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飛娜 邱博慧 陳虹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疾病,治療不及時或不當易導致反復感染,影響患兒飲食、睡眠和精神,甚至引發呼吸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1]。因此,對患兒采取及時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促進患兒快速康復至關重要。近年來,鼻腔沖洗因具有操作簡單、時間短、療效及耐受性良好等優點而被國內外廣泛應用于兒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鼻部感染的有效輔助治療和護理措施,但仍存在患兒依從性差、舒適性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使其應用受限[2]。有研究表明,鼻腔沖洗配合系統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依從性和效果,為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進一步鞏固和肯定了鼻腔沖洗的療效[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在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收治的150 例呼吸道感染患兒。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獻[4]第9 版《兒科學》中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均有咳嗽、鼻塞、發熱、流涕、肺部哮鳴音、呼吸困難等癥狀,血常規和胸片檢查異常;(2)無哮喘病史;(3)年齡<10 歲。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2)呼吸系統發育異常;(3)有藥物過敏史;(4)不能配合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流程)與對照組(系統護理聯合常規鼻腔沖洗),再將觀察組以沖洗時機的不同分為觀察1 組(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和早期沖洗)與觀察2 組(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和晚期沖洗),各50 例。本研究已獲得科室及科研與健康宣教部門同意,所有患兒均在患兒家屬知情同意下參與本研究,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1)系統護理:①患兒評估,完善相關檢查,主動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初步了解患兒基本病情,安撫患兒及其家長情緒,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展一對一健康宣教,告知患兒及其家長疾病相關知識、主要治療措施,治療期間注意事項等內容,在提高患兒及其家長認知的同時增強治療自信心。②每天為患兒進行1 次口腔護理,對于結膜分泌物過多的患兒利用生理鹽水清洗其咽部,對于口唇干裂的患兒則在其唇部涂抹潤唇膏或甘油;定期為患兒修剪指甲,嚴防抓破皮膚。③對于藥物治療的患兒需詳細向患兒家長介紹每種藥物的具體功效、服用劑量和服用方法,講解藥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告知患兒家長應對措施,提醒家長藥物應在餐后服用,避免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同時叮囑家長監督患兒的服藥情況。④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每隔4 h 測定一次體溫、呼吸、脈搏和意識;注意維持患兒呼吸道的暢通,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當其平臥時,頭頸部微微后仰;若患兒并發嚴重的呼吸困難癥狀可視情況給予機械輔助通氣干預。(2)常規鼻腔沖洗:準備合適大小的注射器,抽取溫生理鹽水,清洗鼻管,連接電動吸引器及一次性吸引管。協助患兒取平臥位,仰頭,張口呼吸,護理人員將一次性吸引管接上專用“洗鼻瓶”與負壓吸引裝置相連,向患兒一側鼻腔滴入生理鹽水0.5~1.0 mL,完畢立刻采用一次性洗鼻裝置以0.03~0.04 MPa 的壓力在此側鼻孔外吸出分泌物,同時用手按壓另一側鼻孔,以防漏氣,邊壓邊吸,吸1~2 s 后,停1 s 再吸,然后采用相同方法清洗另一側鼻腔,反復沖洗直至兩側鼻腔無分泌物吸出為止,1 次/d,整個操作一般持續3~5 min,持續干預1 周。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和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3~5 mL 3%高滲鹽水氧氣驅動或高壓泵驅動霧化,1 次/d,直至癥狀消失,同時給予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和沖洗時機干預,具體如下。系統護理同對照組。改良鼻腔沖洗流程:(1)鼻腔沖洗前先評估患兒一般情況,向患兒家長介紹鼻腔沖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取得家長配合;及時清除鼻腔及口咽部分泌物及干痂,保持鼻孔周圍清潔,可使用液狀石蠟或凡士林涂抹患兒鼻翼部黏膜及鼻周皮膚;予以異丙托溴銨+特布他林+普米克霧化治療,有痰者給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療;嬰幼兒飯后喂少量溫開水,以清潔患兒口腔;嬰幼兒取仰臥位,肩部適當墊高,防止嗆咳。操作人員調節好吸引負壓,注意觀察吸出鼻腔分泌物的顏色,觀察是否有鼻部出血。(2)鼻腔沖洗方法,患兒仰臥位,肩部墊一軟枕,讓患兒張口呼吸,不合作的患兒由家長協助,固定頭部,將玻璃接頭與負壓吸引器連接好,將負壓調至0.03~0.04 MPa。在一側鼻孔緩慢注入生理鹽水,另一側鼻孔持續用負壓進行吸引,直至無分泌物吸出。1 次/d,整個操作一般持續3~5 min。(3)沖洗時機,①早期沖洗于霧化結束后10 min 進行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干預;②晚期沖洗于霧化結束后30 min 行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干預。持續干預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三組療效,治愈:所有患兒癥狀均消失,患兒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顯效:患兒咳嗽、鼻塞、發熱、流涕、肺部哮鳴音、呼吸困難等癥狀基本消退,且血常規指標正常,胸片檢查無異常;有效:患兒咳嗽、鼻塞、發熱、流涕、肺部哮鳴音、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改善,血常規指標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胸片檢查好轉;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血常規指標顯示異常,胸片檢查異常[5]??傆行?治愈+顯效+有效。(2)比較三組呼吸道癥狀評分,包括咳嗽、咳痰、痰液黏稠度及憋喘,根據患兒的癥狀嚴重程度按照0~3 分評分,分數越高表明患兒的癥狀越嚴重[6]。(3)比較三組治療依從性,依從性評價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3 個等級,完全依從:患兒完全按照護理人員所指導的方式配合鼻腔沖洗,積極主動,無抵觸;部分依從:患兒配合度一般,鼻腔沖洗勉強完成;不依從:患兒完全不配合,哭鬧,躁動,致使沖洗劑外撒,或致使鼻腔沖洗間斷[7]。總依從=完全依從+部分依從。(4)比較三組家屬滿意度、護理糾紛發生率和護理投訴發生率,采用自制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有待提升、不滿意4 個等級,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有待提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使用SPSS 19.0 軟件分析,所有統計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將采用()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 檢驗,多個樣本采用F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1 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觀察2 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527、8.696,P<0.05)。三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44,P<0.05),見表2。

表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三組干預前后呼吸道癥狀積分比較 干預前,三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度、憋喘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1 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度、憋喘評分均低于觀察2 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三組咳嗽、咳痰、痰液黏稠度、憋喘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干預前后呼吸道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三組干預前后呼吸道癥狀積分比較[分,()]
2.4 三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1 組依從率高于觀察2 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7.162,P<0.05)。三組依從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38,P<0.05),見表4。

表4 三組依從性比較[例(%)]
2.5 三組滿意度和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投訴發生率比較 觀察1 組總滿意度高于觀察2 組與對照組,護理糾紛發生率及護理投訴發生率均低于觀察2 組與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總滿意度=7.527、8.696,P<0.05,χ2護理糾紛發生率=5.983、4.891,P<0.05,χ2護理投訴發生率=4.891、4.891,P<0.05)。三組總滿意度和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投訴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8.444,6.017,5.333,P<0.05),見表5。

表5 三組滿意度和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投訴發生率比較[例(%)]
近年來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逐年提升[8]。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小兒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已經達到20%[9],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尤其是黏性分泌物得不到有效清除易導致反復感染,影響患兒飲食、睡眠和精神,甚至引發其呼吸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并發癥,給兒童的成長發育與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威脅[10-11]。因此,對患兒采取及時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合并癥,促進患兒快速康復至關重要[12]。
近年來,基于維護鼻腔自我免疫功能原理的新型生理和物理療法—鼻腔護理的出現,有助于保持鼻黏膜生理功能與免疫環境完整,可以改善患者預后轉歸[13]。已有研究表明,給予呼吸道感染患兒系統化、科學化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兒呼吸道感染癥狀,顯著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明顯降低不良反應,縮短治療時間,有效改善和促進患兒預后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14]。對此,為提高鼻腔沖洗患兒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研究者們嘗試將鼻腔沖洗結合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應用于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實踐。陳家麗[15]研究表明,鼻腔沖洗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不僅可顯著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也能明顯促進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水平,提高護理效果,這與尚瑞芬[16]研究結果相似。除外,研究者們還嘗試通過對鼻腔沖洗流程和時機等進行改良或探索,以提高呼吸道感染患兒鼻腔沖洗的治療依從性和效果[17]。本研究基于此,嘗試將系統護理分別聯合常規鼻腔沖洗與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并在改良鼻腔沖洗流程中根據鼻腔沖洗時機再分為早期沖洗與晚期沖洗,結果顯示,系統護理聯合高滲鹽水氧氣霧化結束后10 min 行改良鼻腔沖洗的效果最佳,治療總有效率達到100%、呼吸道癥狀積分最低、患兒依從率達到96.00%、家屬滿意度達到100%。充分表明,高滲鹽水霧化結束后10 min 進行鼻腔沖洗能更快地緩解患兒呼吸道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嬰幼兒的通氣功能狀態和睡眠質量,有效促進疾病康復,其原因可能是高滲鹽水霧化后盡早行鼻腔沖洗,能更加快速高效地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同時可有效避免炎癥因子的聚集,促進鼻腔黏膜纖毛功能的改善,降低鼻腔黏膜水腫程度,進而有效保持患兒鼻腔清潔通暢[18-19]。研究提示,鼻腔沖洗流程和時機是影響鼻腔沖洗治療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對流程進行適宜改良及選擇最佳沖洗時機均可顯著提高患兒治療效果,但國內目前類似報道甚少,尤其是針對兒童整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20]。
綜上所述,采用系統護理聯合改良鼻腔沖洗流程,并在高滲鹽水氧氣霧化結束后10 min 行鼻腔沖洗,將顯著提高兒童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明顯改善患兒預后和生活質量,減輕患兒家庭經濟負擔和社會醫療負擔,創造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