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先鳳 鄧全生 本刊記者 邵猷芬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管理局羅亭鎮義坪村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引進江西政通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將公司、村集體、脫貧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創造“龍頭企業+村集體+基地+脫貧戶”產業發展模式,成功打造了“花卉—產品—旅游—休閑—產業”美麗富裕經濟集群,帶給村民“花樣”的幸福生活。
走在義坪村,會被村莊處處鮮花的迷人景象深深吸引,這里的花卉基地占地近1100畝。占地300畝的繡球花谷,靜待觀賞;占地700畝的玫瑰芳香種植園,香飄四溢;占地100畝的大型溫室育花基地,一派繁忙;占地40000m的連體大棚,蔚為壯觀。

這一切的變化,得益于2019年底引進了江西政通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當時正值決勝脫貧攻堅并銜接鄉村振興的關鍵時刻,義坪村第一書記范雨鎖積極謀劃,多方打聽,四處考察,與村“兩委”干部謀劃立足當地生態立區的定位,引進環保生態型企業。

義坪村有一個閑置基地,已經完成土地平整、園區內路基建設等工程。經南昌市農業農村局推薦,江西政通花卉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通過實地考察,達成投資意向。公司進駐后,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需要流轉村民土地擴大生產基地。對于土地流轉,部分村民不予配合,擔心永久喪失土地,有的還提出新增宅基地指標、全家解決“低保”等不符政策的要求。第一書記范雨鎖同村“兩委”干部,帶著土地流轉協議,日夜上門挨家挨戶做工作,一次做不通就三番五次地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與村民圍坐在一起,算大賬,土地流轉后不僅租金高于自己耕作收入,還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賺取工資,很劃算。細致的思想工作,很快完成了50戶村民的土地流轉。一個星期后,村民們逐漸打消了顧慮,紛紛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經過3個月的努力,100畝的草花生產基地大棚拔地而起,菊花、海棠花、雞冠花,一串紅、三色堇等五顏六色的小盆花一片片綻放,花卉基地勝利開局。
義坪村花卉基地建成后,羅亭鎮順勢而為,確定打造“鮮花小鎮”發展定位,以“百花齊放、出彩羅亭”“花花世界、花漾生活”為主題,依托政通園藝、先鋒花展,沿005縣道從嶺口王家至羅亭集鎮,規劃打造長約2公里、建設范圍約1200畝的羅亭鮮花小鎮核心區。即:政通草花生產基地——先鋒花展基地——繡球花谷農旅休閑基地(集觀賞旅游、休閑民宿、親子樂園、研學科普于一體的)——花漾生活街區——羅亭綠谷集鎮——玫瑰芳香種植園(玫瑰花種植、加工、玫瑰食品生產、生態休閑),形成三產融合的綠色經濟產業鏈,將花卉產業、鄉村旅游和自然生態相融合,促進強村富民,實現旅游產業新的提升。
五指山玫瑰芳香園占地面積約700余畝,種植玫瑰花品種為豐花一號,一期投入近兩千萬元,是羅亭鎮發展鮮花產業集群豐富花樣經濟,打造農旅融合休閑旅游生態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內種植的30萬余株玫瑰花苗,玫瑰花花期集中在每年的四月至七月,玫瑰花采摘后,烘干可以做玫瑰醬、玫瑰花蕾、玫瑰精油、玫瑰工藝品、玫瑰膏、玫瑰花茶、玫瑰化妝品等產品等一系列產品,具有產業經濟帶動效應外,盛花期的玫瑰花海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賞花,從而真正實現農旅融合發展,輻射周邊產業。
花漾生活街占地面積2.8萬m,街道長473米,是在原有街區的基礎上,對建筑進行美化、亮化,改造街區功能,提升宜居環境。引入以鮮花為主題的展示、銷售以及相關餐飲業態,旨在打造融合鮮花主題特色與功能美觀齊全的花漾生活主題街區,將人居環境與產業融合發展有機銜接,既解決人們生活宜居問題,又解決產業發展生活創收問題。
繡球花有200多個品種,漫步花林小徑,會有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獨特體驗感受,讓游客不同季節漫步花林均有景可賞、有物可看。通過每年5-7月舉辦南昌市最大的繡球花節,引爆效應帶動旅游休閑經濟。來到這里,白天可賞花,晚上可看燈光演出,通過產業串聯,建管配套,業態提升,形成了農文旅大融合的發展模式。連續舉辦了3屆南昌市郁金香花展,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舉辦的南昌市第一屆郁金香花展,央視電視臺一天三次報道當時的盛況。第三屆郁金香花展首次開啟了線上“云賞花”模式,吸引了2百多萬粉絲在線賞花。
整個區域以鮮花為主題打造燈光秀露天劇場——利用開闊的綠地與梅嶺北麓山脈密林為自然背景,激活整個園區的夜生活經濟業態,通過聲光電等現代化夜游設備,打造羅亭鮮花小鎮夜景燈光秀帶動游客的人流量。同時,利用林下空間開發以繡球花觀賞為主的生態休閑花溪谷,有六大區域構成分別是:繡球花溪谷、林間民宿、楓香園、精品月季園、(休閑垂釣區)、開心農場、魚菜共生大棚。從而形成集合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研學科普、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江西政通花卉園藝有限公司花卉基地內,村民正在培育矮牽牛、一串紅等花苗。脫貧戶劉達海、鄧六妹、李牡香等人正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管理、伺候著花苗。他們剛來花卉基地時,是花卉種植的“門外漢”,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術管理員,有了穩定的收入。“花卉基地的務工人員全部來自義坪村,常年務工農民多達160名,其中有16戶脫貧戶,花卉基地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第一書記范雨鎖說,男工日薪160元,女工日薪120元,逢年過節像公司員工一樣發福利,讓村民變員工。
脫貧戶祝青春患有精神殘疾,但有一把好力氣,村里建設花卉基地之初,范雨鎖介紹他去務工。無論是挖溝、填土,還是澆水、施肥,每天都干的很起勁,精神頭也十足,平均每月出勤率達到27天以上,年工資收入突破5萬元,在務工脫貧戶中遙遙領先。

2015年以前,義坪村村集體沒有穩定經濟來源,沒有集體經濟資源和增收產業項目,經費主要靠上級政府轉移支付。引入政通花卉龍頭企業后,義坪村利用上級幫扶資金,建設花卉大棚4萬㎡,出租給企業用于生產市政園林用花卉,每年獲取租金分紅。同時把村民分散的1100畝土地,采取“村集體+龍頭企業+村民”的方式,統一流轉給企業經營,既推動產業發展,又壯大村集體經濟,更是惠及了村民。目前,花卉產業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帶來50萬元的收益,參與土地流轉的100戶村民,年平均每戶獲得土地流轉收益5000元,8戶脫貧戶通過小額信貸入股企業,每年每戶可獲得入股分紅3000元。
脫貧戶李牡香,是入股的脫貧戶之一。2013年,李牡香的丈夫中風,兒子剛考上大學需要花錢。家里沒了頂梁柱,李牡香照顧丈夫不能外出務工,家里入不敷出。漸漸地,李牡香的丈夫總埋怨自己連累了這個家,每天郁郁寡歡,一家人沒了精氣神。轉機發生在花卉基地落戶后,李牡香在基地實現了就業,每天把丈夫安排妥當后,就到家門口的花卉基地上班。看著妻子不因自己捆住手腳,李牡香的丈夫心氣暢通了,病情也逐漸向好。“2021年收入26580萬元。”李牡香清楚地記得這個數字,因為這是她賺錢最多的一年。兩年前,兒子研究生畢業后參加了工作。李牡香說:“現在家庭、工作兩頭都能兼顧。到基地務工之前,李牡香臉上是愁云密布,家中亂糟糟一片現在家里的事理順了,在家門口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這樣的日子過得踏實,‘花樣’產業讓李牡香的生活越來越美!”南昌市農業農村局駐村第一書記范雨鎖說。
近年來,義坪村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