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公宣
為解決基層基礎工作中存在的任務千頭萬緒、考評不夠客觀、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公安分局依托“公安大腦”建設,研發融合多部門動態數據的“基礎數字方艙”平臺,推進基礎管控數字化、標準化、合成化建設,有效解決了社區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樣”的問題,為派出所回歸主業賦能增效。
“基礎數字方艙”平臺將人、地、物、事、房屋、企業、場所、行業信息全量匯聚、動態更新,打通與各鄉鎮(街道)、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通道,累計存儲數據380萬余條,確保隨時調用、服務實戰。“平臺還開發了‘云入戶’模塊,社區民警通過下社區入戶走訪,線上數據與線下數據可以進行有效碰撞,確保數據真實有效。”鹿城區公安分局基層基礎大隊大隊長滕自立介紹說。
數字化為社區民警標準化作業提供了基礎。“基礎數字方艙”平臺改變了以往基礎任務多頭下達的情況,所有與社區民警有關的任務通過方艙“一鍵智達”。平臺以“融”警務為核心,建立任務準入機制,統一基礎管理歸口,匯集、梳理、整合人口、治安、禁毒、刑偵、反恐、信訪、出入境等七大警種基礎管理職責,依托“一鍵派單”模塊,按照“周、月、季”周期性及臨時性的任務清單,實時下發到社區民警移動警務終端,規范、量化社區警務,并建立反饋評價體系,形成“任務派發——工作反饋——評價考核”的整體工作閉環。
“好多年輕社區民警剛接手社區工作,容易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現在社區民警的任務清單,都會以派單的形式實時下發到警務通,我們只需要打開警務通,就能知道自己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區民警鄭文宣說。
同時,“基礎數字方艙”平臺還將社區治安要素、警情態勢、風險預警、任務清單、工作進度都實時一圖展示,創設“靶向預警”模塊,對鹿城區120個社區的發案、治安要素管控、流動人口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賦分,進行實時綠、藍、黃、紅四色預警,指導轄區派出所開展精準“病灶”治理。
2022年,溫州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問題村居”專項整治,仰義街道沿江一社區因警情高發,一度成為治安亂點,被平臺紅色預警。之后,仰義派出所對癥下藥,開展為期6個月針對性集中整治后,社區110總警情下降29%、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5%,整治效果明顯。
目前,“基礎數字方艙”平臺已下發基礎任務124項1.2萬余條,推送預警通報17期,產生黃色、紅色預警社區24個,推動派出所回歸主業成效顯著,全區刑事治安警情、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分別同比下降15.21%、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