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學鴻 曾曉平 本刊記者 曹高明
樂安縣把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的政策落實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四個不摘”重要內容常抓不懈。為完成全年新增貸款規模較去年只增不減的目標任務,6-12月份該縣需新增貸款8260萬元,截至8月14日,已完成新增貸款5416萬元,完成任務占比65.57%。基本實現了“放得出、貸得準、用得好、收得回、有成效”的良性循環目標,為加快產業發展、激發自主創業熱情、助推脫貧戶(監測戶)穩定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樂安縣鄉鎮小額信貸工作推進會
政策宣傳到位。該縣印刷2萬余份小額信貸政策宣傳單,下發到鄉村干部、縣結對幫扶干部和所有建檔立卡脫貧戶(監測戶)手中,大力宣傳了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做到了政策宣傳全覆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符合條件且有需求的對象實現了應貸盡貸、能貸盡貸,有效破解了脫貧戶(監測戶)發展產業和自主創業資金短缺“瓶頸”。
調度推動到位。該縣領導高度重視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應貸盡貸”政策落實工作,多次召開了調度推進會,通報了各鄉鎮貸款余額獲貸比、貸款余額、當月新增貸款,分析存在問題原因,制定過硬工作措施,下達指導性計劃。把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納入鄉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年終目標考核重要內容,作為抓好產業幫扶的重要考核指標,做到一周一排名、月月有通報、有調度,形成爭先恐后的良好態勢。7月30至31日(周末雙休日),該縣鄉村振興局局長與縣農商行行長、相關鄉鎮長坐鎮縣(鄉鎮)農商行指揮作戰、協調進度,趕在月底前審批發放當月度申請款項,為下半年首月度首戰告捷奠定了基礎。
貼心服務到位。該縣要求把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具體工作內容來抓,組織鄉鎮包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干部,對有勞動能力、有發展各類產業貸款需求的所有脫貧戶(監測戶)進行入戶全面摸排,并提供一對一、心貼心服務。符合條件的,除貸款合同簽字、對象照相外,其他資料手續均有干部“跑腿”代辦,有的干部親自駕私車接來鄉鎮農商行網點辦理貸款簽字手續;有的信貸員與鄉村干部一起登門上戶辦理信貸手續。對貸款需要夫妻雙方簽字,一方又在外地務工而無法及時回家簽字的,該縣農商行降低門檻大開綠色通道,由鄉鎮或村級出示外地務工證明,則只需一方簽字即可放款。

▲樂安縣羅陂鄉杏園村百畝白蓮基地
特色產業引領。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該縣在大力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下功夫,已發展雙孢菇130萬平方米、中藥材4.2萬畝、白蓮1.5萬畝、設施蔬菜1.2萬畝、煙葉1.5萬畝、蠶桑1.6萬畝、綠色生態稻3萬畝、稻田養魚1萬畝、小黃肉牛出欄1.3萬頭,直接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8000戶次以上。特別是雙孢菇產業已建基地97個、大棚2010個,其中261戶脫貧戶通過申請貸款參與雙孢菇生產,戶均年增收在5萬元以上。
經營主體引領。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脫貧戶(監測戶)”的產業幫扶模式,密切經營主體與脫貧戶(監測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該縣已創建龍頭企業27個、合作組織423個、家庭農場25個,直接或間接帶動脫貧戶(監測戶)增收8609戶次;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513人,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增收1795戶,使得他們學有標桿、做榜樣,投入有信心、發展有成效。該縣已有132戶脫貧戶信貸入股蔬菜產業基地等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幫扶車間),實現“分紅+基地務工”雙份收入,戶均實現增收5.2萬元以上。

▲樂安縣增田鎮脫貧戶正在雙孢菇基地務工
技術幫扶引領。為確保貸款對象發展產業實現增產增收,該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網絡,在定期舉辦適用技術培訓的同時,各行政村均配備了科技指導員,通過點對點引、面對面學、手把手教等幫扶方式,不斷提高種養技術水平,有效地防范了脫貧戶因缺術而減產減收的風險。
出臺管理辦法。出臺了《樂安縣產業幫扶貸款資金貸后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鄉鎮政府是實施產業幫扶貸款的責任主體,具體負責信貸政策宣傳、對象初審、貸后監管、風險預警、到期催收等工作,壓實了鄉鎮抓好政策落實的責任,增強了承貸金融機構放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落實跟蹤問效。為強化對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項目實施管理,各鄉(鎮)村干部和基層農商行信貸人員,均要對貸款對象的“貸前、貸時、貸后”監督管理和綜合服務,貸前強化誠信教育,指出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是發展產業實現增收的有償啟動資金,要切實做到“用好用活貸款、到期自覺償還”;貸時,對信貸對象、資金用途、產業狀況等進行審核簽字把關;貸后,跟蹤服務,協調解決生產經營存在的實際問題,確保資金安全有效。貸款到期前,鄉鎮(村級)鄉村振興工作站(室)與基層農商分行均提示信貸對象還貸信息與相關手續。對個別逾期對象,鄉村兩級干部與基層信貸員一起上戶,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共同做好催收工作,對確需續貸展期的,經審核穩妥辦理。對已產生短期逾期的,該縣采取果斷有效措施,組織各方力量協助金融機構催收助收,為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收得回”提供保障。
實行產業保險。為降低發展產業風險確保信貸資金使用安全,該縣還實施了“雙孢菇、煙葉、蠶桑、繁育母豬、優質稻、中草藥、冬瓜”等特色產業保險,有效提高了脫貧戶生產經營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上年度,承保公司已為該縣因產業受災而遇損農戶理賠820萬元,受益農戶達1886戶,其中脫貧戶292戶1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