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高,吳麗曉,崔志遠,徐子宇,王禮杰
(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工業(yè)發(fā)展使得地球海洋環(huán)境日趨惡化,塑料垃圾、工業(yè)廢棄物和生產污水隨著河流沖入海水之中,對海洋的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大規(guī)模污染導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降低海洋生產能力。其中,塑料垃圾數量最大,占海洋垃圾總數的85%,包括塑料瓶、塑料袋和漁網,它們難以自然分解,長期漂浮在海水中。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人類社會也將受其影響。目前,國內海洋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包括人工和機械兩種。一種是通過傳統(tǒng)人工打撈清理垃圾,這種方式具有范圍小、耗時長、難度大的特點,難以徹底清除海洋垃圾;另一種則是通過人工駕駛機械裝置進行清理,勞動強度低,打撈速度快,但采用燃油驅動會對空氣造成污染,且普及度不高。因此,設計一款簡單、高效的海洋垃圾處理裝置是必要的[1]。
針對這些問題和現狀,從海洋垃圾的處理裝置的要求出發(fā),依據自動扶梯式的原理結構,設計一款能夠實現對海洋漂浮垃圾的處理裝置。
本系統(tǒng)主要由垃圾采集裝置、垃圾儲存裝置、車身主體、控制系統(tǒng)、驅動系統(tǒng)、定位系統(tǒng)、動力系統(tǒng)組成,整個裝置是基于STM32 單片機的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以控制系統(tǒng)為中心,通過驅動單元為裝置提供動力,車身基本框架底部采用密封設置,為整個裝置穩(wěn)定漂浮在水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垃圾采集裝置參照自動扶梯原理,通過改良和升級原有的結構,最終借鑒采用循環(huán)梯級運動的原理,裝置各個系統(tǒng)相互配合實現水面垃圾的采集、傳送、儲存,從而完成水面垃圾的清理工作[2]。
循環(huán)梯級的結構參考了自動扶梯原有的結構,并且在原有的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和改進,將原有的臺階更換為V 截面的垃圾收集單元,下端刪除原有結構的水平移動端,更容易實現垃圾從水中分離,上端保留水平移動端,從而可以增加儲存結構體積,也更容易實現垃圾與收集單元的分離,使其更加適應水面垃圾采集工作。此結構在驅動電機的轉動下,實現整個結構的循環(huán)轉動,每個采集單元上方兩個輪子相連組成閉環(huán)由電機經過減速后直接驅動,下側輪子在軌道中不同的位置可以更改每個采集單元不同的角度,采集單元從在水下繞圓周旋轉150°,在旋轉過程中將垃圾從水面進行采集,采集后沿著軌道進行運行,直到運行至儲存結構上方,采集單元繞圓周運動旋轉,由于重力作用,每個采集單元垃圾脫落,完成一次的垃圾清理工作。在驅動裝置提供動力下,循環(huán)往復在規(guī)劃的既定路線下完成指定區(qū)域的垃圾清理工作,見圖1。

圖1 循環(huán)梯級結構示意簡圖(不含驅動裝置)
垃圾儲存結構使用鋁型材搭建,為了方便垃圾的清理工作,將垃圾儲存結構通過快拆裝置安裝在裝置框架上,從而提升垃圾清理的效率。
框架采用鋁型材進行搭建,鋁型材通過角碼可以快速連接,同時能夠降低總體成本,減少制造、加工、組裝時間,還可以使各種裝置在框架上安裝簡單,通過T 型螺母緊固,方便拆裝。考慮在陸地上移動方便,框架安裝四個萬向輪方便移動。在框架底部四軸固定氣包,為裝置在水中工作提供浮力,為穩(wěn)定工作提供保障[3]。
1.4.1 主控芯片選擇
主控芯片采用STM32F103RCT6 為Cortex-M3 內核,MCU 運行頻率最高達72 MHz,程序存儲器容量是256 KB,程序存儲器類型是FLASH,RAM 容量為48 K、多種外設、USB 接口和CAN。此系統(tǒng)中,主控芯片主要任務為讀取姿態(tài)傳感器IMU 數據、GPS 數據、遙控器信號、為驅動裝置提供驅動信號,因此此款芯片性能可以滿足使用要求。
1.4.2 動力驅動系統(tǒng)選擇
考慮到工作環(huán)境的復雜性,本次動力元件全部使用步進電機提供動力,步進電機是一種將電脈沖信號轉換成角位移或線位移的電動機。每輸入一個脈沖信號,轉子就轉動一個角度或前進一步,其輸出的角位移或線位移與輸入的脈沖數成正比,轉速與脈沖頻率成正比。根據裝置大小以及實際運行功率需求,最終選擇雷塞86CM85D 開環(huán)步進電機,此電機最大輸出扭矩8.5 Nm,額定工作電流為6 A,步進電機驅動器最終選擇M860D 開環(huán)步進驅動器,內置平滑濾波功能電流峰值最高可達7.2 A,同時具有參數自動整定功能,精密電流控制減少電機發(fā)熱,并且具有過流過壓保護功能。
1.4.3 GPS 模塊以及姿態(tài)傳感器IMU 選擇
GPS 模塊選擇為AT6558R 定位模組BD-280ZR,模組水平定位精度2 m,通過TTL 電平,使用NMEA-0183 協(xié)議進行數據傳輸,最高可支持波特率921 600 bps, 數據更新頻率1 Hz~10 Hz,滿足使用需求。MPU9250 內部集成有3 軸陀螺儀、3 軸加速度計和3軸磁力計,輸出都是16 位的數字量;可以通過集成電路總線(IIC)接口和單片機進行數據交互,傳輸速率可達400 kHz/s。陀螺儀的角速度測量范圍最高達±2000(/s),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響應特性。加速度計的測量范圍最大為±16 g(g 為重力加速度),靜態(tài)測量精度高。磁力計采用高靈度霍爾型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磁感應強度測量范圍為±4800 μT,可用于對偏航角的輔助測量。
MPU9250 自帶的數字運動處理器(DMP:Digital Motion Processor)硬件加速引擎,可以整合九軸傳感器數據,向應用端輸出完整的9 軸融合演算數據。
有了DMP,我們可以使用InvenSense 公司提供的運動處理庫(MPL:Motion Process Library),非常方便的實現姿態(tài)解算。
1.4.4 無線通訊模塊選擇
無線通訊模塊選擇為HC-05 藍牙模塊,藍牙HC05 是主從一體的藍牙串口模塊,簡單的說,當建立連接,兩設備共同使用一通道也就是同一個串口,一個設備發(fā)送數據到通道中,另外一個設備便可以接收通道中的數據。藍牙通訊方便快捷,可以通過手機等便攜設備進行通訊。
1.4.5 程序設計
裝置啟動后,初始化并檢查各個傳感器狀態(tài),初始化完成后等待任務下發(fā),通訊裝置接收到任務后,通過讀取姿態(tài)傳感器IMU 和GPS 模塊數據得到當前所處位置和姿態(tài)信息,讀取當前任務,從而實現路徑規(guī)劃,最終實現水面垃圾清理工作,完成最終工作后,并自動回到原點。
見圖2。

圖2 工作原理圖
裝置啟動后,接收到工作任務后,默認打開梯級循環(huán)機構驅動電機,每一個采集單元從水面采集垃圾(見圖3),每個垃圾采集單元配備三個輪子,上測輪子沿著固定軌道完成整個裝置的旋轉往復運動,下測輪子隨著軌道的變化,繼而繼而可以改變每個垃圾采集單元的旋轉角度(見圖4),完成垃圾的自動卸載至儲存箱。通過循環(huán)往復自動實現垃圾收集、存儲和再收集。主控系統(tǒng)通過讀取當前任務路線,讀取姿態(tài)傳感器IMU 和GPS 模塊數據,獲得當前運行狀態(tài)和運行方向,通過不斷修正位置從而完成路徑規(guī)劃,實現指定水域的垃圾清理與儲存任務,當任務完成或垃圾儲存裝置裝滿之后自動回到原點,完成任務或清理儲存垃圾后繼續(xù)執(zhí)行任務從而直到最終任務完成[4]。

圖3 采集單元轉運狀態(tài)

圖4 采集單元卸載狀態(tài)
實際運行過程中,發(fā)現垃圾收集單元從水中采集時垃圾容易脫落,導致每個采集單元實際垃圾采集量偏少,其次在運送過程中垃圾也容易脫落。為此,我們改良每個垃圾采集單元,更改其采集單元外觀,將底部角度變小,由于重力作用,防止垃圾在傳送中脫落其次,也更容易從水中采集出垃圾,見圖5。

圖5 優(yōu)化后的采集單元
由于GPS 定位精度誤差在2 m 以內以及磁力計陀螺儀存在噪聲誤差,單純依靠GPS 工作或者磁力計陀螺儀勢必會帶來較大誤差,因此我們通過結合陀螺儀數據進行路徑規(guī)劃與單獨使用單一數據進行對比,首先我們將裝置在道路上進行實地測試,通過對比實際運行軌跡與設定軌跡(直線),進行三次對照組測試實驗分別單獨使用GPS、磁力計陀螺儀和將GPS 與磁力計陀螺儀數據融合得出了下面三組實驗數據。此次實驗選定9 m 直線,每運行1 m 數據采集一次,共采集9 次。采集數據見表1,通過對比可以明顯得出融合數據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減小偏差。

表1 不同數據下與設定直線的偏差(cm)
通過裝置機械結構、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并結合實際制作過程中所遇見的問題,我們改良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工作環(huán)境在水面上,必須優(yōu)化控制系統(tǒng),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控制系統(tǒng)由于水引起的短路和其他不穩(wěn)定情況的產生。其次,優(yōu)化傳動機構,將鏈傳動更換為帶傳動,從而防止由于水面工作導致鏈條生銹造成傳動系統(tǒng)不穩(wěn)定。最后,增加控制系統(tǒng)的抗干擾性和穩(wěn)定性,通過讀取各個傳感器數據對裝置工作狀態(tài)進行預估,從而保護好裝置,以免由于硬件問題裝置繼續(xù)工作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5]。
本研究主要介紹了一種適用于海洋垃圾采集、存儲為一體的海洋垃圾清理裝置。提出了一種基于循環(huán)梯級的新型機構,在原有自動扶梯結構基礎上進行優(yōu)良改進,更加適應垃圾清理工作。通過機械結構與優(yōu)良控制系統(tǒng)的緊密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清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