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實 張青 馮契靚 劉明 趙云峰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呼吸科,上海 2001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一種呼吸道慢性疾病,我國流調數據顯示COPD患病率占40歲以上人群的14.1%〔1〕,肺動脈高壓(PH)是COPD常見并發癥,我國由COPD導致的PH占60%,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是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三尖瓣峰值流速>3.4 m/s可診斷為PH〔2〕,超聲心動圖診斷輕度、中度、重度PH的標準為:輕度PH〔36 mmHg<肺動脈收縮壓(PASP)≤50 mmHg〕、中度PH(51 mmHg 1.1入選病例及分組 選取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呼吸科病房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診治的AECOPD患者。入組患者均符合2017年COPD全球倡議(GOLD)指南制定的AECOPD標準〔6〕。排除標準:①包括肺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PH在內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肺間質纖維化,感染性疾病;②糖尿病,心功能、肝功能、腎功能不全;③惡性腫瘤;④冠心病、眼底出血、腦卒中等;⑤研究者認為不宜納入本項研究的特殊人群。本研究經浦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研究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批準號:PNYY2019-16。 本研究對象分3組,健康成人組(A組,40例)、AECOPD組(B組,40例)、AECOPD合并PH組(C組,120例)。根據心臟超聲心動圖測定PASP結果將C組分為輕度(C1組,46例)、中度(C2組,43例)、重度PH(C3組,31例)。上述研究對象均測定PASP、血清鳶尾素、血漿白細胞介素(IL)-6及IL-8、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動脈血氣,記錄患者COPD評估測試(CAT)問卷評分;比較各組研究對象上述指標間的差異。 A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0.5±6.6)歲;B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2.5±6.0)歲;C組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齡(62.9±8.0)歲。C1組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齡(62.8±7.9)歲;C2組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齡(61.9±8.7)歲;C3組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64.5±7.3)歲。以上各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超聲心動圖測定PASP:應用Philip IE33超聲診斷檢測儀在彩色多普勒引導下估測PASP。血清鳶尾素、血漿IL-6及IL-8測定: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依照說明書操作方法對血清鳶尾素、血漿IL-6及IL-8進行檢測。NT-ProBNP應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化學發光法測定,PH、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應用動脈血氣分析儀濕式電極法測定。CAT評分的測定:CAT問卷包括8項內容,根據患者自身狀況對每項內容進行評分,并將得分相加。CAT分值范圍0~40分,分值越高代表疾病對患者影響越大〔7〕。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F檢驗、直線相關性分析。 2.1各組PASP、血清鳶尾素、血漿IL-6 、IL-8、NT-ProBNP的比較 A、B、C組兩兩比較,PASP、鳶尾素、IL-6、IL-8、NT-ProBNP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1、C2、C3組兩兩比較,上述各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組動脈血氣、CAT評分的比較 A、B、C組兩兩比較,pH值、PaO2、PaCO2、CAT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1、C2、C3組兩兩比較,上述各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PASP、血清鳶尾素、血漿IL-6、IL-8、NT-ProBNP、動脈血氣及CAT評分比較 2.3相關性研究 A組(r=-0.523、-0.557、-0.577、-0.574、-0.529、-0.623)、B組(r=-0.567、-0.529、-0.655、-0.633、-0.578、-0.633)、C組(r=-0.634、-0.645、-0.556、-0.657、-0.569、-0.622)血清鳶尾素與PASP、IL-6、IL-8、NT-ProBNP、PaCO2、CAT評分均呈負相關(均P<0.05),與pH值(r=0.531、0.572、0.624)、PaO2(r=0.651、0.542、0.773)均呈正相關(均P<0.05);C1組(r=-0.494、-0.512、-0.496、-0.574、-0.507、-0.613)、C2組(r=-0.644、-0.617、-0.503、-0.561、-0.565、-0.517)、C3組(r=-0.573、-0.537、-0.658、-0.663、-0.603、-0.711)血清鳶尾素與PASP、IL-6、IL-8、NT-ProBNP、PaCO2、CAT評分均呈負相關(P<0.05),與pH值(r=0.501、0.602、0.573)、PaO2(r=0.549、0.615、0.663)均呈正相關(P<0.05)。 右心導管檢查診斷PH的標準為平均肺動脈壓(mPAP)>25 mmHg,根據靜息狀態下mPAP的水平可分為輕度(26~35 mmHg)、中度(36~45 mmHg)、重度(>45 mmHg)。右心導管檢查屬于有創檢查,目前多依據心臟彩超結果判斷PH。研究顯示〔8〕缺氧在AECOPD相關PH的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另外,酸中毒、肺氣腫、肺實質破壞、肺血管重建、內皮功能障礙和炎癥也是導致PH的重要原因。 鳶尾素是一種骨骼肌細胞衍生的肌動蛋白,作用于白色脂肪細胞,誘導其轉化為棕色脂肪細胞。以往的研究顯示其與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海馬神經元病變、衰老等疾病相關〔9~13〕。有研究顯示COPD患者血清中鳶尾素水平顯著降低,與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下降有關〔14〕。另外,Song等〔12〕的研究顯示鳶尾素對高糖誘導的人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具有保護作用。有研究發現IL-6、IL-8與PH密切相關,在肺動脈壓力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5~17〕;而COPD患者PH與血漿NT-ProBNP水平有明顯的相關性〔18〕,血漿NT-ProBNP水平增高不代表患者一定存在心功能不全。 本研究結果說明:老年AECOPD患者血清鳶尾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AECOPD相關PH患者中,隨著肺動脈壓力逐漸增高,血清鳶尾素水平逐漸降低。分析原因可能為:①對于AECOPD合并PH患者,PH的發生與患者缺氧、酸中毒、炎癥因子IL-6、IL-8的表達有關,PH導致血漿NT-ProBNP濃度升高;隨著肺動脈壓力逐漸增高,AECOPD合并PH患者CAT評分明顯降低。②AECOPD患者血清鳶尾素水平低于對照組,而且隨著肺動脈壓力逐漸增高,血清鳶尾素水平逐漸降低,可能與AECOPD患者住院臥床、體力活動下降、骨骼肌萎縮有關〔19〕。 綜上所述,動態監測AECOPD患者血清鳶尾素水平可能對輔助診斷AECOPD合并PH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本研究不足之處是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需要以后進行多中心和大樣本研究。1 資料與方法
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