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賀中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航天員在太空“出差”長達半年時間,舒適的鞋子尤為重要。大家對于航天員的艙內用鞋一定覺得十分熟悉,畢竟它的“出鏡率”很高。
那么,航天員穿的鞋有何特別之處呢?

航天員穿著艙內用鞋開展工作
在色彩搭配上,艙內用鞋采用藍色與黑色相結合的方案,體現了時尚與科技元素,同時與艙內工作服的藍色相匹配,實現視覺搭配上的和諧感。
艙內用鞋最大程度地應用了以人體工效學為基礎的相關先進技術和成果,結合了足部三維掃描技術、足底壓力分析、一體織造等科技,精細全面地考慮了包括空間站特殊環境、人體特征、運動需求等設計影響因素。
艙內用鞋的材料以熱塑材料、混紡針織材料為主,這類材料柔軟、輕便、環保、抗靜電、透氣、富有彈性。艙內用鞋鞋面采用“魚排骨”式的波狀結構,在保證靈活性與保護性的同時還可以緩沖航天員運動時產生的碰撞。艙內用鞋腳部前端與后端設計飽滿,不僅穿著上更加舒適,而且造型也更為立體。這樣的設計保證了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活動時腳部的舒適和安全。
艙內用鞋采用跨尺碼設計,設計了涵蓋多名男女航天員的尺碼體系,并考慮到多種作業環境下的足底形態變化,以匹配航天員的足部活動特征。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艙內用鞋的鞋底還藏著一個浪漫的“小心思”——“九天攬月”。
在保證功能性的基礎上,整個鞋底的鏤空設計源于“九天攬月”的篆書漢字藝術設計變化,外圈環繞的周天“星宿”,彰顯了“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凌云壯志氣魄。

鞋底的“九天攬月”設計

航天員在出征儀式上穿著艙內航天服保護靴

航天員穿著運動鞋鍛煉
除了艙內用鞋,航天員在任務期間的“鞋柜”里還有其他六種鞋,包括出征儀式上穿著的艙內航天服保護靴、在艙內進行日常運動時穿著的運動鞋、太空自行車鎖鞋、搭配企鵝服穿著的企鵝服鞋、按需使用的保暖靴,以及放置在返回艙內的著陸用鞋。這六種鞋和艙內用鞋共同構成了航天員在任務期間的“靚麗穿搭”。
看完這些介紹,是不是對航天員的任務用鞋有了更多了解?目前,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出差”已有兩個月了,相信在這些任務用鞋的助力下,他們在“太空之家”的工作與生活會更加舒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