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驥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上猶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作示范、勇爭先”的殷殷囑托,圍繞“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的總要求,多點發力,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鄉村的“春色滿園”。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只有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方可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走進該縣油石鄉花園村許中華肉鴿養殖基地,只見一排排鴿籠里,數千只鴿子“咕咕咕”歡叫著,仿佛在演奏一曲“致富樂章”。
養殖基地負責人許中華說:“2007年我們開始創業,當時只養殖了不到500對鴿子。經過不斷發展,目前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常年存欄量3000對,年收入20余萬元。”為幫助基地發展壯大,油石鄉定期為基地提供免費消毒、禽流感疫苗接種等服務,確保基地科學衛生養殖。目前,花園村有4個肉鴿養殖基地,存欄1.4萬羽,帶動群眾就業30余人,帶領10戶群眾發展肉鴿產業,走上了養鴿致富路。

▲“物業進鄉村”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上猶縣東山鎮“開心農場”生態葡萄園
花園村因地制宜,打好產業發展“特色牌”,在“鴿”聲嘹亮中,村民富起來了,肉鴿養殖也成為花園村的主要產業之一。
這只是上猶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贛南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大背景下,上猶縣發揮自身區位優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全力走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公里”,推動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在11萬畝茶葉、35萬畝油茶等農業主導產業優良基礎上,該縣鼓勵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探索“經營主體帶動、小額信貸促動、消費幫扶推動”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創新開展就業幫扶“6+1”模式,推動“萬企興萬村”行動和“三請三回”活動,實現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發展產業、穩定就業或自主創業,真正實現農業興、百業旺。
“歡迎大家光臨我們的直播間,選購上猶優質特色農產品!大家看我身后的桃樹林,油桃又大又甜,現在下單,現場采摘發貨!”日前,該縣東山鎮沿河村的“開心農場”舉辦了一場認籌簽約儀式,還進行了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江西局派駐東山鎮沿河村第一書記邱雷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開心農場”共占地175畝,分為采摘果園、一米菜園、生態水稻園、生態葡萄園及親子嬉戲園五大區域。
認籌簽約儀式吸引了許多市民慕名而來,數十位市民當場認籌成功,做起了“農場主”。市民們可以對認籌的農場進行種植管理,也可以委托當地村民負責灌溉、施肥、采摘等農事服務。直播帶貨活動同樣火熱,吸引了5000多人觀看,共有木耳、茶油、蓮子等20多種特色農產品銷售,一場直播銷售額近5萬元。
“開心農場”是該鎮大膽嘗試,利用現有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出的農旅融合新模式。該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這一主線,把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產業優勢結合起來,盤活資產資金資源,通過規模土地流轉、引進特色項目、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等舉措,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上猶縣堅持三級書記抓振興,明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0類責任主體主要職責清單,實現了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全覆蓋。加強涉農資金整合,2022年,安排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資金1.94億元、項目273個,投入規模穩中有增。保持過渡期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延續或出臺了學生資助、健康幫扶、產業獎補、就業幫扶、安居幫扶、搬遷后扶、小額信貸、精準防貧保險、雨露計劃等配套政策文件。
盛夏清晨,趁著天早涼快,該縣紫陽鄉脫貧戶楊蓮香就趕往金峰油茶基地務工,現今正是除草施肥的好時候。“我已經在家門口的企業務工七年了,不僅能照顧家里,還把女兒供到大學畢業。”楊蓮香自豪地回憶道自己的務工之路。
2010年,紫陽鄉憑借生態資源優勢,引進江西省金峰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年產值過千萬的企業。依托油茶產業,該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健全產業體系,盤活現有資源,輻射帶動當地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全鏈條閉環發展。今年,該公司還深化科技興農道路,與高校進行合作,積極引進皂角素生產項目,實現油茶殼變廢為寶,提升油茶附加值。發展不忘桑梓,該公司還為本地群眾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低改或種植新品種,并簽訂包銷協議,促進農戶增收致富。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發揮重要作用的,除了眾多擔當作為的本地企業,它們堅持履行社會責任,更離不開政府兜底保障。
“過去,我們都是自己引山泉水飲用,設施簡陋,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比較大,水量和水質都不穩定。近年來,政府實施農村飲用水工程,幫我們建立了集中供水裝置,如今村民們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我們喝上了‘放心水’。”該縣陡水鎮紅星村村民陳佳昌說。
近年來,該縣針對百姓最關注的飲水、住房問題,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行動,開展農村住房安全專項整治攻堅,實現問題動態清零。
鄉村振興,治理為重。農村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如何進行有效細致的管理一直是個難題。針對農村設施“重建輕管”和村莊長效管護難題,今年,該縣創新開展“物業進鄉村”長效管護機制。該模式以村為單位組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成立物業公司,細化20余項物業清單,簽訂服務合同,按戶核定費用,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全縣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鄉村治理有效提升,2021年,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以前村里人取快遞要抽出專門時間跑到鎮上去取,來來回回很費事。現在通過快遞服務點,快遞可以直接送到村里,在家門口就能拿到快遞了!”平富鄉莊前村快遞服務站點負責人蒙桂平說。原來,隨著“物業進鄉村”深入開展,該縣關注到偏遠山區還存在快遞不進村的現象,群眾需要去鎮上自取快遞較為麻煩。為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現在物業服務逐漸延伸至“快遞進村”,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享受到物業服務的便利。
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上猶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上猶將繼續秉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的思想認識,謀在新處,干在實處,乘勢而上推動鄉村振興開新局、謀新篇。”上猶縣委書記余業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