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藩 黃振炎 凌小浩 林玉珍 黃進
(中山市中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有害顆粒物或氣體造成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所引起〔1〕,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研究報道,急性期COPD 1年內死亡率為23%,全因死亡率在我國排第3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危及患者生命,屬于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2〕。COPD反復發作,呈進行性加重,并可引起骨質疏松、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呼吸衰竭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3〕。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策略指出COPD穩定期的治療原則為增強患者抵抗力,減少再入院率〔4〕。目前COPD的治療主要以西醫藥物治療聯合氧療為主,但無法緩解患者肺功能進行性下降。隨著中醫藥的發展,溫腎補肺法逐漸應用于治療COPD肺腎氣虛證患者。而溫腎補肺法治療COPD肺腎氣虛證的近期療效不良反應未見報道。本研究探討溫腎補肺法治療穩定期COPD肺腎氣虛證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中醫院住院的COPD肺腎氣虛證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附子、桂枝、山萸肉、丹皮、茯苓、山藥、澤瀉、生地黃、防風、北芪、白術等溫腎補肺中藥治療。兩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吸煙、糖尿病、心臟病、肺動脈高壓、高血壓、呼吸衰竭、呼吸困難、心功能不全、靜脈血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均衡可比。見表1。納入標準:(1)符合COPD〔5〕診斷標準;(2)患者處于穩定期〔6〕;(3)符合中醫肺腎氣虛證診斷標準〔7〕:主癥:①咳嗽、喘息、腰膝酸軟、氣促;②咽干;③脈細或細數;④盜汗;⑤舌質紅;⑥舌苔少;⑦五心煩熱;兼癥:①耳鳴;②頭昏。符合主癥一項,兼癥兩項即可診斷為肺腎氣虛;(4)入選1 w內未服用藥物或接受吸氧治療;(5)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1)有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引起氣流受限疾??;(2)呼吸機輔助呼吸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n=48〕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由調查員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一般資料問卷:是否患有心臟病、肺動脈高壓、高血壓、呼吸衰竭、呼吸困難、心功能不全、靜脈血栓。(2)肺功能檢查: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3)COPD分級標準參考研究〔8〕。(4)肺腎陰虛證積分量化分級〔9〕:臨床表現盜汗、舌苔少、舌質、咽干口干、五心煩熱、脈細脈數、耳鳴、干咳,無癥狀計0分,偶有或輕度癥狀為1分,中度或經常有計2分,重度或癥狀持續計3分。總分9~11、12~14、15~17分別為輕、中、重肺腎陰虛。(5)總體療效指標: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明顯改善、有所好轉、無改善或加重,且證候積分減少分別為≥95%、≥70%且≤94%、≥30%且≤69%、<30%。
1.2.2治療方案 對照組:給予茶堿緩釋片0.2 g,口服,12 h 1次;氧療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1)西醫常規治療:給予茶堿緩釋片0.2 g,口服,12 h 1次。氧療及對癥支持治療。具體所用藥物、方案與對照組一致。(2)中醫療法:溫腎補肺法:附子10 g,桂枝10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茯苓10 g,山藥15 g,澤瀉10 g,生地黃15 g,防風10 g,北芪15 g,白術15 g。用法:水800 ml,煎取200 ml,飯后溫服。共治療14 d。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t、Z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FEV1、FVC、FEV1/FVC、中醫癥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均衡可比。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FEV1、FVC、FEV1/FVC、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改善,且治療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2.3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5.8%,臨床控制5例,顯效24例,有效17例,無效2例)顯著高于對照組(81.3%,臨床控制2例,顯效18例,有效19例,無效9例)(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全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
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臨床主要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氣道反應、吸煙、有害氣體有關〔10,11〕。目前主要通過戒煙和注射流感疫苗來預防,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由于患者嚴重程度不同,需要呼吸肌訓練、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營養療法、運動鍛煉等多學科共同參與〔12,13〕。隨著對COPD的深入研究,中醫“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獨特的醫學理論逐漸被應用于肺康復〔14,15〕。臨床研究表明中醫治療COPD比西醫治療有一定優勢〔16〕,但溫腎補肺法治療穩定期COPD肺腎氣虛證的療效觀察和不良反應尚未確定。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且肺為人體生氣的來源,肺氣虛耗,無法斂降,窒滯于肺間,從而發病。本中藥方中茯苓有健脾、鎮靜、寧心、利水、增強機體免疫調節等功效。臨床用于尿少、浮腫、痰飲等相關證候的治療;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常用于治療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白術有增飲食、生津液的作用,是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附子即能溫中,又能溫經,溫里散寒,有平喘功效。山萸肉酸澀主收,溫能助陽,故有補益肝腎等功效;山藥對肺虛咳嗽有一定的療補功效;澤瀉主治痰飲;生地黃可治療胸膈多痰,氣道不利,升降窒塞之癥。因此本藥方可減輕患者的中醫癥狀,提高患者的療效。
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與蘇博慧研究結果相同〔17〕。王靚雅等〔18〕運用英肉、藥牡、紫河車、法半夏,白術等口服補肺健脾益腎方治療COPD穩定期,改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許桂媚〔19〕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聯合溫腎健脾納氣法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本研究顯示溫腎補肺法治療穩定期COPD肺腎氣虛證,有鎮靜、平喘效果,可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