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薇超,易芳敏,嚴小強
(萍鄉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萍鄉 337099)
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功能上的缺陷,給家庭帶來巨大傷害,同時也增加社會醫療體系的負擔[1]。胎兒先天畸形類型中腎臟異常較為常見,導致胎兒腎臟發育異常的原因比較復雜,可能與自身遺傳因素相關,也可能與孕婦生活習慣不良相關[2]。近年來,早孕期胎兒檢查愈發重要,提前對胎兒生長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可減少腎臟發育異常對胎兒及其家庭造成的不良影響[3]。臨床中,診斷早孕期胎兒腎臟發育異常的主要方式為超聲,分為常規超聲和高頻超聲兩種無創檢查技術。常規超聲盡管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因分辨率低,圖像清晰度不足,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存在一定限制和缺陷,而高頻超聲可以清楚地顯示圖像[3-4]。本研究運用高頻超聲對早孕期胎兒腎臟發育異常孕婦進行檢查,有效地提高了超聲檢查對早孕期胎兒腎臟發育異常孕婦的診斷準確率,同時可更好地為產科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選擇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療的早孕期胎兒腎臟發育異常孕婦60 例,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5.63±2.66) 歲,孕周(10.39±2.18) 周;觀察組孕婦年齡(26.18±3.17) 歲,孕周(11.58±2.09) 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參與此次研究的所有孕婦均處于早孕期,且均未出現妊娠期并發癥;所有研究對象的各項一般資料完整,檢查依從性良好,且均為單胎妊娠;經臨床證實所有胎兒均患有腎臟異常相關疾病;所有孕婦及其家屬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障礙的孕婦;多胎妊娠的孕婦;中途退出研究的孕婦;孕婦家屬情緒過于激動者。
檢查前確保孕婦膀胱處于排空狀態,取仰臥位,護理人員對孕婦講解檢查需要的必備步驟,降低孕婦的不安感,叮囑孕婦放平心態,放松呼吸,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檢查。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超聲檢查。選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Voluson E10型彩超儀;藥(械)準字:國械注進20152061495,北京菁美瑞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探頭為C5-2腹部凸陣探頭,頻率為2.0~3.5 MHz,檢查胎兒的頭、臀長、雙頂徑、股骨長,確定孕周,并對胎兒腎臟進行觀察。腎臟切面包括雙腎矢狀和橫切面及雙腎冠狀切面,橫切面需要同時有雙腎腎門結構及脊柱橫切面,檢查內容包含雙側腎臟位置、大小、回聲及雙側腎臟腎盂是否存在分離,并測量分離的多少。運用彩色多普勒觀察雙側腎動脈走行及血流充盈情況。
1.3.2 觀察組
采用高頻超聲檢查,探頭為高頻探頭L12-3,頻率為3.75~12.00 MHz。采用高頻探頭檢查胎兒的頭、臀長、雙頂徑、股骨長,確定孕周,觀察妊娠情況和胎兒腎臟情況。腎臟切面包括雙腎矢狀及橫切面及雙腎冠狀切面,橫切面需要同時有雙腎腎門結構及脊柱橫切面,檢查內容包含雙側腎臟位置、大小、回聲及雙側腎臟腎盂是否存在分離。運用彩色多普勒觀察雙側腎動脈走行及血流充盈情況。超聲檢查影像由責任超聲科醫師進行歸檔,與產科醫師協同研究,引產后與歸檔結果進行相互證實。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時間點:胎兒出生后6 個月對其進行計算,資料由2 人分別全部輸入,并最終核對、量化。
融合腎:雙腎在一側融合者為同側融合腎,在中線附近融合者稱為兩側融合腎,若雙腎下極在中線前方融合即為馬蹄腎。重復腎:一側腎臟增大,腎集合部位分為上下兩部分,且兩者不相通。盆腔異位腎:一側腎區未見腎臟聲像,盆腔內見腎臟聲像出現。多囊性腎發育:一側或雙側腎臟無正常形態,由大小不一的囊腫構成。
由指定的1 名或多名責任醫師采用電話隨訪或病例追蹤隨訪的方式,對兩組孕婦進行隨訪,隨訪至胎兒出生后6 個月,統計兩組胎兒的腎臟發育情況,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并比較兩種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檢測胎兒腎臟異常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胎兒雙側腎臟腎盂是否存在分離,若分離距離為10~15 mm,表示胎兒輕度腎盂分離;若分離距離為10~15 mm且伴隨腎盞分離,表示胎兒中度腎盂分離;若腎盂腎盞擴張,表示胎兒重度腎盂分離。
采用SPSS20.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
胎兒腎臟發育異常是我國胎兒先天性畸形疾病的常見類型之一,嚴重危害母嬰的身體健康[5]。在胎兒時期,若是腎臟功能異常,胎兒可以通過胎盤對機體內的代謝產物進行交換,不會對胎兒存活率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腎臟對維持新生兒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維持著機體內環境的穩定[6]。新生兒腎臟發育異常會導致腎臟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加強早孕期胎兒腎臟檢測、及時診斷和進行干預、保證母嬰的生命安全是臨床婦產科的目標之一[7]。
隨著醫療設備技術的快速發展,影像學技術是診斷胎兒腎臟發育異常的主要手段之一[8]。胎兒腎臟在孕婦懷孕9 周時便可顯示出基本形狀,在超聲診斷下,可以清晰顯示胎兒腎臟的輪廓和結構,專業醫師通過觀察腎臟的大小和狀態來診斷胎兒腎臟的發育情況[9]。胎兒腎臟異常情況有腎積水、腎臟發育不全以及多囊性腎發育不良,比如根據胎兒的腎盂分離和皮質擴張情況來判斷腎積水嚴重程度[10]。腎缺如是一種致死性的疾病,嚴重影響胎兒生長發育,臨床上若是診斷出胎兒腎缺如,一般是建議家屬終止妊娠。臨床上診斷方式有常規超聲和高頻超聲,但是常規超聲檢查時顯示的圖像較模糊,經常導致漏診,對孕婦及其家屬造成傷害,因此常規超聲不是檢測早孕期胎兒腎臟異常的最理想診斷方式[11]。
高頻超聲的探頭在檢測胎兒腎臟情況時無需局部放大圖像,可以清晰顯示出腎臟外形結構和幾何系統,且獲取完整聲像所需的時間更少,臨床診斷價值較大[12]。本研究顯示,高頻超聲檢查診斷出胎兒腎臟異常28 例,診斷準確率為93.33%,常規檢查診斷出胎兒腎臟異常20 例,診斷準確率為66.67%,高頻超聲診斷準確率高于常規超聲(P<0.05),說明高頻超聲比常規超聲檢查更能清晰顯示胎兒腎臟異常情況,提高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