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益慧 葉茹 馮娟 周小俊
哮喘作為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見多發于嬰幼兒人群。目前哮喘治療以控制癥狀,改善患兒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為目標,但需長期、規范、持續用藥,因此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十分重要[1-2]。我國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及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中都強調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影響哮喘患者整體防治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3]。健康教育路徑作為新型健康教育措施,是指根據疾病的發展特點及治療所處的階段等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具有針對性強、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4-5]。延續性護理是指將院內護理延伸至院外,以確?;颊叱鲈汉笕阅艿玫匠掷m的醫療服務[6]。本研究在哮喘患兒護理過程中將延續性護理與健康教育路徑相結合,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探討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的效果,以期能為哮喘患兒護理提供新的方案,現報道如下。
選取泰興市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治療的82例哮喘患兒。納入標準:均符合文獻[7]《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哮喘診斷標準;需長期接受GINA方案推薦的哮喘控制藥物及迅速緩解癥狀藥物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心力衰竭、急性肺炎、呼吸衰竭、支氣管異物;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認知障礙。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年齡2~13歲;病程1~4年。觀察組年齡3~14歲;病程2~5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入院后進行院內常規護理如霧化吸入、靜脈輸液及健康教育;出院時,口頭講解出院后用藥、生活、飲食注意事項,并進行門診隨訪。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建立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小組:選取高年資護師2人,主管護師2人負責小組護理內容的制定及督導?;純撼鲈呵敖€人健康管理檔案,詳細記錄患兒住院治療情況,出院后用藥情況及注意事項,復診時間等內容,并記錄家屬聯系方式,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出院后由小組成員以電話、家訪、微信等形式根據制定的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表以治療時間為橫軸,護理措施為縱軸,制定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內容,具體內容如下,(1)出院前2 d:向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哮喘疾病管理手冊》,結合患兒病情及家屬理解程度,講解出院后有關注意事項,對于有技巧的護理措施,需護理人員現場演練,并教會家屬正確護理方法。鼓勵家屬參與其中,制定出院后健康教育措施,并指導督促患兒遵醫囑及時用藥。(2)出院后:出院后1個月內每周實施1次健康教育,第2個月2周1次,第3個月1次。從用藥知識、居家環境、疾病知識、癥狀管理、預防發作、飲食知識等方面進行宣教,并在下次隨訪時進行評估,鞏固其薄弱環節。同時收集現階段患兒咳嗽、哮喘門診相關檢查數據,及時解決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確保健康教育質量不斷持續提高。此外每月組織一次哮喘聯誼會,邀請患兒及家屬參與,重點講解哮喘誘發因素、發病機制、藥物治療、預防及預后知識等。讓患兒家屬了解哮喘發作前征兆、在家庭中如何識別及避開誘發因素、當哮喘發作時如何應對及處理等。通過微信、QQ等互聯網平臺每日發布哮喘最新知識,在固定時間段開通在線互動,提供答疑及咨詢服務。
(1)疾病認知程度: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哮喘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從用藥知識、居家管理、疾病知識、癥狀管理、預防發作、健康飲食方面評估兩組家屬的疾病認知度,每項0~10,評分越高則疾病認知程度越高。(2)癥狀控制情況:護理3個月后,統計兩組患兒無日間癥狀、無夜間癥狀、無活動受限、未使用緩解藥物癥狀控制情況。(3)生活質量:護理前、護理3個月后,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由患兒家屬協助從癥狀、影響、活動能力三個方面及總分評估兩組患兒生活質量,每道題的答案均有預置分數,調查結束后調查員計算出每一部分分值及整張問卷總分值,每一部分分值等于該部分陽性選項得分與該部分總預計值比值的100倍,總分分值等于所有陽性選項得分與全卷答題總預計分比值的100倍,分值范圍為0~100,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好[8]。(4)治療依從性:比較兩組護理3個月后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情況。(5)護理滿意度:護理3個月后,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從護理知識全面性、護理質量、護理責任心方面評估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每項0~100分,評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經預試驗,本問卷評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為0.89,效度系數為0.84)。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用藥知識、居家管理、疾病知識、癥狀管理、預防發作、健康飲食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疾病認知程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疾病認知程度比較[分,(±s)]
時間 組別 用藥知識 居家管理 疾病知識 癥狀管理 預防發作 健康飲食 總分護理前 觀察組(n=41) 6.05±2.12 5.03±1.47 5.07±1.87 4.93±1.13 5.73±1.07 6.03±1.17 32.84±5.92對照組(n=41) 5.97±1.89 4.82±1.56 4.93±1.39 5.07±1.23 5.92±1.56 6.32±1.56 33.03±6.09 t值 0.180 0.627 0.385 0.537 0.643 0.952 0.143 P值 0.857 0.532 0.702 0.593 0.522 0.344 0.887護理3個月后 觀察組(n=41) 8.26±1.47 7.97±1.42 8.94±0.58 8.71±0.97 8.87±1.03 8.27±1.34 51.02±5.34對照組(n=41) 7.62±1.34 6.53±1.25 7.60±0.42 7.18±1.03 7.67±1.34 7.03±1.08 43.63±4.27 t值 2.060 4.874 11.982 6.924 4.546 4.613 6.921 P值 0.04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無日間癥狀、無活動受限、無夜間癥狀、未使用緩解藥物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癥狀控制情況比較[例(%)]
護理前,兩組癥狀、影響、活動能力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癥狀、影響、活動能力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時間 組別 癥狀 影響 活動能力 總分護理前 觀察組(n=41) 67.23±11.98 60.27±12.34 34.98±9.16 54.16±9.47對照組(n=41) 65.78±10.08 59.74±11.36 32.84±8.97 52.79±8.74 t值 0.593 0.202 1.069 0.681 P值 0.555 0.840 0.288 0.498護理3個月后 觀察組(n=41) 46.54±8.04 43.74±9.68 24.67±5.07 38.32±7.52對照組(n=41) 56.51±9.54 54.40±7.76 29.27±6.82 46.73±8.18 t值 5.117 5.502 3.466 4.846 P值 0.000 0.000 0.001 0.000
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觀察組護理知識全面性、護理質量、護理責任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表6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組別 護理知識全面性 護理質量 護理責任心觀察組(n=41) 91.20±7.13 89.43±5.10 87.48±6.32對照組(n=41) 83.31±8.19 81.16±6.38 81.23±5.71 t值 4.653 6.483 4.699 P值 0.000 0.000 0.000
哮喘具有病因機制復雜、發病急、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加之患兒年齡小,機體抵抗能力差,容易在呼吸道感染、寒冷刺激等誘因下發病[9]。目前臨床尚缺乏特效治療措施,需長期使用藥物控制癥狀發作,同時需要家屬及患兒配合,避開生活中的誘因,減少疾病發作次數。但有調查數據顯示,在亞洲國家中中國兒童哮喘疾病控制率極低,并指出與缺乏系統、規范化的健康指導,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缺乏認知,治療依從性差等有關[10]。因此,規范、系統的健康教育對促使哮喘疾病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在以往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僅通過口頭說教的形式向患兒及家屬宣傳疾病相關知識,但由于對宣教內容、時間及形式缺乏系統性、規范化及延續性,尤其是患兒出院后僅能通過返院復診才能獲得疾病健康知識,多數患兒家屬受疾病信息限制而無法正確督導患兒,臨床干預效果不甚理想[11-12]。近些年隨著醫療體系的不斷發展及創新,健康教育路徑作為一種綜合性強、跨學科、深化整體護理模式被應用于臨床。其強調由醫生、護士、患者、家屬等人員相關合作,使護理服務對象從入院至出院甚至出院后都能夠接受系統、有效的健康教育,具有協調性、時間性、個性化、實用性強等特點[13]。賀勝男等[14]研究指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與常規護理相比,出院時患者健康教育知識內容掌握情況、呼吸功能鍛煉正確率明顯提高,且焦慮程度顯著降低。馬英[15]又將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哮喘患者,結果顯示患兒疾病認知、情緒管理、生活行為方式、用藥依從性等疾病管理能力明顯改善,且住院時間較短。此外延續性護理作為臨床護理重要方式之一,可將院內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避免患兒回歸家庭出現護理服務斷層及缺失。本研究將院外延續性護理服務中健康教育以路徑表格的形式制定并逐步實施,可確保護理工作更完善、更全面,容易被患兒及家屬接受。本研究護理3個月后發現,觀察組用藥知識、居家管理、疾病知識、癥狀管理、預防發作、健康飲食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哮喘患兒,可改善疾病認知程度,并提高治療依從性。分析原因認為在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中,以治療時間為橫軸,護理措施為縱軸進行護理,制定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內容,不僅注重住院前的疾病管理,而且將健康教育內容延續至出院后,可使哮喘的防治知識始終貫穿整個護理過程,有計劃、分階段的落實健康教育路徑,可使護理工作更加切合實際。同時實施過程中考慮到家屬及患兒接受健康教育知識可能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一定時間段后進行評估,并完善教育內容,以滿足家屬在不同時期對疾病健康知識的需求,促使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使之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
此外哮喘治療的目的在于控制患者日間及夜間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及活動能力[16]。本研究通過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能夠使患兒逐漸養成規范用藥、及時復查的習慣。研究結果發現,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無日間癥狀、無活動受限、無夜間癥狀、未使用緩解藥物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癥狀、影響、活動能力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哮喘患兒,可改善癥狀控制情況,提高生活質量。隨著患兒臨床癥狀好轉,家屬更加肯定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可知,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護理知識全面性、護理質量、護理責任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哮喘患兒,可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延續性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哮喘患兒,可改善疾病認知程度及癥狀控制情況,并提高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促使生活質量提升。同時本研究認為引發哮喘發作的因素較多,臨床應加強疾病健康教育宣傳力度,逐漸提高疾病認知度,促使哮喘控制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