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文勇

廣東惠陽是“北伐名將、抗日英雄”葉挺將軍的故鄉,“鐵軍精神”深深刻在惠陽人的骨血中。淡水,作為惠陽的行政中心,亦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孕育出清末“鐵筆御史”鄧承修、革命烈士鄧仲元等先輩名人。
淡水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一級公安派出所,現有民警24名、輔警31名。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全國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作為惠陽中心城區最早成立的2個派出所之一,淡水所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先進英模。他們中,有舍生忘死的“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范”彭寶林(電影《警魂》原型),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瞄準罪犯連開4槍將其擊斃;有“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中國好人”沈忠民,被群眾稱為“鐵人警察”的他以29載的從警歲月、偵破2000余宗案件、抓獲5000多名嫌疑人的驕人戰績踐行著人民警察的使命擔當……
近年來,淡水派出所圍繞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目標,按照“專群結合、警民共建”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和警務創新,將“好人”精神、“鐵軍”警隊與“楓橋經驗”相結合,強力推進惠州特色“一村(居)一警”工作機制落地生效,真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近三年,轄區刑事、治安警情以兩位數的幅度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從2018年的全區第4名上升至2020年的全區第一,社會治理更加深入基層,公安工作更加服務為民,平安建設更加持續穩固。

送證上門
走進淡水派出所,刻在墻上的幾行字引人注目:承葉挺鐵軍精神、錘煉堅定之志;承彭寶林英勇精神,磨煉忠誠之心;承沈忠民好人精神,聚合實干之力。淡水派出所聚焦“黨政認可、群眾滿意、民警幸福”的目標,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與推進政治建警相結合,以黨建促隊建,以傳承鑄警魂。
創新三堂主題黨課,“傳承鐵軍精神,錘煉堅定之志”,“傳承英模精神,磨礪忠誠之心”,“傳承好人精神,聚合實干之力”;通過講英模故事、游教育基地、看紅色電影、辦讀書會、過政治生日等特色黨建活動,激勵全體民警敢于喊響“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口號,使民警“紅色基因”日益彰顯,隊伍“軟實力”不斷提升。
民警石顯桃說,到淡水派出所工作的第一天,派出所墻上的這些話就深深烙在她的心里,這三種精神在淡水派出所立起一面鏡子,警示大家每日三省“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真的合格嗎?”把無形的精神化作有形的鞭策,激勵每一名民警知行合一、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對派出所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黨建文化室、廉政文化長廊等,以文筑魂、以文塑形。特別是注重回顧派出所從建所之初到創建全市 “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嶺南標桿警務室”、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和全國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光榮歷程,以所史教育為感召,激發全體民警斗志。同時,優化辦公環境,開辟閱讀室、文體活動室等區域,為民警輔警提供勞逸結合的工作生活環境。
一方面,常態化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的落實,建立“八小時以外”監督機制,警示教育常抓不懈,使全所民警、輔警時刻繃緊嚴守法紀、嚴格自律這根弦,確保隊伍“零違禁”、“零違紀”。另一方面,建立典型選樹、祝賀慰問、政治生日等激勵制度,善待“老黃牛”、挖掘“新力軍”,幫助民警、輔警解決子女入學、就醫等綠色通道,提升了隊伍凝聚力、歸屬感。
以惠州市局、惠陽分局提供的執法規范培訓為支點,以所內“每周學習日”為平臺,狠抓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化執法理念,端正執法思想,加強業務學習,打牢執法為民的工作基礎。同時,健全執法制度,提高執法質量:首先改革警務運行機制,實現警力下沉,保障執法水平;其次落實執法責任,加強對民警執法工作的全方位監督,最后完善執法制度,規范執法行為,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淡水派出所執法行為規范》,有效推進了執法規范化建設。2017年以來,執法質量年年達標,執法公信力強,未發生重大執法問題和重大責任事故。
淡水派出所轄區面積2.3平方公里,是惠陽商業、教育、經濟的中心區域之一,常住人口3.9萬余人,流動人口1.5萬余人,日均最高人流量達到15萬人次。人流量大且復雜,加上轄區是典型的新舊城區結合點,居民們常常會為了爭搶車位或是一些生活瑣事發生糾紛。為了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淡水派出所積極開創“專群結合、多元共治”新局面,精細布網九大網格,建立矛盾糾紛“四級聯調機制”,凝聚多方力量構建“一團三隊三代表”多層次、立體化協調體系,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反詐宣傳

服務群眾
將社區民警組建成調解專班,充分發揮他們人頭熟、情況明、經驗足等優勢,專司其職,對癥施策,妥善化解。同時,根據社區特點,因人設崗,發揮專長。社區民警陳秋榮在該所扎根20多年,與老城區的商鋪、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近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環境整治中,商鋪居民對抗情緒較強,阻力大、矛盾多,陳秋榮天天上門入戶疏通思想、宣傳政策,確保了整治工作順利完成。
積極爭取黨政支持,依托“一村(居)一警”機制,建立由街道辦、派出所、居委會、社區組成的“四級聯調機制”,由所長兼任街道辦綜治中心副主任,社區民警掛任社區職務,將警務融入社區,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如對轄區壩尾街“釘子戶”李仕琛,所長黃文勇、村警丁春琳經常到李仕琛家中聊天談心,激發李仕琛作為一名老兵、老黨員的社會情懷,消除其抵觸情緒,用三個月的時間成功結束了這場長達七年的拉鋸戰。

入戶走訪
傳承全國愛民模范、全省優秀人民警察沈忠民同志在轄區的親民作風,讓全體民警、輔警學習“老沈精神”,在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教人,確保矛盾不激化、不上交。2020年以來,通過民警“提前”介入,主動“下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33起,現場化解408起家庭矛盾和鄰里糾紛,妥善調處42起勞資糾紛和傷害賠償等案事件,轄區實現矛盾糾紛可控率100%。
淡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國昌表示,有了“一村(居)一警”和“四級聯調機制”,派出所在街道提升綜合治理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民警真正下沉并融入基層社區,有了他們的深度參與,不論是調解糾紛還是開展各類整治行動,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淡水派出所轄區內共大型商場10家,中小學校13家,社會治安防控壓力不小。派出所領導班子認識到,只有不斷創新深化防控模式,才能更有力守護轄區平安。近年來,淡水派出所積極探索“3+”警務工作模式,全力守護轄區平安。
淡水派出所全面加快最小應急單元建設。目前,該所已完成第一批建設目標21個,其中13所學校、3家商超,5個重點單位全部建有應急單元點,整合群防群治力量147人,共開展31場次最小應急單元集中培訓,受訓人員約200人。各應急單元全部根據分局統一部署,設置標識牌,安裝警示燈,配發馬甲、袖章、帽子,落實“棍、盾、叉”標配,“八件套”選配,實現“四統一”建設規范,100%安裝一鍵報警裝置等。針對此前商圈警情頻發的問題,派出所從轄區9個商場抽出專職保安員20人組成“平安商圈巡邏小分隊”,全部統一管理、統一標識、統一培訓、統一巡邏,有效震懾了犯罪分子。去年國慶,盡管人流密集,但轄區商圈還是實現假期7天內“零發案”。
全面整合轄區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保安力量,建立聯動聯勤點9個,動員組織小區退休干部、清潔工、“紅袖標”治安志愿者等力量21支276人,并在駐村(居)民(輔)警、社區干部的共同帶動下,形成“信息聯采、治安聯巡、宣教聯動、矛盾聯調、隱患聯排、人員聯管”等協作共治機制。同時,將“微信+社區警務”納入社區民警的日常工作,分類建立行業微信群,將專項排查線索隱患與常態搜集情況信息有機融合,并及時在對應的行業微信群中予以播報提醒,確保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依托派出所勤務指揮室,積極研判轄區及周邊地區治安形勢,精準指導派出所巡防工作,截至2022年6月25日,轄區連續1599天實現街區雙搶“零發案”,2022年至今接觸性侵財類案件基本實現“零發案”。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惠瞳App、警務云App、智慧腦圖系統、數字警務系統建設,整合覆蓋轄區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攝像頭,率先組建無人機飛警隊,采用5G技術實現重大場景實時監控,助力警務反應達到“秒級”水準。2020年以來,精準破小案547起,重點打擊涉嫌詐騙團伙43個,及時勸阻1233人次,反詐App推廣安裝20萬人次。
淡水派出所堅持將“鐵人警察”沈忠民等優秀民警的“好人”精神貫穿工作之中,主動傾聽群眾聲音,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派出所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創新實施惠州特色的“一村(居)一警”警務機制,著力打通支撐實戰、服務便民、警民互融三個“最后一公里”。
加強“警務微信、微博、村警陽陽”服務功能,為群眾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建立天安警務室與30個社區警務服務臺,村警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辦百家事,實現“服務進家門、群眾少跑腿”。2022年以來,累計線上咨詢服務63600多次,業務辦理主動服務11200余次,獲得社會各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開展入戶走訪等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機短信、微信、Q Q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安全防范宣傳,既增強群眾防范意識,又促進警民關系。其間,派出所組建防電詐、保安全、重法治的宣講小組,聯合相關部門進居委會、進企業、進學校,開展“送法上門”活動800余場次,成功預警、阻止受騙群眾377人,涉及金額近百萬元。
堅持將“好人精神”貫穿工作之中,主動傾聽群眾聲音,幫助群眾解決難題,真正踐行“為了群眾、為民解憂”的楓橋理念。2020年以來,累計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1058件。2020年5月,村警葉曉東、李志廣在富景花園小區入戶走訪時,發現一戶人家小孩哭鬧動靜較大。經了解,該家中男主人因疫情失業,又丟失了身份證,短時間內無法再就業而產生家庭矛盾。對此,村警立即聯系戶政中隊,協調開辟“綠色通道”為其補辦證件,并為其牽線搭橋介紹工作,解決了這家的當務之急。淡水派出所全體民警一致表示,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承諾,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治安環境,增強轄區的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讓公安工作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