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鳴
隨著實現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工作對象轉向所有農民、工作任務轉向鄉村五大振興、工作舉措轉向促進發展的縱深推進,積極引導鼓勵支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穩妥有序投入鄉村振興,成為當前一大重要課題。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戰略,其實施需要依賴豐富資源投入。從鄉村發展看,擴大投資離不開社會資本。由于農業農村長期缺乏資金,此前打贏脫貧攻堅戰,各類資金投入超過12萬億元,如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資金需求更多,需要財政、金融、社會多元投入。社會資本是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之一,用好社會資本既能為農業農村注入資金活水,又能同步導入人才、技術、管理等現代要素。從社會資本看,鄉村是“藍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億萬農民同步邁向現代化,能夠釋放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
近年來,社會資本對于農業和農村的投資總量不斷擴大,涉及領域也更加廣泛。不僅青睞傳統農業領域,還積極投身于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等社會資本存在優勢的第二和第三產業。引入社會資本可以充分發揮其在人才、資金、技術以及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以市場化主體的經營優勢激活鄉村資源,為資源的回報找到合理的路徑,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引導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要關注農民的意愿。在堅持構建政府、企業與農民多方協調、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機制,支持社會資本依法依規進入農業農村領域拓展業務的時,要堅持農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在社會資本、農戶及新型農業企業之間建立起的強有力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保底加分紅等有效路徑,切實增強農村人民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
引導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要關注產業的發展。在產業選擇上,要向農民“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產業傾斜,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扶持農業發展的產業傾斜。依托社會資本在產業規劃和品牌運營方面的優勢,做大做強特色品牌和特色產業。彌補原有品牌小而散亂的缺點,通過加強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特色農產品研發中心,整合資源,強化包裝等方式,做出有特點、叫得響的農村新品牌,因地制宜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深化特色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影響力。
引導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要關注風險的防范。在促進社會資本積極發揮作用的同時,需要嚴格規范資本市場準入,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占用與利用,在鼓勵資本參與鄉村振興項目與鄉村建設開發,為鄉村引入更多的資本與產業的同時,要設置好“紅綠燈”,建立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穩妥有序投入。
社會資本是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的重要資本支撐,需要通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妥善引導,促使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精準發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不僅為解決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資金周轉速度緩慢、季節性波動大、農業資金收入不穩定,資金利潤率低等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加快資本替代勞動力過程,有助于解決當前存在的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打破生產要素相對短缺的局面,從而提高農業整體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