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霞,李莎莎,田小翠,徐 銘,梁澤平,吳美慧
1.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色醫學中心護理部,重慶 400042;2.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重慶400042;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重慶 400042
勝任力是指任何可被測量,且能區別工作中表現優秀者和表現平平者的個人深層特征,包括動機、特質、態度或價值觀、知識、技能等[1]。勝任力模型被視為人力資源各項管理職能的基礎,可以全面提升組織的競爭力。《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2]指出,要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環節,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從國家宏觀層面強調了臨床護理教學實踐和臨床護理教師崗位勝任力的重要性。高質量的教學始于高質量的教師,臨床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崗位勝任能力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態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3]。因此,挖掘護理師資領域的勝任力研究,提升臨床護理教學質量成為護理研究者們關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通過對我國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的相關文獻進行計量學分析,探究該領域研究的現狀、趨勢和瓶頸,以期為勝任力理論在臨床護理教師領域的后續研究和應用提供參考。
采用主題詞關鍵詞檢索法,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檢索文獻。以“勝任力/核心勝任力/核心能力/勝任能力/勝任特征”“臨床護理”“教師/老師/導師/師資”為檢索公式,檢索日期從各數據庫建庫始到2019 年12 月31 日。具體的檢索步驟如下:(1)運用上述數據庫,將檢索到的相關文獻根據題目、摘要及關鍵詞進行分析,以明確文獻檢索的全部關鍵詞。(2)“Competency”傳入中國被翻譯成多種不同的詞語,通過對勝任力相關文獻[4-5]的分析,確定主題詞“Competency”的不同譯詞有“勝任力/核心勝任力/核心能力/勝任能力/勝任特征”。
采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 3.2 對文獻進行導入和分類,通過軟件的查重功能剔除重復文獻,根據關鍵詞、摘要及內容初步篩選文章,最終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獻88篇。將納入的文獻從年份變化、期刊分布、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對象等方面進行分類、信息提取和計量學分析。
納入標準:主題圍繞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類型為期刊論文或學位論文。排除標準:會議論文,非學術類文獻,重復發表的文獻。
我國最早發表的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是1994 年由Choudhry[6]所作、我國學者張雪君翻譯成文,而對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的研究是從2005 年由侯曉靜等[7]展開,研究者運用調查問卷法、德爾菲函詢法初步構建臨床護理教師核心能力評價模型。2005—2011年,我國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相對較少,處于探索階段。2012—2016年,勝任力理論在臨床護理師資領域的研究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和探索,文獻發表數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16年發表數量最多,見圖1。

圖1 我國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年份變化
88 篇文獻中,包括學位論文16 篇(18.18%),期刊論文72篇(81.82%),分別發表在國內38種期刊上,載文量排前三位的期刊分別是《護理研究》13篇(14.77%),《中華現代護理雜志》8 篇(9.09%),《解放軍護理雜志》和《護理學報》各4篇(4.55%)。
對88篇文獻按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其中,主要內容為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或模型構建的文獻有29篇,其次是調查臨床教師勝任力水平及影響因素的文獻,共23篇,測評工具的開發研制發表文獻僅2篇,見表1。

表1 我國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研究內容分類
根據研究方法將文獻歸納為7 類,運用調查研究法的文獻數量最多,其次是綜合法和文獻研究法,見表2。我國研究者在構建勝任力模型時普遍運用深入訪談法或行為事件訪談法初步擬定基本框架,同時多采用德爾菲咨詢法修改、確定各指標條目,部分研究者或再用問卷法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穩定性,或再用層次分析法(AHP)賦予各指標權重,見表3。

表2 我國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文獻研究方法分類

表3 不同執教層次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一級評價指標及權重
文獻中按執教層次歸類,未區分執教層次69篇,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層次教師各9 篇,中等職業教育教師[8]1 篇;按執教專科歸類,探討專科護士臨床帶教老師勝任力共8篇,其中重癥醫學科3篇,急診科2篇;按執教地點分類,在校專職與臨床兼職護理教師對比研究8 篇,其中探討“雙師型”或“雙師素質型”教師勝任力6 篇。此外,葛煒等[9]運用現象學研究法對10 名具有國際化教學背景的護理專家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構建國際化護理教師崗位勝任力模型。
從研究方法分析,該領域定量研究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問卷法、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情景判斷測驗法,定性研究法包括行為事件訪談法(BEI)、深入訪談法、現象學研究,其中質性與量性相結合展開勝任力研究的文獻占比為27.27%。這提示我國臨床護理師資勝任力研究方法還不夠系統,需更加多元,建議今后研究者注意科學結合質性與量性的研究方法展開相關研究,如卞麗芳[10]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結合深入訪談法和開放式問卷法初步擬定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模型框架,最后運用德爾菲法確定模型的各條目及權重。國內研究者可借鑒國外相關成果,適當增加混合性研究設計,提高研究質量,促使臨床教師勝任力的全面提升。
世界衛生組織在《護理教育者的勝任力》[11]中提出,護理教育者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識、技能、情感領域,并指出護理教育者不僅應具備知識和技能,還應重視人格、道德、價值等個體層面因素對護生的影響。國外相關研究也表明,對護生的情感需求、尊重與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視具有重要意義[12-13]。McIntosh 等[14]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多面性,臨床護理教師應具備榜樣作用、熱愛護理及教育工作等素質,同時指出,臨床技能、適應和融入團隊是學生最需要支持的方面。本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往往將重心放在對待不同個體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上。如有研究構建的本科生帶教老師勝任力模型[15],一級指標分別為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基本未涉及自我概念、特質等深層次的勝任特征。姚鑫倩[16]則較為完整地把握勝任力各項內涵,增加了關愛、自我概念等維度。知識和技能容易測量和發現,也是相對比較容易改變和發展的勝任特征,但那些難以測量的深層特征才是個人驅動力的主要部分和人格的中心能力,可以預測個人工作上的長期表現,也不易受到外界影響而改變[17]。今后的研究中應注意挖掘動機、特質等勝任力的深層次因素,并將勝任力運用于績效考核等實踐中,提高臨床護理教育質量。
從執教層次分析,碩士研究生導師勝任力指標體系均包括護理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3 個維度,且臨床專業能力指標權重均居第一,本科生層次教師勝任力的專業能力指標權重均位第一。但本科生師資及碩士研究生導師勝任力的其他指標權重尚不明確統一,有待進一步探明。從執教地點分析,于雯等[18]研究發現,臨床帶教老師勝任力得分明顯高于高校專職教師,而樸海善等[19]的研究顯示,專兼職護理教師整體在個人特質、師生關系、人際溝通、價值觀、工作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兩者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與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事業迅速發展、護理教師水平普遍提高有關,這也與勝任力具有動態性的特征相符,勝任力會隨著個體的年齡、崗位能級以及組織環境等變化發生轉變。這提示我們應注意勝任力的動態發展特征,研究中應綜合考慮醫療模式、護理教育發展及臨床護理實踐工作等因素的特點[20]。從專科角度分析,《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2]提出,要加強專科護士隊伍的培養,學者們逐漸展開專科領域的勝任力研究。雖然勝任力師資研究已涉獵重癥醫學科、兒科、急診科等多個專科,但文獻數量不多,提示該領域的研究對象仍需拓展,如精神科、社區護理等尚未涉及,并充分結合研究對象的具體崗位分析,實行“人崗匹配”“人—組織匹配”的合理管理,以實現組織發展和人才發展的共同目標。
目前我國臨床教師勝任力測評工具開發與研制的文獻僅有2 篇。葛春璐[21]采用深入訪談、現象學研究法制定了臨床護理教師的學生評價量表,潘靖菁[15]在漢化NCTEI[22]的基礎上,研制了“本科護生臨床帶教老師核心能力評價表”。分析文獻內容發現,“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CIRN)”[23]是運用最多的一項測評工具,但CIRN主要是指臨床教師作為護士所需具備的能力,往往忽視其作為教師所需要的核心能力,選擇科學合理的測評工具十分重要,有利于收集有效的相關數據。因此,今后有待結合我國臨床護理教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發更為科學實用的測評工具,涵蓋帶教老師作為執業護士和教師的綜合素質,以便更準確、更全面地評價和考核臨床教師勝任力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提升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的措施研究共13 篇,其中近3 年基于勝任力的培訓研究就有8 篇,表明我國學者開始逐步探索護理師資勝任力的應用。國外相關師資培訓開展較早,美國采用導師制教學模式[24],臨床護理教師由學院老師直接在臨床工作中進行相關的操作培訓和經驗積累,且學歷要求博士及以上。加拿大、南澳洲等國家地區采用臨床教學模式[25],由自愿擔任護理教師且有能力的臨床護士擔任,并在各大高校進行相關的教學培訓。近年來隨著護理教育的發展,我國學者探索了“雙師型”護理教師培訓模式[26],構建了基于勝任力的臨床護理師資培訓大綱[27],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研究結論多偏向籠統抽象,培訓內容和考核標準各異,難以直接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導致培訓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們應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教師準入標準,并構建系統規范的培訓模式及考核方式,以準確評估和確保培訓效果。
綜上所述,今后的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研究應結合我國國情,完整把握勝任力的各項內涵,多種研究法科學結合。同時,可將勝任力作為描述和考核護理教師的工具,構建科學的臨床護理教師準入標準和規范化培訓考核模式,全方位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的崗位勝任力,提高臨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