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超強 陳發穎 陳清
1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廣州 510515);2肇慶市皮膚病醫院(廣東肇慶 526020)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引起的一種慢性、系統性的性傳播疾病[1],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2],可引起神經、心血管等多系統損害,甚至威脅生命。解放后梅毒在我國一度幾近絕跡,僅30年來,梅毒患者不斷增多,發病率增長迅速[3-4],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5]。肇慶市位于廣東省西部,人口410 萬,是粵港澳大灣區中欠發達城市。肇慶市梅毒報告發病數一直位居乙類法定傳染病中第3 位,居性傳播疾病(STDs)首位,近10年來上升趨勢明顯,可見梅毒防控工作面臨較大挑戰,防控形勢刻不容緩。為有效遏制梅毒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2010年起肇慶市嚴格落實《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的各項防治措施,梅毒報病準確性和規范診療率不斷提高,但近10年來報告病例仍有所上升,說明需要對其流行規律和發病特征需要全面了解,以便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完善防治措施。此外,國內對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實施期間效果分析的文獻報道也較少。因此,本文對2011-2020年肇慶市梅毒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肇慶市梅毒疫情流行規律及發病特征,為制定精準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1 資料來源梅毒報告病例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由肇慶市轄區的醫療機構網絡直報收集得到。報告發病人口數據來源于肇慶市統計局。
1.2 診斷標準2011-2017年報告的梅毒病例診斷依照原衛生部頒布的《梅毒診斷標準(WS273-2007)》執行,2018年后報告的梅毒病例診斷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的《梅毒診斷(WS273-2018)》執行。
1.3 統計學方法運用Excel 2007 和SPSS 23.0 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學分析,采用率、構成比和比值比等指標對結果予以描述,分類變量用頻數及頻率表示,年度報告發病率、分期發病率、地區和性別發病率、各職業發病數等在傳染病信息系統上直接獲得,年齡別發病率通過把傳染病系統上得到了各年齡的發病率進行多個年齡的歸類計算得到,胎傳梅毒報告發病率通過在傳染病系統上查詢發病數結合市統計局公布的活產數計算得到,報告發病率年均增幅采用Excel 2007 函數計算得到,報告發病率的比較采用趨勢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時間分布2011-2020年,肇慶市累計報告梅毒13 119 例,其中隱性梅毒報告最多,占86.31%(11 322/13 119),一期梅毒報告數遠多于二期梅毒。發病率由2011年32.13/10 萬上升到2020年34.44/10 萬,平均發病率為32.36/10 萬,總體呈小幅上升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2.909,P<0.05)。梅毒分期中,隱性梅毒發病率呈上升趨勢(χ2=567.661,P<0.05),除三期梅毒外其他分期梅毒病例報告均呈下降趨勢,變化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一期梅毒,χ2=451.378,P<0.05;二期梅毒,χ2=33.722,P<0.05;胎傳梅毒χ2=239.912,P<0.05),見表1。

表1 2011-2020年肇慶市梅毒報告病例數和發病率Tab.1 The reported cases and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Zhaoqing from 2011 to 2020 例(%)
2.2 地區分布梅毒報告發病率存在地區差異(χ2=759.852,P<0.05),發病率最高的地區為鼎湖區和端州區(屬肇慶市市城區)時間變化趨勢存在差異,分別為52.75/10 萬和44.19/10 萬,最低的是高要區,發病率為22.25/10 萬。各地區在時間變化規律上有所不同,鼎湖區和端州區雖然發病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是總體有緩慢下降趨勢,其中端州區于2017-2019年出現增長;廣寧縣的發病率呈較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高要區和四會市總體均呈小幅度升高趨勢,其中封開縣和德慶縣在2013年前出現下降(表2)。

表2 2011-2020年肇慶市不同地區梅毒報告發病率(1/10 萬)Tab.2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Zhaoqing from 2011 to 2020(1/10 萬)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別男性和女性的梅毒報告發病率總體均呈上升趨勢(χ2=98.697、161.313,P<0.05),但2020年發病率均表現為下降。發病數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別比為1.1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620,P<0.05),見表3。

表3 2011-2020年肇慶市男女性梅毒發病情況分析Tab.3 Incidence analysis of male and female syphilis in Zhaoqing from 2011 to 2020
2.3.2 年齡梅毒報告發病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各年齡段中,10~19歲、50~59歲和60歲以上年齡段發病率呈上升趨勢(χ2=46.743、68.750、155.827,P<0.05),其他年齡段均呈下降趨勢(χ2=250.219、43.930、53.467、60.588,P<0.05),降幅最大為0~9 歲年齡段(-37.91%),見表4。

表4 2011-2020年肇慶市不同年齡段梅毒報告發病率Tab.4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Zhaoqing from 2011 to 2020
2.3.3 職業梅毒報告病例以農民、家務及待業最多,分別占48.23%和19.92%。各職業報告病例數變化呈變動趨勢,但學生病例數有升高趨勢。降幅最大是散居兒童(-35.53%)。
自2004年實行傳染病網絡直報以來,我國梅毒報告發病率迅速上升,報告發病數在甲乙類法定傳染病中列第三位[6],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本文通過分析肇慶市在國家梅控規劃實施10年間(2011-2020年)梅毒的流行規律和變化,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2011-2020年間肇慶市梅毒報告發病率總體呈小幅上升趨勢,與我國全國和云南省的結果一致[7-8],說明肇慶與全國一樣,在性病防治方面,應重點關注梅毒[7,9]。本研究中發現2020年發病率較前出現下降,筆者認為這個現象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疫情所采取的區域性封控和公共場所類密閉空間臨時關停等措施限制了人們高危性行為的發生。這也充分說明了,在梅毒防控工作中,環境和個人行為的防控措施都很重要。
梅毒分期趨勢和構成比變化明顯,其中代表后天新發梅毒感染情況的一、二期梅毒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這得益于肇慶市嚴格落實國家梅控規劃,實行“三查一規范”(三類人群篩查和規范診療)有關。胎傳梅毒報告發病率也呈下降趨勢,達到了梅控規劃指標要求(15/10 萬活產數以下),充分證明梅控規劃在我市實施成效明顯。但是,隱性梅毒占比較大,發病率較高,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10],與其他地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研究結果一致[11],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梅毒篩查范圍從高危人群逐步擴大至一般人群有關,使得更多隱匿梅毒病例被發現;另一方面也可能提示梅毒病原體的致病力有所下降,關于其原因還需要深入研究。但這些隱匿病例是重要的傳染源,對其應該加強管理外,還需加大對人群的篩查工作,這些工作也是今后梅毒防控的重點之一。SMITH 等[12]研究發現擴大篩查范圍對于有效控制梅毒至關重要,其提出的“基于檢測”的按績效付費(P4P)策略可為日后提高梅毒篩查率提供參考。
梅毒發病率存在地區差異,肇慶市高發縣區集中在市城區,這與該區域是本市中心,經濟較為發達和流動人口較多有關,有研究表明梅毒流行與經濟趨勢之間存在關聯,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患梅毒的風險越高[13-14]。端州區和鼎湖區為市直管縣區,出現下降趨勢可能與近年來加強了督導措施有關在,端州區在2017年起開始出現增長,可能與端州區在該年起開始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加大了健康宣教力度出現暫時性的升高有關。其他縣區為各地慢病站管理,大部分縣區呈上升趨勢,表明各地的防治質量有所下滑,下一步應督促各地加大防治力度。封開縣和德慶縣在2013年前出現短暫性的下降,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需進一步分析是否與國家2013年正式施行性病防治管理辦法有關。
從性別、年齡和職業分布看,我市男性發病率和發病數均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多性伴和較少使用避孕套等高危性行為發生率高有關。值得注意的是,10~19 歲年齡段和高年齡組(中老年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0~19 歲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性知識的缺乏容易產生不安全性行為,其行為因素[15]受性傳播疾病感染的影響較大,提示青春期青少年梅毒感染的問題應引起重視,要逐步提高該類人群的梅毒防治知識知曉率[16]。中老年人群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身體素質,其性能力、性需求仍保持較高水平[17]。同時,老年人空閑時間多容易接觸到公園、街邊等的暗娼人員,安全套使用率很低[18],造成其性病感染的風險增加[19-20]。隨著年齡的增大受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合并癥住院而進行常規梅毒篩查[21]增多而導致其發病率高,提示加強中老年人群梅毒防治工作仍是性病防治的重點之一[22]。但有文獻報道老年人群合并基礎疾病會進一步誘導機體分泌某些類似梅毒螺旋體抗原的物質,可能發生梅毒血清學試驗假陽性[23],提示診斷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梅毒需慎重,無性亂史者選擇多種血清學方法以明確診斷。本研究中降幅最大的為0~9 歲年齡組和散居兒童,印證了前述胎傳梅毒下降所帶來的防治成效。職業分布主要以農民、家務及待業為主,與云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情況一致[24-25],該群體接受性病健康教育干預機會相對較少,容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綜上所述,目前肇慶市梅毒疫情流行病學有所改變,病例以隱匿性梅毒為主,重點人群是青少年和50 歲以上中老年男性,根據該流行特征,應該有針對性調整防控措施,加大開展綜合干預措施,提供規范化梅毒醫療服務,以降低梅毒流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