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林 吳開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患兒的健康成長問題,特別是身高問題,身材矮小在生活上給患兒帶來不便,而且會對其社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形成陰影,身材矮小的患兒相比正常,前者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如自卑、嫉妒、煩躁等,對其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造成患兒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的疾病有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發性矮小癥。生長激素缺乏癥是促使患兒出現特發性矮小癥的主要原因,又稱為垂體性侏儒癥。而這類患兒在臨床上具有3大特點:(1)個子矮;(2)營養不良;(3)體型較同齡人偏瘦小。嚴重影響到患兒生理發育,進而對心理發育產生負面影響[1-2]。在患兒發育時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營養、遺傳、代謝。這兩種疾病影響生活質量及患兒智商。在本次研究中,選擇2019年2月-2021年12月進入莆田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46例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54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作為研究樣本,觀察生長激素缺乏癥與特發性矮小癥在治療期間為其提供皮下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所產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擇本院46例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54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納入標準:(1)經過檢查后癥狀與生長激素缺乏癥及特發性矮小癥相符;(2)意識、行為等無任何障礙,可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排除標準:(1)免疫功能存在缺陷;(2)對本次研究藥物有過敏反應;(3)血常規異常;(4)治療依從性差;(5)中途退出本次研究;(6)患兒的納入資料缺失;(7)患兒意識不清,無法配合本次治療;(8)患有染色體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紊亂、重大感染、 先天性心臟病等影響本研究中生長發育指標、代謝相關指標的患兒。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3~14歲,平均(8.59±3.42)歲。特發性矮小癥患兒中,男29例,女25例;年齡5~13歲,平均(9.16±2.75)歲。患兒家屬對于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所有患兒均進行皮下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春金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S20173005,規格:2 IU/0.66 mg/0.4 ml/支)。用法用量:于患兒入睡前30 min進行皮下注射,不同病癥患兒注射劑量不同。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注射劑量為0.15~0.18 IU/kg;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注射劑量為0.1~0.15 IU/kg,治療周期6周。
(1)治療前后IGF-1水平、TSH水平、身高、身高標準差、生長速度。測量間隔3個月以上的兩次身高(長),生長速度=[(后一次身高-前一次身高)/間隔月數]×12。(2)不良反應情況。
數據應用SPSS 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治療后,IGF-1水平、TSH水平、身高、生長速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身高標準差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4.142、32.569、2.205、17.725、12.899,P<0.05),見表 1。
表1 46例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46例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時間 IGF-1(μg/L) TSH(U/L) 身高(cm) 身高標準差(cm) 生長速度(cm/年)治療前 74.95±0.23 4.29±0.06 113.44±5.98 -2.31±0.28 2.09±0.14治療后 113.84±0.19 4.85±0.10 115.65±3.23 -1.72±0.18 2.57±0.21 t值 884.142 32.569 2.205 17.725 12.899 P值 <0.001 <0.001 0.030 <0.001 <0.001
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治療后,IGF-1水平、TSH水平、身高、生長速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身高標準差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182、9.635、2.011、17.398、29.745,P<0.05),見表 2。
表2 54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治療前后IGF-1水平、TSH水平比較(±s)

表2 54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治療前后IGF-1水平、TSH水平比較(±s)
時間 IGF-1(μg/L) TSH(U/L) 身高(cm) 身高標準差(cm) 生長速度(cm/年)治療前 91.38±0.43 4.11±0.29 118.42±5.23 -2.48±0.14 2.11±0.09治療后 99.57±0.53 4.79±0.43 120.13±3.42 -1.79±0.19 2.75±0.13 t值 88.182 9.635 2.011 17.398 29.745 P值 <0.001 <0.001 0.047 <0.001 <0.001
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4.35%,低于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1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4.724,P<0.05),見表 3。

表3 兩類患兒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矮小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是指相同的成長環境中,身高、體重均低于正常兒童,身材矮小的兒童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學習上都更容易出現焦慮、自卑、敏感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生質量,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兒童的身高問題[3-4]。引起該病的原因有多種,如生長激素缺乏、特發性矮小、青春期晚發育、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骨骼發育障礙及染色體疾病等,但生長激素缺乏與特發性矮小發病率相對較高[5-6]。
生長激素是由腺垂體分泌所產生的多肽類物質,其釋放方式呈現節律性脈沖式,并且在下丘腦釋放的生長抑素與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的協助下進行調節,其分泌水平與患兒的年齡、性別、應激因素等有關[7-8]。通過眾多的臨床研究發現,重組人生長激素是改善兩種疾病的有效藥物之一,該藥物是用基因工程技術,由哺乳動物細胞產生的重組人生長激素,功效與生長激素有著相同的作用,具有強效的促進代謝的作用,能夠改善機體對脂類、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吸收和代謝,刺激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癥、矮小癥的患兒身高的生長,同時加快其生長速度[9-10]。除此之外,該藥物對內臟脂肪具有較強的影響作用,提高脂肪溶解速度,減少體內沉積的脂肪對甘油三酯的吸收,對脂質代謝、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水和礦物質的代謝、骨骼的代謝,以及體力都有一定的影響,還能夠增進能量、生命力、記憶功能,以及讓患兒具有良好的主觀感覺[11-12]。
本研究顯示,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治療后,IGF-1水平、TSH水平、身高、生長速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身高標準差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t=884.142、32.569、2.205、17.725、12.899,P<0.05)。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治療后,IGF-1水平、TSH水平、身高、生長速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身高標準差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182、9.635、2.011、17.398、29.745,P<0.05)。上述兩者研究情況與申榮真[13]在《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和特發矮小癥的臨床療效分析》中的治療后生長激素缺乏癥(GHD)患兒IGF-1優于治療前;治療后特發性矮小癥(ISS)患兒IGF-1優于治療前(P<0.05)的研究結果均一致。由此可知采取下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與特發性矮小癥患兒對于改善IGF-1水平、TSH水平效果顯著。其原因是該藥物可有效阻斷患兒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產生的依賴性,促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確保患兒體內營養均衡,激發其體內新陳代謝的作用,確保患兒成長發育的物質支持基本充足[14]。IGF是一組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的多肽類物質,主要以IGF-1及IGF-2的形式存在。重組人生長激素在肝臟的協助下,提高對IGF-1水平,進而刺激IGF-1的大量釋放及合成,IGF-1介導GH的部分促生長作用,同時可以緩沖GH的波動。此外,經過該藥物治療后,患兒的身高、生長速度均得到顯著提高,分析其原因為,這屬于人體自生長所分泌的一種水平激素,作用有:(1)促進人體和細胞組織的生長發育;(2)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3)促進骨骼生長等作用。生長素能夠刺激骨骼細胞分化增殖,從而出現達成快速生長的目的。
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4.35%,低于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18.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4,P<0.05)。上述研究情況與高志華[15]在《皮下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小兒生長激素缺乏癥與特發性矮小癥的臨床療效》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研究結果幾乎相似。因為生長激素缺乏癥及特發性矮小癥的發病機制不同,前者采取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后,明顯改善機體的GH水平,減少不良并發癥的出現,而由于特發性矮小癥患兒對GH的敏感性,改善情況不太理想,對此,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略高[16-18]。
綜上所述,皮下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與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臨床效果顯著,提升IGF-1水平、TSH水平,增加患兒身高與生長速度,且于生長激素缺乏癥患兒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