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領 張華華 許軍蓮 曾忠 曾美芳 黃慧玲
結核性胸膜炎主要是由結核菌與其代謝產物所致的胸膜炎癥,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生率[1-2]。胸腔積液是該病癥的典型特點,會引起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若未施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或治療不徹底,將會引起胸膜粘連等情況,甚至導致呼吸功能受限,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威脅[3-4]。針對結核性胸膜炎,臨床多是通過胸膜腔穿刺對其胸腔積液進行引流,以減輕臨床癥狀,控制病情[5-6]。然而反復胸膜腔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大,而胸腔積液難以抽盡,進而導致治療時間延長,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探尋更為安全有效的引流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胃腸減壓引流在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效果,旨在探尋更為有效安全的引流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診治的160 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納入標準:(1)胸腔積液分離出抗酸桿菌;(2)伴有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3)胸腔積液檢驗黏蛋白試驗呈陽性反應;(4)胸腔積液蛋白定量>30 g/L;(5)患者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治療期間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無法運用標準化方案;(2)存有嚴重的肝腎疾病;(3)存有凝血系統紊亂;(4)對本方案使用的藥物過敏;(5)年齡≥75 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80 例)和觀察組(80 例)。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施以3HREZ/6HR 的標準化治療方案,即口服3 個月的異煙肼片(生產廠家:云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1587,規格:0.1 g),0.3 g/次,1 次/d;利福平膠囊(生產廠家:河北君臨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4597,規格:0.15 g),0.45 g/次,1 次/d;鹽酸乙胺丁醇片(生產廠家:河南雪櫻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2946,規格:0.25 g),0.75 g/次,1 次/d;吡嗪酰胺(生產廠家: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1367,規格:0.25 g),0.75 g/ 次,1 次/d,進行強化期治療,之后再口服6 個月的異煙肼片(0.3 g/次,1 次/d)、利福平膠囊(0.45 g/次,1 次/d)進行繼續期治療。對照組于此基礎上加以常規胸膜腔穿刺引流,具體為:經B 超定位,常規胸腔穿刺積液,抽胸腔積液2、3 次/周,每次抽胸腔積液<1 000 mL,一直到無法抽出胸腔積液為止。觀察組則給予胃腸減壓引流術,具體為:B 超定位,按常規胸腔穿刺完善術前準備,患者以反座位面向椅背,不能起床者采用半坐位;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穿刺點;壓扁排出胃腸減壓器內大部分空氣,關閉引流器導管上滑動調節開關,促使其保持負壓;把穿刺針乳膠管、負壓引流器相連,引流器放于患者方便之處;當術者將穿刺針刺入穿刺點皮下并抵達肋間肌層后,停針維持穩定,同時將負壓引流器導管上滑動開關打開,促使穿刺針維持負壓并開始進針,等到針尖進入至胸腔且可抽出胸腔積液后,停針并以手固定穿刺針;讓胸腔積液自然流出,一直到無胸腔積液流出為止。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恢復情況、肺功能、胸膜粘連發生情況。(1)臨床療效:于胸腔積液抽取結束后評估,顯效:發熱、盜汗等癥狀消失,胸部檢查無明顯胸膜增厚,胸腔積液消失;有效:發熱、盜汗等癥狀明顯改善,有部分胸膜增厚,但無胸腔積液;無效:發熱、盜汗等癥狀未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恢復情況:記錄患者胸腔積液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3)肺功能:于胸腔積液抽取前、胸腔積液抽取結束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成都日升電氣有限公司,型號RSFJ600)測定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4)胸膜粘連發生情況:記錄治療期間胸膜粘連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統計軟件SPSS 20.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43 例,女37 例;年齡37~68 歲,平均(50.47±2.38)歲;病程6~26 d,平均(14.59±2.31)d。觀察組男45 例,女35 例;年齡38~70 歲,平均(50.52±2.41)歲;病程4~30 d,平均(14.62±2.3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3,P=0.043),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胸腔積液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d,()]
2.4 兩組肺功能比較 胸腔積液抽取前,兩組FVC、FEV1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胸腔積液抽取結束后,兩組的FVC、FEV1均升高,且觀察組的FVC、FEV1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L,()]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L,()]
*與胸腔積液抽取前比較,P<0.05。
2.5 兩組胸膜粘連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胸膜粘連發生率為2.50%(2/80),低于對照組的11.25%(9/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3,P=0.029)。
結核性胸膜炎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屬常見的胸膜炎性疾病,主要為胸膜感染結核桿菌引發變態反應所致[7-8]。于結核性胸膜炎早期進行積極抗結核藥物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然而部分患者未能盡早就診,胸腔積液處理不及時,引起胸膜增厚與粘連,從而增加治療難度[9-10]。對于此類患者若僅采取抗結核藥物治療,胸腔積液吸收較為緩慢,胸膜增厚、粘連的情況會逐步減重,可能造成肺膨脹不全,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1-12]。因此,臨床在治療結核性胸膜炎多在抗結核藥物基礎上聯合胸腔引流,以盡早控制病情。
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積液內纖維蛋白原等物質水平較高,會加快胸腔積液內蛋白凝塊形成,促使胸腔堵塞,造成呼吸困難及肺功能損害,從而加劇病情[13-14]。若患者存在胸腔積液黏稠或通氣障礙,則傳統的穿刺引流療效欠佳,會造成病情反復發作[15-16]。同時,常規胸腔穿刺引流需進行多次的穿刺,加劇患者身心痛苦,無法滿足臨床所需[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胸腔積液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胸腔積液抽取結束后FVC、FEV1均高于對照組,胸膜粘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胃腸減壓引流在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療效確切,能夠促進癥狀減輕,提高肺功能,降低胸膜粘連發生率。吳劍等[18]研究顯示,胃腸減壓器在胸腔積液治療中效果顯著,可有效引流,且無相關并發癥發生,與本研究結果類似。原因在于胃腸減壓術將胃腸減壓負壓引流器連接于胸腔穿刺針上的乳膠管,形成一封閉的負壓系統,可通過減壓負壓引流器的持續負壓吸引將胸腔積液自動引流出,避免反復穿刺引流,從而加快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同時,胃腸減壓引流為密閉性引流,胸腔積液流過通道與外界隔離,不會發生外溢與反流,亦不會發生空氣誤吸入胸腔而引發氣胸與感染。另外,胃腸減壓引流操作簡便,符合無菌操作原則,通過其負壓吸引系統,能夠自動地將胸腔積液吸引出,從而及早地消除胸腔積液,解除胸腔積液對肺臟的壓迫,繼而達到預防肺功能受損目的,并能夠快速抽盡胸腔積液,進而降低胸膜粘連發生風險,利于預后[19-20]。然而本研究存在納入樣本量少、觀察時間短等不足,可能會給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臨床還需不斷地完善試驗設計,擴大樣本量的納入,延長觀察時間,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旨在為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提供更為確切的指導。
綜上所述,胃腸減壓引流在實施標準化治療方案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中效果確切,能夠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改善其肺功能,降低胸膜粘連發生率,加快病情恢復,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