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潔 劉堂營 黃晉 黃婷婷
廣州市胸科醫院中醫科(廣州 510095)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襲人體各個器官,但主要為肺,據WHO 估計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例約987 萬(發病率為127/10 萬)、因結核病死亡128 萬(死亡率為17/10萬),為人類重大公共衛生問題[1]。中醫學稱肺結核為“肺癆”,癆蟲為發病原因,正虛是發病基礎,“兩虛相得”為發病關鍵,基本病機為癆蟲蝕肺、肺陰耗損、陰虛火旺、陰損及陽,“殺蟲”主要采用西醫抗結核化療,中醫則以補虛培元和抗癆殺蟲為治療原則[2]。目前已有多種藥物敏感和藥物耐藥的抗結核化療方案應用于臨床,總體成功治療率在85%左右,但其療程長、藥物副反應大、后遺癥多[3-6]。如何有效化解抗結核化療存在的這些問題,自然難能從化療方法本身中尋找答案;施利等[7]認為中醫治療可以益氣養陰、補虛培無以扶正,抗癆殺蟲以除因。百合固金湯具有滋潤肺腎、止咳化痰等功用,主治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后潮熱、骨蒸盜汗等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8],其中許多為肺結核臨床癥狀,當對結核治療有益,早前的實驗研究提示加味百合固金湯(原方+黃芪+百部)具有抑菌與免疫調節作用[9],近期則有研究表明百合固金湯加減輔助抗結核藥物可提高老年初治肺結核肺腎陰虛證患者機體免疫力及臨床療效[10]。我們則對加味百合固金湯治療肺結核過程中患者咳嗽、咳嗽、咳痰、咽痛、胸悶、氣短、口渴、神疲、乏力和納呆等癥狀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了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92 例初治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50 例觀察組中,男24 例,15~68 歲之間,平均年齡40 歲;女26 例,15~68 歲之間,平均年齡41 歲。在42 例觀察組中,男22 例,17~72 歲之間,平均年齡41 歲;女20 例,17~66 歲之間,平均年齡37 歲。病例診斷依肺結核診斷標準(WS 288—2017)進行,并排除合并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抗結核治療,觀察組則在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前4 周輔以加味百合固金湯治療,水煎取汁400 mL,日1 劑,早晚分2 次溫服。加味百合固金湯方劑如下:熟地黃10 g、生地黃10 g、百合10 g、麥冬15 g、白芍10 g、玄參10 g、桔梗15 g、當歸5 g、川貝母5 g、甘草6 g、枇杷葉10 g、桑葉10 g、黃芩10 g。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治療開始時和治療第4周末咳嗽、咳嗽、咳痰、咽痛、胸悶、氣短、口渴、神疲、乏力和納呆等9 種癥狀體征,根據中醫證候積分量表[11]評估各癥狀體征積分,依積分將癥狀體征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和重度4 個程度等級,在下述結果表中分別簡稱為“無”、“輕”、“中”、“重”,在描述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變化時則采用“X到X”或“X 不變”之格式。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統計以例(%)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小于1 時使用確切概率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42)開始治療的4 周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觀察組咳嗽、咳痰、咽痛、胸悶、氣短、口渴、神疲、乏力、納呆和總體好轉率分別為100%、100%、92.00%、90.00%、78.00%、96.00%、84.00%、76.00%、96.00%、90.22%,對照組分別為83.33%、90.48%、76.19%、45.24%、869.05%、71.43%、59.52%、64.29%、64.29%、69.31%,除咳痰、氣短、乏力外兩者間率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42)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study group(n=50)and control group(n=42)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例
2.2 觀察組男、女患者開始治療的4 周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在觀察組中,24 例男性患者咳嗽、咳痰、咽痛、胸悶、氣短、口渴、神疲、乏力、納呆和總體好轉率分別為100%、100%、95.83%、91.67%、75.00%、100%、91.67%、83.33%、91.67%、92.13%,26 例女性則分別為100%、100%、88.46%、88.46%、80.77%、92.31%、76.92%、69.23%、100%、88.46%,兩者間率的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屬于祖國醫學“肺癆”的范疇,《素問·玉機真臟論》中有云:“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12],本病的產生多由正氣不足、感染癆蟲、侵蝕肺部導致,主要病機以陰虛為主,臨床以咳嗽為首發癥狀,伴隨咳痰、咽痛、胸悶等[13],而出現頻率較多的中醫證候有17 個,分別為肺陰虧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陰陽兩虛、肺脾兩虛、肺腎陰虛、陰虛內熱、肝火犯肺、肺氣虛、痰熱蘊肺、脾腎陽虛、瘀阻肺絡、肺腎兩虛、陰虛肺熱、肺脾氣虛、陰虛痰熱、陰虛血瘀等[14]。總結證候可發現,所有的證型中均離不開“陰虛”,本研究選用了治療肺陰虛的經典方“百合固金湯”治療肺結核相關癥狀。
百合固金湯首載于清代醫家汪昂編著的《醫方集解》,該書指出:百合固金湯為手太陰、足少陰之藥。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生、熟二地黃助腎滋水以退熱,養肺腎陰液而為主藥;百合保肺安神,麥冬助百合以養肺陰,清肺熱,潤肺燥;玄參助二地以生水,滋腎陰,降虛火,共為臣藥;貝母散肺郁,化痰止咳,當歸、芍藥養血和營,兼以平肝,共為佐藥;甘草、桔梗即桔甘湯,能暢利咽喉,清金化痰,為使藥。全方皆以甘寒培元清本。諸藥合用,可使陰液漸充,虛火自清,腎陰得養,肺金得固,則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咳嗽、吐血諸證自愈。現代研究亦表明,百合固金湯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炎效果,發揮鎮咳平喘作用[15-18]。本文結果顯示(見表1)在咳嗽、咳痰、咽痛、胸悶、氣短、口渴、神疲、乏力、納呆等9 種癥狀體征中,除對咳痰、氣短、乏力治療效果欠佳外,其它癥狀體征改善明顯,說明其臨床療效總體顯著,這與其它同類研究結論類似[19]。也有研究提示百合固金湯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炎癥水平、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20],但如本研究對多種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筆者尚未查見相關報道。至于百合固金湯輔助治療為何對咳痰、氣短、乏力治療效果欠佳,我們暫時難究其因,當進一步探討。
當然,本研究還很粗糙,未對納入患者進行肺陰虧損、虛火灼肺、氣陰耗傷、陰陽兩虛進行證治分類,而各證證機、治法也各不相同,如:肺陰虧損者證機為肺陰耗傷、津不上承、肺失滋潤,治法宜滋陰潤肺;虛火灼肺者證機為肺腎陰傷、水虧火旺、虛火灼津、灼傷肺絡、陰精耗損,治法宜補益肺腎、滋陰降火;氣陰耗傷者證機為陰傷氣耗、清肅失司、肺虛絡損、氣陰虧損,治法宜養陰潤肺、益氣健脾;陰陽兩虛者證機為陰傷及陽、肺脾腎俱虛、肺虛氣逆、精氣虛竭,治法宜滋陰補陽、培元固本[2]。本文采用的加味百合固金湯究竟對哪些中醫證候療效顯著、又對哪些證候療效有限,均值得深入探索。另外,患者疾病程度、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情況、患者機體免疫狀況等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值得全面、系統、深入研究,而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對結核的診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