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一種伴隨氣道高反應性,有喘息、氣促、咳嗽等癥狀的慢性炎癥疾病[1]。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BA發病率在全世界范圍內呈增長趨勢,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病,嚴重危害國民身心健康[2]。BA發病主要分為急性發作期和慢性持續期兩個階段,慢性持續期時主要依賴于患者自我管理以降低BA復發率,但目前我國BA患者的疾病相關認知及自護技能尚且不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3]。團體教育是健康宣教的一種方式,可使患者在寬松、友愛的環境中得到幫助和支持,有利于提升宣教效果[4]。交互分析模式是一種相互交流模式,可提高人與人間的溝通效率,促使人快速學習成長[5]。本研究選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BA慢性持續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交互分析模式的團體教育進行干預,旨在觀察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本院2021年1-12月BA慢性持續期老年患者91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文獻[6]《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診斷確診;(2)年齡>60歲;(3)病歷資料完整;(4)認知清楚,具備正常溝通能力;(5)無聽力障礙;(6)處于慢性持續期。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2)存在視力障礙;(3)肺動脈高壓;(4)無識字、讀寫能力;(5)阿爾茨海默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觀察組46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61~77歲,平均(69.34±3.58)歲;文化水平:小學17例,初中19例,高中5例,大專及以上4例;病程1~10年,平均(5.84±2.03)年。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61~75歲,平均(68.27±3.03)歲;文化水平:小學16例,初中18例,高中7例,大專及以上5例;病程2~11年,平均(6.61±2.2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常規健康教育模式。告知患者支氣管哮喘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講解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適當鍛煉,合理飲食,保持樂觀、積極心態,叮囑其正確用藥方法,病情急性發作時及時入院治療。干預時間8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常規健康教育模式基礎上,采用交互分析模式的團體教育。(1)前期準備。組建專家教育團隊,成員包括科室護士長、主治醫師、專科護士,均具備3年以上專科工作經驗,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干預前由護士長對專家教育團隊展開集體培訓,確保醫護人員BA相關知識扎實,知曉交互分析模式的內容及應用方法。先將患者按照6人一組的標準分為7個團體,剩余4人依次分給其他組別,每個團體分配1名責任護士,另外從每個團體中選擇1名患者作為組長。專家教育團隊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共8周,實施團體教育1次/周,1 h/次。(2)交互分析模式的團體教育實施。①交互團體訪談。首先由組長為組員發放自護能力、社會支持水平、遵醫行為、應對方式調查表,患者填寫完成后上交。隨后醫護人員分析患者評估結果,以團體為單位開展訪談,引導患者講述病情、心理問題等,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狀態、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最終分析出每個團體患者的特點及需求。②團體信息共享。護士長組建團體信息分享會,主治醫生講解BA病因、臨床癥狀、危險因素、治療方法等內容,護士長給予飲食指導、健康生活指導等。講解結束后展開團體討論,組內分析重點關注問題,由責任護士協助,直至問題全部解決。③團體心理建設活動。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為患者進行心理咨詢,以團體為單位,每周預約一個團體,實施2次心理咨詢活動,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舒緩內心壓力。④團體延續性隨訪。由每個團體的責任護士每周通過微信、電話跟進團體成員的病情、自護情況,簡單問題及時解決,疑難問題收集后上報專家教育團隊,共同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3.1 自護能力 以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評估,包括自我概念(8個條目)、自我護理責任感(6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健康知識(17個條目)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分0~4分,總分0~172分,評分與自護能力呈正相關[7]。
1.3.2 社會支持水平 干預前后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 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評 價 兩 組的社會支持情況,包含10個條目,每條目1~4分,總分10~40分,評分與社會支持度呈正相關。其中20分以下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較低;20~30分表示社會支持水平一般;31~40分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較高[8]。
1.3.3 遵醫行為 自制《患者遵醫行為調查表》評估,包括鍛煉遵醫、用藥遵醫、生活遵醫、飲食遵醫4個維度,每個維度25分,總分0~100分。95分及以上表示完全遵醫;70~94分表示一般遵醫;低于70分表示不遵醫。遵醫率=(完全遵醫+一般遵醫)/總例數×100%。
1.3.4 應對方式 干預前后采用簡易應對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評價兩組的應對方式,包括消極應對與積極應對,積極應對為0~36分,評分與積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消極應對為0~24分,評分與消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9]。
干預前兩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健康知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健康知識評分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自護能力比較[分,(±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自護能力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 自我護理責任感 健康知識干預前 觀察組(n=46) 21.38±2.72 27.42±2.81 15.07±2.58 45.62±4.03對照組(n=45) 20.42±2.38 28.16±3.10 14.11±2.36 46.87±4.22 t值 1.790 0.194 1.851 1.445 P值 0.077 0.236 0.068 0.152干預后 觀察組(n=46) 27.61±3.57* 36.89±4.20* 20.05±2.68* 57.63±5.74*對照組(n=45) 24.29±3.01* 32.73±3.59* 17.32±2.02* 51.23±4.91*t值 4.791 5.074 5.478 5.710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干預前兩組社會支持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社會支持水平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社會支持水平比較[例(%)]
觀察組遵醫率為93.48%,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見表 3。

表3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積極應對評分、消極應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積極應對評分較干預前高,消極應對評分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干預前后兩組應對方式比較[分,(±s)]

表4 干預前后兩組應對方式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6) 24.11±2.37 29.57±3.42* 18.97±2.75 11.66±1.75*對照組(n=45) 23.59±2.19 26.40±2.87* 18.04±2.26 15.49±2.18*t值 1.086 4.784 1.760 9.252 P值 0.280 <0.001 0.082 <0.001
BA屬于一種氣道慢性炎癥疾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導致患者氣喘、胸悶、咳嗽等癥狀反復發作,日常需患者形成健康生活習慣,具備良好的自護能力以減少病情反復[10-11]。老年BA患者由于學習能力降低,病情復雜,給予更多關注和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以本院老年BA慢性持續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團體教育予以干預,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的自護能力、遵醫行為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有積極影響。團體教育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種健康教育方法,文獻[12-13]研究顯示,多元化團體互動健康教育模式能提升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疾病認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中年高血壓患者以團體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后,其服藥依從性顯著增強,證實該模式具有一定護理效果。本研究在常規團體教育模式上進行創新,聯合交互分析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溝通交流方式,交互分析模式以人類情感為基礎,鼓勵患者與醫護人員、患者與患者間高效溝通,重新認識周邊關系,從而幫助患者提升治療信心,改善負性心理[14-15]。在本研究中,首先通過患者與醫護人員間的交互分析加深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及心理狀態的了解,然后通過團體信息共享為患者傳輸科學、正確的疾病知識,同時組員間的深入交流討論也能一定程度提升患者認知,在認知改變基礎上,患者的自護能力及遵醫行為隨之發生改變。另外,本研究其他結果發現,干預后觀察組的社會支持水平高于對照組,其應對方式更加積極。分析原因認為,團體教育相對于常規個體教育,其為患者創造了更多與病友接觸、交流、認識的機會,患者在團隊中可隨時尋求團友幫助,與團友交互分析,獲得更多人的鼓勵或社會支持[16]。另外,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參與也為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這種漸進式交互分析溝通、團體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互相學習交流,增長自護經驗,從而改善患者認知能力及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應用交互分析模式的團體教育干預老年BA慢性持續期患者,不僅能強化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其社會支持現狀,還能規范患者的遵醫行為,緩解其消極態度。但該研究仍存在選例少、研究時間短、樣本選取范圍局限等問題,希望今后能進一步擴大選例范圍、延長選例時間,獲得更加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