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路 朱會通 陳仁杰
王恩鵬,198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參加工作,現任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所副所長。先后獲評江蘇公安青春警星、全省政法系統忠誠衛士、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今年5月,王恩鵬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對群眾、對企業,他是熱心、真心、細心,時時放心不下,而唯獨對待他自己,總是一副讓人心生不忍的‘狠辣心腸’。”蘇州市吳江區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所所長孫曉峰談起同事王恩鵬時感慨道。從警14年,王恩鵬沖進火場時堅定的身影、雪中送炭時有力的雙手、破局紓困時智慧的眼神,在轄區居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與此同時,右肺三分之一鈣化、左腳舟狀骨骨折等傷病,也和他的榮譽勛章一起,成為了這位“拼命三郎”最閃亮的詮釋。
夏日已至,持續的高溫炙烤著大地,大家都已換上了清涼的夏裝,腳上穿著輕便、透氣的鞋子,唯獨一個身影格外特別,那就是穿著一雙高幫行軍靴的王恩鵬。
“他這可不是為了耍帥,而是因為有傷。”說到王恩鵬,和他同年入警,同被分配到西湖花苑社區的民警王成可謂知根知底。“他這傷,完全是走路走出來的。西湖花苑社區共1067戶,每一戶他都走到了,轄區情況搞得門兒清。”
后來走訪多了,王恩鵬的右腳踝一直扭傷,去醫院診斷的結果是右腳腳踝韌帶組功能喪失,醫生建議手術治療。然而他的答復卻很平實:“手術周期太長,太耽誤事了!”于是,王恩鵬采取了保守治療,抽出腳踝中的積液后,一直通過服藥控制傷情。同時,為了盡可能地保護腳踝,他常年穿上了高幫靴。
記得在一次走訪中王恩鵬得知,轄區張大媽自家的菜地里,晚上隔三岔五就被人把菜偷走,雖說沒多少錢,但老人家很心疼。當時轄區監控條件還比較差,調查了幾天都沒什么結果,于是王恩鵬跟自己較起了勁兒。每當他值班的時候,只要不出警,就一直開著警車、亮著警燈在菜地附近轉悠。如果輪到自己全夜班,王恩鵬就干脆把車停在菜地附近當起了護菜“稻草人”。差不多這樣巡守了幾個禮拜,偷菜的警情還真就消失了。從那以后,附近的居民也都認識了這位年輕的社區民警,每逢看到他一定是熱情相迎,還經常要送王恩鵬幾顆自家種的蔬菜嘗鮮。
今年2月初,王恩鵬又意外扭傷了左腳,但因戰“疫”需要,他一直未曾休息,直至3月初疼痛難忍,他抽空就醫時才發現,之前的“扭傷”竟是左腳舟狀骨骨折。然而,為了早日戰勝疫情,他打完石膏又堅持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直到單位給他發了“強制休息令”。哪怕休息在家,他還是會通過電話、微信進行工作安排、處理。
面對同事們的關心,王恩鵬卻說:“社區工作是走出來的,不能因為腳有傷就不做事了。每次少走點,多花點時間,總能走完的。咱要對得起這身警服,不能辜負群眾對咱的信任!”說這話時,王恩鵬的脊梁挺得筆直。
一米八六的大高個,壯碩的身材,白凈的面龐,說起話來輕言慢語,一副斯文的樣子。初見王恩鵬,很難將他與“救火英雄”聯系起來。然而在2012年,他沖進火場的三樓,從陽臺外側救下了被大火困住的女孩。2013年,他冒著生命危險,連續兩次沖進火場撤出兩個燒紅的煤氣瓶,后因體力不支而昏厥。危險解除了,王恩鵬卻因吸入過量煙塵,患上了沉積型肺炎,肺部留下了永久的鈣化灶,后來又演變成代謝綜合征。按照醫生的說法,未來的日子中,他隨時可能因為勞累而昏厥,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王恩鵬出生在軍人世家,父親和爺爺都是軍人。在部隊大院長大的王恩鵬,對制服有著別樣的情結與理解。“我爺爺說過,制服承載著榮譽,這份榮譽和它所代表職業的使命緊密相連,只有履行好使命才能對得起這份榮譽。”這是王恩鵬的爺爺對軍裝的理解,也是他對警服的理解。如今,爺爺和父親均已過世,但他們對于榮譽和責任的堅持,早已融入王恩鵬的血脈之中。
然而,身體的永久性傷痛并沒有停止他這位“拼命三郎”的腳步。“有個警情很棘手,有人坐在云梨橋外側面朝河面要跳橋。我們怎么勸,對方就是不肯下來!”2018年2月,所里的新警向王恩鵬打來了求助電話。云梨橋位于他所分管的社區范圍內,各方面情況他相對熟悉,雖然休息在家,但得知這種情況后他卻放心不下,便立刻起身驅車前往。
正值嚴冬,寒風凜冽,橋面離水面足足有30多米,情況已經愈發危急。王恩鵬翻過橋欄桿去勸導這名男子。沒想到男子忽然一把拉住了王恩鵬,整個人帶著王恩鵬滑下了橋!現場所有人的心仿佛都漏跳了一拍!只見他右臂死死拉住男子衣服,左臂緊緊鉤住鐵索,那男子整個人懸在半空,全身重量都掛在了王恩鵬身上。好在其他同事支援及時,這才將命懸一線的兩人拉了上來,那時的王恩鵬已經整個人都脫了力,仰躺在地上半天難以活動,左臂和脖子上也被勒出了深深的血印。

深入轄區學校開展安全防范宣講

深入轄區走訪群眾

疫情期間,王恩鵬在轄區高速路口向群眾進行政策解釋

在葉澤湖花苑警務室向來賓介紹社區警務工作創新舉措
王恩鵬的同事說,在他的身上就有一股勇勁兒,他敢自己綁上安全繩,徒手攀爬到百米高空的塔吊上處置警情。每當危難時刻,其他人還沒反應過來,往往他已經沖上去了。而對此,他堅定地說:“在那種場合,我是警察,容不得半點猶豫。我的所作所為要對得起這身警服!”
“來之前,聽同事說辦居住證要等15天,沒想到現場就辦下來了,這下就能趕上女兒打疫苗的時間了。”2021年9月18日下午,市民賀女士來到吳江開發區葉澤湖花苑社區警務室,現場為剛出生的女兒辦理了一張居住證。
“我們在葉澤湖花苑社區警務室試點引入了居住證制證機,只要符合條件,民警會為新市民現場制證,為的就是讓群眾少跑腿,讓服務更到位。”王恩鵬說。
王恩鵬所在的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所轄區人口約20萬,外來人口接近15萬,還有2000多家企業。擔任分管社區工作的副所長后,他便一直在思考如何為轄區企業和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能為轄區企業和群眾做一點事,是我的從警初心。”
帶著這樣的初心,王恩鵬總是竭盡全力攻難關、解難題。2020年12月,他以轄區內員工最多的企業為試點,成立吳江首家駐企警務室,引入政務服務自助一體機,10個大項70余個小項的個人業務可一機受理,省去了企業及員工辦理業務的來回奔波。
2021年,轄區一家企業訂單激增,員工數也從2000人激增至10000多人。一時間,企業內部警情尤其是電信網絡詐騙警情急劇上升。注意到這一情況后,王恩鵬將“駐企警務室工作法”帶入了這家企業,靠前給員工普及反詐知識。警務室“開張”首月,該企業的電詐警情就下降了70%。
“如今,我們的社區工作正在從‘汗水警務’向‘智慧警務’轉型。”王恩鵬介紹。近年來,他還在全區率先試點智慧小區建設,建立智能化防控新模式,轄區違法犯罪警情實現7年連降;創新矛盾糾紛“微、中、大”循環處置體系,實現調解效率和解放警力的雙贏;堅持數據賦能,開發“智匯e家”、出租房屋“旅館式”管理平臺和“智慧公寓”等新市民服務系統,創新出租房“星級化”管理模式,不僅讓轄區群眾居家安心、創業放心,還助力社區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6.7%。
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恩鵬勞模創新工作室”里,有這么一句座右銘:“要對得起這身警服。”這是王恩鵬常說的一句話,警醒自己要時刻用實際行動踐行從警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