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陳毓岱 鄭曉玲 何利平
幽門螺旋桿菌(Hp)是全球公認的第一致癌因子,全球約44.3%的人群感染了這種微生物[1]。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腺癌、MALT淋巴瘤等胃、十二指腸疾病的主要病因。成人及時診斷和根除Hp,可阻斷胃黏膜的炎癥變化,防止黏膜萎縮、腸化及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變的發生、發展[2-3]。
Hp檢測方法多種,尿素呼氣試驗(UBT)方法具有無創、方便、快速等優點,診斷準確性較高,其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6%~100%和93%~100%,是診斷Hp的常用方法[4-5]。然而,UBT方法因受檢測藥物劑型、疾病不同狀態及藥物排空時間等影響,可出現Hp的誤診或漏診[6]。胃鏡前服用祛黏液藥物,術中注氣、送水等操作可引起胃腸蠕動加快,胃排空增強,胃黏膜表面分泌物減少等變化,為進一步評估胃鏡操作、藥物劑型及胃黏膜萎縮狀態對UBT檢測的影響,本研究對福建省立金山醫院接受麻醉胃鏡檢查的200例無Hp治療史患者進行橫斷面分析,以探討13C-UBT診斷Hp準確率的影響因素。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9月在本院行麻醉胃鏡檢查且無Hp治療史患者200例。納入標準:首次行麻醉胃鏡檢查及Hp檢測,且無Hp治療史。排除標準:既往胃切除術后;1個月內有抗生素、鉍劑或2周內有PPI服藥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男105例,女95例;平均年齡(48.11±13.63)歲。
1.2.1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麻醉胃鏡檢查前20 min口服達克羅寧膠漿(10 ml/支)和鏈霉蛋白酶(20 000單位/袋)各一份,選用奧林巴斯電子胃鏡檢查系統(主機:CV-290,胃鏡:GIF-H260),于胃竇部取黏膜組織活檢1塊(大小約2 mm×2 mm)行快速尿素酶試驗(RUT)檢測Hp,另擇其胃竇或胃體黏膜活檢1塊行組織病理蘇木精-伊紅染色(HE)檢測Hp或行血清Hp抗體檢測。胃鏡檢查前組及胃鏡檢查后組患者,分別在胃鏡檢查前或胃鏡檢查后2~3 h內進行13C-UBT。
1.2.2 判定標準 Hp判別診斷金標準:RUT、組織病理HE染色或血清Hp抗體診斷Hp,任何一項檢測結果呈陽性則診斷為Hp陽性,所有檢測方法均為陰性,則診斷為Hp陰性。13C-UBT:服用尿素(13C)試劑,顆粒劑型或膠囊劑型[海得威生物科技,含尿素(13C)75 mg],收集受試者服藥30 min前后兩次呼氣,其服藥30 min后檢測值DOB≥4,為Hp陽性,DOB<4,則Hp為陰性。
1.2.3 胃黏膜萎縮程度 根據木村-竹本(C-O)分類法標準可以將內鏡下胃黏膜萎縮程度分為:閉合性萎縮(C型:C1~C3)和開放性萎縮(O型:O1~O3)。萎縮程度及范圍分級分別為:C1~C2(輕度),C3~O1(中度),O2~O3(重度)[7]。
1.2.4 分組情況 按照金標準將所有患者分為Hp+組和Hp-組,收集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胃鏡前后13C-UBT檢測情況、胃黏膜萎縮程度、顆粒型膠囊型使用情況)。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 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胃鏡檢查前后、尿素劑型、C-O萎縮程度對13C-UBT診斷Hp準確性的影響,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按照金標準將其分為Hp+組(113例)和Hp-組(87例),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胃鏡檢查前93例和胃鏡檢查后107例,胃鏡檢查前及胃鏡檢查后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分別為96.77%、82.24%,敏感度分別為94.34%、68.33%,胃鏡檢查前行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高于胃鏡檢查后(χ2=10.731,P=0.001)。顆粒型尿素試劑87例,膠囊型尿素試劑113例,顆粒型和膠囊型尿素試劑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分別是97.70%和82.30%,敏感度分別為95.56%和70.59%,顆粒型尿素試劑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高于膠囊型尿素試劑(χ2=11.908,P=0.001)。黏膜重度萎縮59例和非重度萎縮141例(輕度43例,中度38例,非萎縮60例),黏膜重度萎縮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低于非重度萎縮黏膜(χ2=19.915,P=0.000),見表 2。

表2 13C-UBT準確性的單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胃鏡檢查后、膠囊型尿素試劑及重度萎縮黏膜是13C-UBT診斷Hp準確率下降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13C-UBT診斷Hp準確性的多因素分析
Hp是胃癌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其常用診斷有方法多種[8-9]。RUT具有快速、經濟特點,是胃鏡檢查時最常用的Hp檢測方法。Hp分布呈灶性聚集特點,隨胃黏膜萎縮方向由胃竇遷移至胃體,伴黏膜萎縮加重,Hp定植密度降低,單一的、有創的RUT檢測Hp易出現假陰性結果[5]。組織學檢查仍是診斷Hp最常用的檢測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不僅可以完成胃黏膜狀態評估和癌前病變的診斷,同時HE染色可直接顯示細菌分布狀態。組織學診斷的特異性可高到100%,其敏感性受到取材質量、部位、數量、大小等影響,胃黏膜萎縮、腸化,Hp定植密度降低,Hp組織學診斷敏感性會下降[10]。血清抗體在Hp感染3~4周后出現在血液中,其檢測不受近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和鉍制劑,胃腸道出血,或胃黏膜萎縮等的影響[5]。廣泛用于人群Hp篩查或既往無Hp治療史對象[11]。本研究使用RUT、組織病理學或血清學等不同原理的兩種/三種方法聯合檢測Hp作為“金標準”,可增強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胃鏡是食管、胃十二指腸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不僅實現了胃黏膜病變肉眼可視診斷,而且可通過術中胃黏膜活檢做病理組織學及細胞學檢查。本研究所有對象均進行金標準檢查,胃鏡檢查前行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高于胃鏡檢查后(χ2=10.731,P=0.001),Logistic分析其優勢比OR值大于1,提示胃鏡操作后是造成UBT檢測Hp準確率下降的危險因素(P<0.05)?;颊呶哥R后胃腸道蠕動加快,胃排空增強,尿素與黏膜接觸時間縮短,且患者術前口服鏈霉蛋白酶配方液可有效祛除胃腔內黏液,降低胃黏膜表面尿素酶濃度,減弱尿素與尿素酶化學反應強度,是胃鏡操作后13C-UBT檢測Hp準確率下降的可能因素。
UBT為無創Hp檢測方法,是Hp治療后監測的首選檢查方法,分為13C-UBT或14C-UBT兩種。其工作原理:患者攝入含13C或14C標記的尿素,Hp會產生尿素酶將其分解為氨和13C/14C標記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吸收到血液,進入肺部,并隨呼出的空氣排出體外[4]。本研究分析兩種不同劑型尿素試劑:膠囊型和顆粒型對13C-UBT檢測Hp準確率的影響,顆粒型尿素試劑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高于膠囊型尿素試劑組(χ2=11.908,P=0.001)。Logistic回歸分析優勢比OR值大于1,提示膠囊型尿素試劑是造成13C-UBT檢測Hp準確率下降的危險因素(P<0.05)。推測可能是與膠囊或其內容物在胃腔內停留時間縮短,尿素與黏膜接觸的時間縮短,胃排空增快等有關。是否可通過縮短服藥前后兩次呼氣時間或降低DOB檢測閾值來提高膠囊型13C-UBT診斷準確性,尚需進一步研究[12]。
胃黏膜萎縮程度在13C-UBT診斷Hp準確率的影響分析,黏膜重度萎縮13C-UBT診斷Hp的準確率低于非重度萎縮黏膜(χ2=19.915,P=0.000),其優勢比OR值大于1,提示黏膜重度萎縮是造成13C-UBT檢測Hp準確率下降的危險因素(P<0.05)。胃黏膜萎縮Hp定植密度減少,尿素酶濃度降低,是尿素酶方法檢測Hp漏診發生的可能原因。對于重度萎縮黏膜,采用多種方法聯合檢測Hp,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9]。
本研究存在不足:(1)本研究未對胃鏡操作時間進行分析,不排除胃鏡操作時長對胃腸蠕動的影響,繼而干擾UBT結果。(2)胃黏膜活檢部位未統一,RUT及組織學檢查Hp取材部位未統一,胃黏膜萎縮狀態不同,胃竇或胃體部Hp定植密度尚存在差異,不排除活檢取材部位差異對結果的偏倚。(3)本研究為橫斷面回顧性分析,不排除選擇性偏倚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能。
綜上分析,胃鏡操作后、膠囊尿素試劑及黏膜重度萎縮是13C-UBT診斷Hp準確率下降的危險因素。為提高13C-UBT診斷Hp準確性,建議胃鏡檢查前進行13C-UBT檢查,同時可選擇顆粒型尿素試劑用于13C-UBT檢測Hp以提高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