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新生兒嚴重的消化道急癥,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中,NEC 的發病率約2%~5%,根據不同出生體重統計,NEC 的病死率分別高達20%~30%(極低出生體重)和30%~50%(超低出生體重),目前已成為NICU 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NEC 早期可出現腦室周圍胞質軟化、灰質成熟延遲等現象,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腦損傷[2]。相關研究顯示,腦損傷不僅增加病死率,還可導致存活患兒精神運動發育遲緩,導致遠期生長發育落后[3]。Niemarkt 等[4]研究也證實,NEC 患兒即使存活后,仍伴有較高的神經發育障礙風險,一定程度上導致全身機能減退,不利于新生兒遠期發育。因此,積極預防腦損傷發生對NEC患兒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顱腦MRI雖是鑒別腦損傷的有效方法,但對于腦損傷的預防及預后評估有限。仍需找出影響NEC患兒腦損傷發生的影響因素并采取措施預防,可為新生兒生長發育建立安全保障。鑒于此,本研究將著重分析NEC患兒發生腦損傷的影響因素,為降低NEC腦損傷發生風險提供數據支持,以便于制定早期防治措施,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60 例NEC 新生兒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符合《實用新生兒學(2011 版)》[5]中NEC 診斷標準。(2)發病日齡為產后28 d內。(3)均為早產兒。(4)均在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消化道畸形。(2)合并腸梗阻。(3)合并新生兒呼吸窘迫。(4)合并先天性心臟病。(5)合并家族遺傳性疾病。(5)產婦合并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本研究符合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條例及規定。
1.2.1 腦損傷評估方法及分組方法 查閱病例資料,統計資料中新生兒腦損傷發生情況,評估方法:所有新生兒均行顱腦MRI檢查,根據MRI白質和灰質進行評估,白質≥7 分或灰質≥5 分即為MRI 陽性,表明發生腦損傷,反之視為無腦損傷。將發生腦損傷新生兒納入發生組,未發生腦損傷新生兒納入未發生組。
1.2.2 資料收集 查閱病例資料,統計新生兒及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新生兒日齡、性別(男、女)、分娩時孕周、出生體質量、產婦年齡、分娩方式(剖宮產、陰道分娩)、合并腸穿孔(是、否)、NEC 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喂養方式(母乳喂養、人工喂養)。
1.2.3 實驗室指標 查閱資料,統計研究中所需的實驗室指標,主要包括:血清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白蛋白(ALB),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E)、血小板計數(PLT)等。檢測方法如下:入院后,抽取新生兒次日晨間外周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速度分離血清(離心半徑為10 cm),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廣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EH8300),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PCT、CRP、ALB 水平,試劑盒購自北京貝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NEC 新生兒腦損傷發生情況 共收錄的60 例NEC 新生兒中,24例發生腦損傷,發生率40.00%(24/60)。36例未發生腦損傷,占60.00%(36/60)。發生組和未發生組一般資料比較,發生組NEC分期,Ⅲ期占比多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其他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發生組和未發生組一般資料情況
發生組血清PCT、CRP 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ALB、WBC、PLT、NE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發生組和未發生組實驗室指標情況
將表1 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作為自變量納入,見表3。將NEC 新生兒腦損傷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1=發生,0=未發生),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PCT、CRP 水平升高,NEC分期為Ⅲ期、合并腸穿孔是導致NEC新生兒發生腦損傷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說明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
NEC 是影響早產兒預后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病情加重可并發腹膜炎、腸穿孔、臟器衰竭等,甚至引發腦損傷,增加病死率[6]。因此,積極找出影響NEC患兒腦損傷的影響因素,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兒預后。魏慧等[7]研究顯示,110 例NEC 患兒中,49 例發生腦損傷,發生率約44.55%。本研究結果顯示,60 例NEC 新生兒中,腦損傷發生率為40.00%,表明NEC 新生兒發生腦損傷率較高,探究其中影響因素至關重要。
本研究為探究NEC新生兒發生腦損傷的影響因素,以便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PCT、CRP 高表達,NEC 分期為Ⅲ期、合并腸穿孔是導致NEC 新生兒發生腦損傷的影響因素。PCT:PCT 屬于降鈣素前體,是用于反映感染程度的特異性指標,現已被證實與諸多感染性疾病有關,參與感染的進展及預后[8]。PCT水平升高反映機體存在嚴重或多重感染,此時可能出現膿毒血癥甚至感染性休克,是誘發腦損傷的高危因素[9]。因此,臨床需監測PCT 水平變化并控制感染程度,以期降低腦損傷發生風險。CRP:CRP 作為目前常見的急性期蛋白,是反映炎癥程度的生物學指標,目前CRP已被證實參與NEC 的病情進展,且不同分期的NEC 患兒血清CRP 存在顯著性差異[10]。相關研究顯示,NEC患兒血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嚴重升高,炎癥反應可破壞腦血管自主調節功能,導致腦血流減少,增加腦細胞缺血、缺氧風險,最終引發腦損傷[11]。因此,血清CRP 表達可通過促進NEC 病情進展而導致腦細胞損傷,從而增加腦損傷風險,臨床需積極給予抗炎治療改善CRP 水平,以期降低腦損傷發生風險。NEC 分期為Ⅲ期:NEC 分期為Ⅲ期表明患兒病情較重,預后差,此時可出現大量炎癥因子釋放,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損傷發生風險[12]。此外,NEC Ⅲ期還可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全身癥狀,直接影響腦部血流或增加中毒性休克風險,進而增加腦損傷發生率[13]。對于NEC 分期為Ⅲ期患兒應密切監測其24 h病情,同時應選擇更加安全的治療方案,延緩病情進展,以期預防腦損傷發生。合并腸穿孔:腸穿孔作為消化科常見的急腹癥,可導致腸內容物外漏至腹腔,從而誘發腹腔感染[14]。歐陽學認等[15]研究顯示,NEC 合并腸穿孔可增加全身炎癥反應、膿毒癥、感染性休克等發生風險,對腦血管、腦組織造成嚴重影響,最終導致腦損傷。因此,臨床對于合并腸穿孔新生兒應立即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抗生素降低感染風險,改善腹腔環境,從而降低腦損傷發生風險[16-18]。
綜上所述,NEC 新生兒腦損傷發生率較高,血清PCT、CRP 水平升高,NEC 分期為Ⅲ期、合并腸穿孔是導致NEC新生兒發生腦損傷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