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敏 何玉茂 楊祺 劉干炎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貧血的發生率增高始自3 期[1]。腎性貧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促紅素注射液(erythropoietin,EPO)相對缺乏,另外還有鐵缺乏,繼發性甲旁亢,營養不良,EPO 抗體產生等[2-3]。為了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案,九江市中醫醫院采取羅沙司他、多糖鐵復合物治療腎性貧血(CKD 3~4 期),考慮到了患者的真性缺鐵,給予口服補鐵,加強改善腎性貧血中的缺鐵性貧血。本方案回顧性分析了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腎內科腎性貧血患者100 例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年齡、性別、貧血程度及實驗室檢查數據登記,和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比較,顯示該療法的可靠性和優越性。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腎內科腎性貧血患者100 例的臨床資料,(1)診斷標準:①慢性腎臟病分期標準,腎損傷指標(+),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90 mL/min、60~89 mL/min(輕度下降)、30~59 mL/min(中度下降)、15~29 mL/min(重度下降)、<15 mL/min(終末期,腎衰竭)分別評定為1、2、3、4、5 期[4];②根據2007 年腎性貧血治療目標值血紅蛋白(hemoglobin,Hb)110~120 g/L,確定腎性貧血的診斷標準為<120 g/L[5]。(2)納入標準:①符合腎性貧血的診斷標準;②符合慢性腎臟病(CKD 3~4 期)的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②可能引起出血的器質性損傷。按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對照組,各50 例。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人促紅素注射液、右旋糖酐鐵常規治療。(1)人促紅素注射液(生產廠家:沈陽三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9980072,規格:4 000 IU/支)2 000 IU/次,皮下注射,1 周3 次,治療后若Hb 每月上升在10 g/L,則不調整用藥,當Hb 上升≥11 g/L 時,開始減量;若4 周內Hb 增加>25 g/L,減少上述劑量的25%;在鐵儲備充足情況下,若4 周內Hb 增加<10 g/L,則增加劑量25%。(2)常規使用:右旋糖酐鐵(生產廠家:江西華太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3006,規格:25 mg/片)口服,25~50 mg/次,2 次/d。1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4 個療程。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羅沙司他、多糖鐵復合物治療。(1)羅沙司他[生產廠家:琺博進(中國)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0024、國藥準字H20180023,規格:50 mg/粒、20 mg/ 粒]100 mg(≥60 kg)或70 mg(40~60 kg)口服,空腹服用或與食物同服,3 次/周。起始治療階段,建議每2 周監測1 次Hb,直至穩定,隨后每4 周監測1 次Hb,應按Hb 水平調整羅沙司他劑量,使Hb 水平達到并維持在100~120 g/L,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對輸血的需求,根據患者當前的Hb水平及過去4 周內Hb 的變化,每4 周進行1 次劑量調整。當Hb≥110 g/L 時,開始減量。(2)多糖鐵復合物[生產廠家:優時比(珠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60027,規格:0.15 g/粒]口服,0.15~0.3 g/次,1 次/d。1 周為1 個療程,共治療4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隨訪1 個月。(1)臨床癥狀積分。包括乏力、頭暈、心力衰竭、心絞痛4 項,每項0~6 分,表示從無到嚴重[6]。(2)貧血指標。采用血細胞分析儀(Sysmex-500i 型)對Hb、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進行測定。(3)微炎癥因子。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C 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進行測定。(4)血清鐵參數。采用全自動分析儀(TBA-120 型,株式會社三廣醫療)對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飽和度進行測定。(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6)臨床效果。完全有效:Hb≥110 g/L,血清鐵蛋白波動在200~6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20%;部分有效:Hb 的升高>原始值50%,血清鐵蛋白波動在200~6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20%;無效:Hb 無明顯升高,甚至于有所下降,血清鐵蛋白<2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20%[7]。總有效=完全有效+部分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數據比較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試驗組,女24 例,男26 例;年齡33~80 歲,平均(58.32±9.56)歲;慢性腎臟病分期:3 期27 例,4 期23 例。對照組,女23 例,男27 例;年齡34~81 歲,平均(58.86±9.35)歲;慢性腎臟病分期:3 期26 例,4 期2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乏力、頭暈、心力衰竭、心絞痛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乏力、頭暈、心力衰竭、心絞痛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乏力、頭暈、心力衰竭、心絞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1(續)
2.3 兩組患者貧血指標、微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Hb、Hct、iPTH、CR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Hb、Hct均高于治療前,iPTH、CRP 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Hb、Hct 均高于對照組,iPTH、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貧血指標、微炎癥因子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貧血指標、微炎癥因子比較()

表2(續)
2.4 兩組患者血清鐵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轉鐵蛋白、鐵蛋白、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轉鐵蛋白、鐵蛋白、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飽和度均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鐵參數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鐵參數比較()

表3(續)
2.5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8.274,P=0.004),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6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5.316,P=0.021),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腎性貧血主要是指缺乏人促紅素注射液,臨床上主要見于慢性腎病患者,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發展至終末期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人體的人促紅素注射液主要是由腎臟分泌的,當腎功能受損后產生分泌人促紅素注射液的濃度下降就會引起腎性貧血。另外,尿毒癥患者由于體內堆積大量的代謝毒素,會縮短紅細胞的存活時間,也會導致出現腎性貧血。蛋白質攝入不足也可以引發貧血,因為蛋白質是合成血紅蛋白的最基本的原料,鐵的攝入減少也會導致出現腎性貧血。目前腎性貧血已經成為CKD 的嚴重并發癥,據近期一項基于丹麥CKD 人群的研究顯示,在28 510 例CKD 患者中,無貧血患者僅占14.4%,合并貧血患者竟高達85.6%,其中1、2、3 級貧血患者分別為35.2%、33.8%和16.6%[8-10]。對于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是應用補鐵藥物及人促紅素注射液來改善貧血的癥狀,貧血嚴重時需要輸注紅細胞。但是人促紅素注射液最常見的副反應是高血壓,發生率為20%~50%[11],其嚴重的并發癥為高血壓腦病。其次ESA 治療后體內出現抗EPO 抗體,后果非常嚴重,必要時需要輸血、免疫抑制劑的治療[12]。另外部分患者會出現ESA 的低反應,治療效果不佳[13]。另外還有高血鉀(發生率<1%)及促腫瘤進展或復發的風險[14]。給予鐵劑治療時有鐵過載風險;靜脈鐵劑增加感染風險;一般的口服鐵劑吸收差,療效不如靜脈鐵劑[15-20]。
本院是江西省中醫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了探索有效、規范、依從性好的治療方案,結合本院前期使用傳統病例對比和觀察,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乏力、頭暈、心力衰竭、心絞痛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Hb、Hct 均高于對照組,iPTH、CRP 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血清轉鐵蛋白、鐵蛋白、總鐵結合力、轉鐵蛋白飽和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早期、適量、聯合羅沙司他、多糖鐵復合物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治療患者的腎性貧血,延緩進入血透的時間。
綜上所述,羅沙司他、多糖鐵復合物聯合治療腎性貧血(CKD 3~4 期)的臨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和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貧血狀況和鐵代謝,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