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煥,李拴柱,任 麗,宋江春 , 王建玉 , 張秀閣
(1.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南陽試驗站/南陽市農業科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2.河南省南陽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河南 南陽 473000)
河南省是花生生產大省,根據河南省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自2017年以來河南省花生種植面積維持在1 134 hm2左右,約占全國花生種植面積1/4,總產500多萬t,約占全國花生總產1/3,花生已經成為了繼小麥、玉米之后的第三大農作物,第一大油料作物[1]。高油酸花生是油酸含量占脂肪酸總量75%及以上的花生,油酸/亞油酸(O/L)比值≥10[2,3]。高油酸花生優勢越來越突出,一方面,油酸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亞油酸少一個不飽和鍵,因此其氧化穩定性更高,不易產生哈味,貨架周期長[1,4,5];另一方面,由于單不飽和油酸的氧化穩定性(酸敗性)明顯優于多不飽和亞油酸,所以高油酸花生油炒菜不易產生油煙[6],烹飪時間短。 此外,多吃富含油酸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從而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7]。2017年河南省提出以“四優四化”為主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而優質花生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提出要著力將花生育種和生產也由單純追求產量向優質、專用、有機的方向發展,這對于保障我國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給,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有效帶動加工、出口、醫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河南省自2017年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實行登記辦法以來,河南省登記的高油酸花生品種共有46個,數據來源于各品種登記時經農業部授權的品質化驗單位的檢驗結果(如表1)。

表1 2017-2020年河南省登記的高油酸花生品種
對河南省育成高油酸花生品種的主要品質指標進行變異性分析,育成的高油酸花生品種脂肪含量區間在45.81%~57.14%,平均52.6%,變異系數4.7%,其中開農71的脂肪含量最高,其次為豫花76號、美花6236、豫花37號、糧豐花二號、三花7號、濮花666,脂肪含量均在55%以上,鄭花166最低。育成的高油酸花生品種蛋白質含量區間在18.2%~28.08%,平均24.0%,變異系數9.6%,其中僅有開農603蛋白質含量在28%以上,其余均低于28%,豫花76號最低(圖1)。
育成的46個高油酸花生品種,油酸含量變異范圍在75.6%~82.8%,油酸平均含量78.6%,變異系數2.4%,其中濮科花22號油酸含量最高,其次為濮科花25號、德利昌花6號、豫花76號、三花6號、美花6236、驛花668、濮花58、濮科花11號、濮花666,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開農1715最低。油亞比區間10~37.8,平均值為20.2,變異系數37.5%,其中糧豐花二號油亞比最高,其次為濮花666、濮科花22號,油亞比均在32%以上,開農1715最低。

圖1 高脂肪、高蛋白質、超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種
利用DPS分析品質指標間的相關性得出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花生蛋白質含量與脂肪含量呈顯著負相關,油酸含量與亞油酸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

表2 登記的高油酸品種品質指標相關性分析
通過查閱文獻和資料,對河南省登記的高油酸花生品種進行了系譜分析,并構建了部分品種的系譜圖。該系譜主要包含了35個高油酸花生品種的親緣關系,從圖譜中可以看出,這些品種主要由開選016作為直接或間接親本選育而成,由開選016作為直接親本選育的品種有13個,由開選016作為間接親本選育的有20個。從育種方式看,以育成品種或品系間雜交為主,兼有回交、突變等方式。雜交種引入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選育的冀花系列、山東花生所選育的花育系列,對地方品種和野生種質利用較少。

圖2 2017-2020年河南省登記的部分高油酸品種系譜
我國花生總產約52%用于榨油,40%用于食品加工,5%~7%用于出口。用于榨油的花生脂肪含量要求越高越好,同時考慮脂肪的組成,油酸含量越高,營養價值越高,商品周期越長,而食用花生的品質則以蛋白質含量高,口感愈好,同時也考慮油酸和亞油酸的比值。出口專用花生的品質則以莢果和籽仁形狀、油酸/亞油酸比值、口味等為主要指標[8]。可見無論是何種專用花生都要求高油酸含量。從育成的花生油酸含量來看,一半以上的花生品種油酸含量在75%~80%之間,僅有26%的花生品種油酸含量在80%以上,O/L最大值為37.8,而美國育種的高油花生品種Georgia-Hi-O/L達到40∶>1,可見我國高油酸花生育種還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9]。另外,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蛋白質含量與脂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此結果與王春曉[10]等的結論一致。這表明在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種的同時,要朝著優質專用的方向發展,力爭做到分清主次,全面兼顧產量,協同改善品質。
從系譜圖可以看出,高油酸花生育種所選用的親本資源還是有限的,主要來源于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對引進的高油酸花生品種進行物理誘變所選出的高油酸優異種質開選016和2005年遼寧省錦州市農科院引進美國高油酸花生品種錦引花1號,而對國內品種利用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引起遺傳多樣性的降低。從生產上來看,我省高油酸花生品種推廣面積不大,這導致原料多為進口,無法為下游加工業提供原料保障,高油酸花生尚且缺乏行業規范[11],優質并不優價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戶種植高油酸花生的熱情不高。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飲食觀念的提升,高油酸花生因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而備受青睞,高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高油酸花生油甚至稱為平價橄欖油[12],相比普通花生優勢明顯,市場前景看好。我省高油酸花生育種起步較晚,系譜分析證實高油酸特性來源狹窄,僅依靠少數引進高油酸品種的突變體,花生野生種和地方種中含有豐富的高油、高油酸 、抗病、耐旱等優良基因[13],因此在育種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些優良基因,采用雜交、回交、分子標記等手段將高油酸、抗病基因匯聚、導入新品種中,實現優質多抗,高產高效。雖然目前我省主要的高油酸花生育種方式還是傳統育種,但是隨著分子育種的發展,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方法能夠極大提高高油酸花生育種效率,目前已開發出多個高油酸相關的分子標記并用于輔助選擇育種[14~16],我國已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育成多個高油酸花生品種[17~20]。綜上所述,在注重高油酸育種的同時,也要提高脂肪或蛋白質的含量,利用傳統育種與現代分子育種技術相結合,打破基因間的連鎖,協同培育出優質專用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