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燕 李墨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M)主要是因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并被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所致,可導致異常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結腫大、肝腎功能受損等,嚴重危害患兒健康[1]。目前,阿昔洛韋等抗病毒治療是IM 主要療法,可抑制EBV復制而起治療的作用,但其臨床療效一般,停藥后易導致復發,故如何提高療效是人們關注的熱點[2]。而重組干擾素α-2b 是一種免疫調節因子,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已被應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療中,且療效良好,但關于其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小兒IM 的研究報道較少[3]。對此,本研究對IM 患兒給予重組干擾素α-2b 聯合阿昔洛韋治療,探討其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無錫市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IM 患兒108 例。(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文獻[4]中IM 診斷標準;②年齡1~14 歲;③無精神病史;④無重組干擾素α-2b、阿昔洛韋過敏史。(2)排除標準:①嗜血細胞綜合征、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疾病;②肝炎病毒、巨細胞等感染性疾病;③心、肝、腎等功能不全;④入院前3 個月有免疫、激素、抗感染、放化療等治療史。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α-2b 組(n=54)和阿昔洛韋組(n=54)。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阿昔洛韋組給予阿昔洛韋(生產廠家:海南利能康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451,規格:10 mL∶0.25 g)5 mg/kg+0.9%氯化鈉注射液(生產廠家: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3202,規格:100 mL)100 mL靜滴,1.5~2h滴完,3 次/d,每次間隔8 h,共治療10d。α-2b 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重組干擾素α-2b(生產廠家: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160001,規格:180 μg∶0.5 mL)2 μg/kg+0.9%氯化鈉注射液4 mL經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2 次/d,共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癥狀、免疫功能、治療效果、復發及不良反應。(1)臨床癥狀。比較兩組退熱、肝脾回縮、淋巴結縮小、肌酶復常時間。(2)免疫功能。于治療前、治療后1 d取空腹肘中靜脈血3 mL,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3)治療效果。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3 d 內,臨床癥狀基本緩解,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5%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5%~10%為有效,未達上述條件為無效[5]。(4)復發。隨訪6 個月兩組復發情況(即經臨床癥狀、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顯示,有EBV 感染及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腎功能受損等癥狀,白細胞分類中淋巴細胞>50%或5.0×109/L,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10%或1.0×109/L)。(5)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瀉、乏力、嗜睡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 α-2b 組退熱、肝脾回縮、淋巴結縮小、肌酶復常時間均短于阿昔洛韋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比較[d,()]
2.3 兩組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較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d,兩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且α-2b 組CD3+、CD4+、CD4+/CD8+均高于阿昔洛韋組,CD8+低于阿昔洛韋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療效比較 α-2b 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阿昔洛韋組(χ2=6.000,P=0.014),見表4。

表4 兩組療效比較[例(%)]
2.5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6 個月,α-2b組復發率為1.85%(1/54),低于阿昔洛韋組的14.81%(8/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39,P=0.015)。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28,P=0.567),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IM 是小兒的常見病、多發病,EBV 感染會使T 淋巴細胞活化而引起急性淋巴組織增生,外周血涂片可見異型淋巴細胞,若未及時有效治療,可引起頸部淋巴梗阻周圍組織,如氣道、肝、脾等,嚴重者可致死[6-7]。目前,IM 尚無特效療法,主要以對癥抗病毒治療,其中阿昔洛韋是臨床常用的抗病毒藥,屬核苷酸抗病毒藥物,可阻斷脫氧鳥苷三價磷酸鹽與DNA 聚合酶的結合而抑制EBV 分裂期DNA 輔酶合成,并可誘導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激活JAS-STAT 等信號通路,增加細胞的抗病毒能力,從而對EBV 產生抑制作用[8-9]。但在臨床治療中,阿昔洛韋會對宿主DNA 輔酶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其對宿主免疫功能無改善作用,且受個體、病情差異等影響,易導致部分病患療效欠佳[10-11]。有研究顯示,重組干擾素α-2b 是有調節機體免疫作用的多功能蛋白,可增強吞噬細胞、單核細胞活性及調節免疫監視、防御、穩定功能,在病毒性疾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療效[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α-2b 組退熱、肝脾回縮、淋巴結縮小、肌酶復常時間均短于阿昔洛韋組,治療后1 d,兩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且α-2b 組CD3+、CD4+、CD4+/CD8+均高于阿昔洛韋組,CD8+低于阿昔洛韋組(P<0.05)。表明重組干擾素α-2b 聯合阿昔洛韋可改善IM 患兒臨床癥狀、免疫功能。同時,α-2b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阿昔洛韋組(P<0.05)。表明在阿昔洛韋治療IM 患兒中,聯合重組干擾素α-2b可提高療效,此與陳勇等[14]研究顯示聯合免疫功能調節治療可提高小兒IM 療效的結論基本一致。這可能由于阿昔洛韋可抑制IM 患兒體內EBV 復制,減少了EBV 對T 淋巴細胞的異常活化作用,進而減輕了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了患兒免疫功能,起治療的作用。但可能由于阿昔洛韋對IM 患兒DAN聚合酶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EBV 感染會造成IM 患兒免疫功能紊亂,并使CD8+等免疫殺傷/抑制細胞大量增殖及會大量消耗CD3+、CD4+等免疫調節細胞,造成免疫抑制;加之IM 患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最終造成部分患兒療效欠佳[15-16]。而重組干擾素α-2b 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誘導分化等多種功效,可增強T 和NK 細胞的活性,并可誘導細胞產生酶活性的抗病毒蛋白,進而強化機體對病毒的清除作用,還可增強吞噬細胞、單核細胞活性而遏制病毒的侵襲及感染[17-18];因此本研究聯合重組干擾素α-2b 治療可能進一步改善IM 患兒免疫功能,提高了機體對EBV 的防御能力及殺傷能力,調節了EBV 所致的免疫紊亂狀態,有利于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高了臨床療效。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隨訪6 個月,α-2b 組復發率低于阿昔洛韋組(P<0.05)。表明重組干擾素α-2b 聯合阿昔洛韋可減少IM 患兒復發,進一步說明了該療法具有良好的療效。這可能由于阿昔洛韋對IM 患兒免疫功能無顯著的調節作用,且其對EBV 復制的抑制效果存在個體差異,加之患兒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導致部分患兒復發[19-20]。而本研究聯合重組干擾素α-2b 治療中,可能由于不僅增強了IM 患兒機體對EBV 的清除能力,提高了治療效果,還有效調節了患兒的免疫功能,尤其是調節了機體免疫對EBV 的監視、防御、穩定功能,有利于減少IM 復發。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由于治療中遵從了重組干擾素α-2b 的用法用量,且用藥時間不長,故未顯著增加惡心、腹瀉、乏力、嗜睡等的發生率,表明在阿昔洛韋治療IM 患兒中,聯合重組干擾素α-2b 的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重組干擾素α-2b 聯合阿昔洛韋可改善IM 患兒臨床癥狀、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療效,且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