扮演了重要的文化資本、象征資本角色,因此,應發動系統內宣傳、文化部門攝制東巴文化專題片,邀請省級、國家級影視攝制機構拍攝相關東巴文化宣傳片,以期擴大地方知名度,促進地方旅游的發展。1999年、2003年的兩次國際東巴藝術節暨學術研討會是較為典型個案。黑龍潭、玉水寨兩地分別舉行了祭天儀式、祭自然神儀式,國內外20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報道,這其中不乏影視片的宣傳報道。

3.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服務

多年來,由于多重原因,東巴文化的可持續傳承被嚴重影響,有些儀式已經中斷30多年,自然恢復已經不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東巴文化研究所兩個單位,在單位內組織大東巴,根據他們的記憶,通過再現儀式場景,重新恢復東巴儀式,并完整地予以音像記錄。東巴文化學者和力民研究員介紹的祭天儀式、祭署儀式、祭風儀式這三大儀式通過影視記錄,再整理成文本,最后成為民間恢復傳統東巴儀式的重要參考文本。和力民近年來在納西族地區恢復了10多個東巴儀式,不少是借助音像記錄手段完成的。

4.音像記錄手段和功能的多元化

當下的東巴文化音像記錄手段采用及功能發揮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地方電視臺的新聞報道,獨立制片人的商業銷售,影視人類學的作品制作,影視、傳媒專業的畢業作品,學者的科研項目、儀式活動記錄,個體對其當下生活的記錄等——都時時出現。當下由于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微信、抖音、線上直播、快手、B站等音像制作手段層出不窮,由此也決定了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的發展趨勢:從官方走向民間,從部門走向大眾,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術研究走向更大范圍內的文化交流,通過音像記錄,東巴文化成為進行不同族群、國家民眾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從單一到多元:東巴文化音像記錄形式與內容的變遷

1.從錄音到錄像

被西方稱為納西學之父的洛克除了搜集有大量的東巴經書外,同時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錄音和錄像資料只占很小的比例。可能是當時的錄音器材攜帶不方便,留下來的錄音資料都很少。因為研究東巴文化是從語言文字入手的,語言的記錄首當其沖。20世紀80年代東巴文化活動恢復以來,錄音成為其重要的記錄手段,這方面東巴文化大家戈阿干就是重要的代表。隨著對東巴文化研究的深入,儀式研究成為重要的研究對象,原來的錄音功能已經不夠用了,加之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錄像機在國內已經出現,影像記錄逐漸取代了錄音記錄。這種影像記錄經歷了從DV到高清到4K的飛躍式發展。

2.從書齋到田野

前文提及東巴音像記錄的初衷是為文本研究服務的,因此,當初的錄音、錄像并不是在民間自發的儀式中錄制的,而是在研究單位內部人為恢復的儀式中記錄的。表現上似乎研究人員在圍繞著東巴祭司進行記錄,其實是東巴們圍繞著文本研究而進行儀式表演。這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巴文化博物館、東巴文化研究所兩個研究機構中較為突出。戈阿干制作的錄音、錄像也是在研究機構內完成的。21世紀以來,隨著民間東巴儀式的逐漸恢復,國內外學者不斷深入民間進行東巴文化調查,直接從民間東巴儀式現場進行影像記錄,從而為東巴文化的多元化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料。21世紀以來的“非遺”運動、“原生態文化”觀念也是促成這一轉型的重要因素。

3.從學者到社區

在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進程中,學者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他們是這一文化行為的創始者、傳承者、創新者,甚至可以說,沒有學者的音像記錄,東巴文化的研究傳承進程會受到嚴重制約,最突出的一個方面是沒有了進行傳承、研究的重要參照,沒有音像支撐的傳承研究會使傳承、研究工作走樣、變形。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20世紀80年代根據東巴記憶重新恢復的東巴儀式及東巴經書吟誦的音像記錄,東巴文化的整理、翻譯、刊布工作將困難重重。從“非遺”角度來說,東巴文化作為活態文化,它的傳承主體應該是社區民眾,而非學者。與學者音像記錄的目的不同,社區傳承主體的音像記錄更多是為了傳承。隨著手機拍攝技術的提高及普及,以社區傳承人為主體的音像記錄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三壩納西族鄉的東巴傳習館是個民間傳承組織,近20年來以吳樹灣村為傳承基地,恢復20多種東巴儀式,這些儀式已成為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吳樹灣村舉行東巴儀式都是由他們自己錄制并保存的,在活動結束后集體觀看、評點、總結,由此成為東巴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微信圈里,經常可以看到東巴儀式主持者發送的儀式視頻,如石春、更布塔、年若、楊玉勛、和開、和桂生等東巴就是這方面突出的代表。

4.從個體到團隊

從洛克這一獨行俠的東巴儀式音像記錄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多個機構的東巴儀式音像記錄,其記錄者多為個體承擔,即由某個人負責錄音或攝影。學者的音像記錄也是如此,和力民、戈阿干、鮑江、和紅燦、和淵等就是突出代表。進入21世紀以來,團體為主的攝制組成為其新興力量。如2005年中國社科院與日本文部省合作拍攝的東巴求壽儀式就是一個典型。筆者于2018年拍攝的東巴墮克儀式也是組建了12人的一個拍攝團隊,成員包括攝像4人、錄音1人、照相1人、場記1人、燈光1人、場景1人、協調1人、學術指導1人、音樂舞蹈學者1人。團隊成員里有藝術院校的大學生,地方電視臺的攝制人員,也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當地的參與人員等。這種團體攝制更有利于整合有機力量,促高質量音像效果的形成,更能記錄下東巴儀式的多模態性特征,從而保證了課題項目的完成質量。

5.從單一學科到跨學科

東巴文化作為納西族古代傳統,具有原生宗教文化的突出特點,如我們熟知的東巴史詩是糅合于東巴儀式的唱腔、舞蹈、繪畫、工藝等多元表現形態中的,如何更為準確、完整地體現東巴文化的這一多元融合特征?這就需要多元學科的介入,而非局限于單一的歷史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人類學等單一學科的研究記錄中。尤其在進行音像記錄的過程中,這種跨學科合作更為必要。沒有成熟的拍攝技術及經驗,單靠一堆形而上的影視人類學理論往往會眼高手低。而沒有理論準備而倉促上陣,再熟練的攝影師也只是瞎子摸象。沒有東巴文化知識的必要儲備而進入田野現場,不亞于進入一個文化黑洞中,而田野民族志的多點調查、參與觀察體驗、主體間性研究既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能否順利進入文化語境,進行圓滿記錄的實踐和思想的準備。也就是說,東巴文化的多元文化綜合性特點決定了其研究和記錄需要多元學科的參與,這種多元學科的參與程度、融合程度決定了這一音像記錄的質量。

基于多年的東巴史詩調查研究,筆者曾提出了“文本與儀式互證”的學術觀點,即把史詩的口頭文本、書面文本與活態的儀式研究有機結合,有利于史詩的整體性、活態性研究,這對與儀式高度融合的國內外不同民族的口頭傳統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①參見楊福泉《〈東巴敘事傳統研究〉的突出特點及創新表現》,《中國民族報》2019年7月29日。就具體的方法論而言,采用以儀式文本為線索,而不是以書面文本為單一線索的傳統研究方法,綜合口頭詩學、民族志詩學、表演理論、民俗學、語言學、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方法,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重構民族史詩類型的理論體系研究,音像記錄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總結與反思:如何把握“非遺”記錄的整體性與主體性原則

其一,“非遺”語境下的東巴文化音像記錄存在著對東巴文化的整體性把握不足的問題,“非遺”的不同分類標準損害了東巴文化的整體性。在民間,東巴是作為祭司而存在的,而非東巴造紙傳承人、東巴畫傳承人、史詩《黑白戰爭》傳承人,民間對東巴的評價標準與“非遺”評價標準存在誤差。嚴格意義上符合“非遺”概念要求的影像作品相對較少,基本上游走于宏觀整體的東巴文化與具體的“非遺”項目之間,這是由東巴文化的整體性所決定的。譬如一個東巴在繪制東巴畫時必須要結合東巴儀式,根據儀式所需要內容來確定其內容,而非根據東巴畫的內容來決定東巴儀式的內容。

其二,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存在著注重文化表象、表演,滿足他者的文化獵奇心理,制造文化泡沫、文化假象等現象。在一部紀錄片里的訪談中居然把東巴神路圖中的第一尊大神——薩英威德說成是丁巴什羅的妻子,讓人啼笑皆非。

其三,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的儲存技術普遍落后,有些磁帶錄音、錄像資料因保存不當而發生變質、失效等情況。建設東巴文化數據庫停留于規劃、設計層面的多,而真正付諸實踐、有實質性進展的少。

其四,東巴文化音像資料的共享性嚴重不足。有些珍貴的音像資料一直處于“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保存資料實質上變成了秘而不宣、藏而不露,損害了資料本身的研究價值。這些利用大量資金制作而成的音像資料最后束之高閣,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其五,東巴文化的音像記錄研究力量嚴重不足,研究成果幾乎空白。不管是田野現場的音像記錄理論、方法論指導,還是對音像記錄資料的梳理研究,都缺乏相關研究人員與研究成果,這些研究瓶頸反過來制約了東巴文化保護、傳承的可持續進行。

其六,當下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缺乏東巴文化傳承主體與受眾主體的參與,缺乏對東巴文化主體的尊重。我們在東巴文化音像記錄中往往看到、聽到的是制作者們設計好的聲音,而不是東巴們或受眾想表述的話語。由此導致了表述者與受眾者之間的交流障礙。

余論:共創東巴文化的智文本

音像記錄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關鍵是要如何把它做好、做實。要做好做實,主要看能否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和力民研究員在接受訪談時說:“我研究東巴文化30多年,傳承東巴文化半輩子,現在最大一個心愿是建成一個東巴文化的展示館。里面不想放太多的東巴文化,那些文物人家看不懂,天天看護這些古董也累人。現在退休了,我就想搞一個數字音像東巴文化展示館,通過數字化方式把東巴文化的魅力展示出來,使它更有親和力、感染力,震撼力。”①根據筆者于2019年2月17日上午在麗江市黑龍潭古城區文化館訪談和力民的內容整理。

和力民研究員的心愿其實也是東巴文化音像記錄的愿景所在。如何讓音像技術在東巴文化的數據庫建設中發揮作用,并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來賦予東巴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為更多的人共享?這涉及東巴文化文本的轉換問題——他所希望創造的東巴文化文本不是從文本走向音像制品的,而是從書面文本走向多元化融文本,再發展到東巴文化的智文本:這個文本里既有書面文本、口頭文本、儀式文本,也有音樂文本、舞蹈文本、繪畫文本、工藝文本等多元文本。這些文本可以成就一個數字博物館,可以在里面深入淺出地了解東巴文化,感受東巴文化的突出價值。譬如點擊“祭天”兩個字,窗口彈出“祭天儀式” “祭天史詩”“祭天場景”“祭天東巴”等不同內容;再點擊“祭天史詩”,可以從中選擇閱讀原文經典、對照譯文,觀看反映祭天史詩的動漫故事、原住民的故事講述(不同語種譯文),專家解析祭天名詩等等不同內容,也可身臨其境地體驗祭司或民眾角色。這種多元融合文本的文化功能不只是傳承與傳播,通過它們能夠進行一種文化交流,理解文化的意義所在。

當下強調爭取學術國際話語權,就需要我們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學習一切外來優秀的理論方法,現代信息技術,然后結合實際進行創造性應用與創新性發展,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惠,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我們的話語權,或者說我們的話語權是建立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共識、共創、共享基礎之上的。

猜你喜歡
儀式文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誰遠誰近?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Talking strategies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毛片视频网| 人妻21p大胆| 美女国产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永久天堂网Av| 久久人体视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日本免费a视频| 色久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AⅤ|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浓毛av|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久久黄色小视频| 欧美在线黄|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色|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激情综合五月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色播五月婷婷|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AV老司机AV天堂|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99久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网|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性欧美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日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久久亚洲天堂|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色爽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