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皓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1)
界面中的動效設計使界面展示信息時更加易于理解,展示內容更清晰,能及時地與用戶進行交流并作出響應,好的動效設計能使用戶在操作界面時邏輯更清晰,使用更便捷,隨著人們情感體驗精神需求的不斷提升,App 設計中對用戶情感的關注也逐漸成為設計優良的評價標準,人們對動效設計的情感化體驗也展開了設計與研究。
動效設計是一種以畫面為載體,將資訊輸入到界面設計中的一種重要的視覺表達方式。動效設計在圖形設計的基礎上,添加了時間的概念,按照一定的物理法則,給使用者提供信息,讓用戶可以看到自己的動作,可以對用戶的行為做出反應,清楚地說明界面設計中的互動行為的起始和終止[1]。動效設計的研究和實踐也在注重對用戶體驗的產品優化,動態效果能夠在靜止的網頁上引起用戶的注意,更加清晰和有力地傳遞信息。
情感設計是由唐納德·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一書中提出的。情感化設計分為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三個層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各類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功能的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提出視覺美觀,個性化的本能層要求;操作邏輯清晰,產品易用的行為層要求;情感關懷、產生共鳴、價值感認同,留下深刻印象的反思層要求[2]。隨著設計心理學的興起,人們越來越注重對用戶的情感體驗,因此情感設計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將人們的目光從功能滿足轉向了人性關懷,使其更貼近使用者。在圖像效果方面,情緒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充滿感情的動態效果能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界面和愉快的使用體驗,從而達到視覺美觀,邏輯引導清晰,反饋及時易懂等基本需求,提高使用愉悅感。
傳統信息的傳播是單向的,靜態的,隨著技術和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交互功能被實現,信息的傳播實現了差異化,不同的用戶根據需要可以與產品之間進行交互,選擇需要的信息來進行展示,突出了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交互需要在實現視覺設計時,更多地顧及使用者的感受與需要,改變了傳統的視覺傳播方式,即用戶在單向接受靜態信息時,根據使用者的習慣及視覺體驗,讓用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交互帶個用戶的信息精準度,與用戶交流中的情感依賴與共鳴,這是靜態的視覺展示無法實現的,為了使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黏性增加,使用戶與產品之間產生更多的共鳴,在實現產品基礎功能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和提升交互動態效果的運用是必要的。
在完成靜態界面添加動態效果時,必須先掌握最基礎的可視化參數。動效設計的中心思想是通過恰當的動畫,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速度來傳達觀念和訊息。動效的設計應該主要圍繞元素位移、縮放、不透明度變化、旋轉等基本屬性來進行設計。當基本的運動規則被確定后,再通過調整特定的屬性來達到精煉的效果。
在動態效果設計中,動態效果響應的時間,和動態效果的觸發點是需要根據產品進行設計的。首先動作效果必須有某種含義,在一些重要的場合,達到反饋、傳遞信息、引導任務、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不能隨意地堆疊,甚至是照搬模板。動態效果比使用者的動作要慢一些,有一些反應的時間,便于使用者掌握使用的節拍。下一步是將預設值與啟動值之間的間隔時間控制在最佳值。太短的動態效果不但沒有傳遞出足夠的訊息,而且一閃而過讓使用者無法看清,引起誤解。動態效果的響應時間太久或等待的時候顯示比較單調,會讓用戶失去耐心,放棄等待。在動態效果上,不同層次的函數在視覺上要有顯著的差別,同樣的動作和效果,用時間來營造有序和一致性,增加可讀性。在動態的作用下,元素的變形,比如擠壓和拉伸,都是模仿物理的。在虛擬世界中引入了現實的物理法則,模擬了重力、摩擦力和慣性對運動目標的變形,能提高活動性。自然中沒有任何一種物質是均勻的,也不會有什么東西會突然停下來,因此,很多界面的移動、翻頁,都需要設置動態曲線。
以用戶體驗為宗旨,分析使用者的操作習慣、用戶的喜好,軟件的使用情況和整個過程的架構,在進行動態效果設計時,力求利用元素、色彩、流暢的動態效果來創造舒適的效果,做好可視化的指導。這些信息是按照等級順序排列的,每個單元的布局可以有明顯的主次關系,有了視覺上的突出,讓使用者知道哪些地方值得注意,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再進一步發掘出合適的動態植入時機,為用戶添加一些有創造性的點子。
視覺上的震撼與功能的結合并不矛盾,并且是一種包含的關系,并且在視覺經驗中也包括了功能的展示,也是一種提升體驗的方式。動態效果設計能清楚地向使用者展示App 的運行過程,例如點擊一個圖標就可以完成網頁的跳躍,它會不斷地變小,然后變大,這是一個準備。若動作幅度較大,則會有較小的反彈。位移的改變不是一條直線,但在動態效果設計中,遵循自然法則和邏輯,除非那些法則有特別的含義被破壞。
動效發生在使用者的動作之后,作出回應,具有自我解釋力,它能緩解使用者的耐心和焦躁,讓使用者有一種安全感和互動的感覺。動態效用表現在轉場過渡和資訊層次上,能讓使用者理清思路,更好地了解整體和局部的關系,讓新的消息和界面不會突然地冒出來。至于下一層會有什么,前饋效應具有強烈的提示作用,為將要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提高使用效率和便利性,優化操作體驗。
良好的動態效果能夠將不同的功能區分開來,也可以把沒有規則的數據整理起來,通過軟件界面架構的連接,加強邏輯關系,提高認識的有效性,方便使用者在交互過程中不出戲,準確的查找需要的資料。對點擊后的反應進行及時的反饋,能夠消除使用者的焦躁感,減少負擔,最大限度地減少信息轉換間隙所造成的焦慮和困惑,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要善于運用減法的強弱,刪除不必要的,讓它更適合于核心功能,協助用戶使用、理解和記憶,擁有最佳的操作體驗[3]。舉個例子,在加載過程中,增加了動態功能,導致了時間感的扭曲,通過加載動畫的視覺效果,使觀眾有一種等待時間不長的感覺,從而降低了耐心的消磨,加強互動的體驗。
轉場動效應用在頁面的切換和功能的轉換,有不少應用在頁面切換時沒有動效,是直接的跳轉,在用戶觀看時,會有卡頓的感覺,顯得比較生硬,界面缺少友好性;在頁面切換中加入一些動效可以使頁面看起來更加流暢,提升觀看的舒適度,同時,應用一些不同的動效,也能幫助用戶理清應用頁面的層級關系。例如,在很多應用中,進入應用會用由小到大的動效,退出則用由大到小的動效;進入某項功能的子層級,常用向左滑動的動效,退回上一層級常用向右滑動的動效;動效的加入能使用戶的操作邏輯更清晰。
轉場動效的設計中,需要使用“緩動”來讓動效的表達更符合實際的情況和用戶的期望,在生活中,動作的轉換一定不是勻速的運動,常會出現加速或減速的變化,在動效的設計時,要根據實際的應用場景,選擇緩動的變化曲線,以符合應用的場景。
展示動效應用在需要重點展示的信息中,通過一些動態效果的添加,幫助用戶理解信息內容,并獲得信息中的情感。例如,在天氣App 中,常會見到根據不同的天氣狀態,會有不同的展示動效,以更加直觀地提示用戶天氣的變化,在觀看信息時,能通過動效直接的獲取,節省閱讀的時間,也提升了產品的易用性。但由于設備屏幕的尺寸有限,在需要展示較多信息的時候,還可以通過縮放、翻轉、折疊化等動效,來對信息進行更為豐富的展示,動過動效的添加,可以將信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展示,提升用戶認識的同時,也能表達出信息之間的層級關系,幫助用戶理解信息邏輯,提升使用體驗。
在展示動效的設計中,常使用“堆疊”的方法來進行信息的分層展示,體現出信息間的連續性與邏輯關系,在“堆疊”切換的過程中,運用縮放、模糊效果,模擬生活中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透視效果。常用“維度變化”的方法體現信息的翻轉和折疊,當新的信息產生或消失時,運用維度變化,做出翻轉、折疊的效果,展示出信息的敘事、連續性和邏輯關系。
引導動效的應用往往是希望引起用戶的注意力,根據一般視覺注意的規律,人眼總是會先注意到運動的元素,通過抓取用戶注意,引導用戶點擊,進入到目標場景。例如,很多App 的導航中都會有“+”按鈕,點擊常會出現更多選項,在出現的過程中根據產品使用合適的動效,能給用戶帶來清晰的思路,快速找到需要點擊的按鈕。
在引導動效中,常使用“鏡頭平移與縮放”的方法,對界面元素進行展示,并保持過程的連續性和空間變化,這種動效可以暗示觀察者視角的變化,也可以暗示靜止的視角下對象改變位置。通過連續性和敘述來支持可用性,幫助用戶在界面對象和目的地之間無縫轉換。還可以結合“維度變化”來引導更多的空間,更直觀地向用戶傳達與當前信息相關聯的上一層與地下一層的內容,幫助用戶更好的搭建產品邏輯結構。
加載動效應用在由于網絡原因或數據流量較大時,不能及時呈現內容時,有一定等待時間,在等待的同時,運用動效,讓用戶了解加載的進度,同時緩解等待時的焦躁、無聊等負面情緒,以提升產品的體驗感。
在加載動效的設計中,常用“變形”的方法,當加載進程結束時,可以進行形態的變化,以提示對象效用發生的變化,以創建連續的產品敘事流程,變形是提升可用性動效中最明顯和最具穿透力的。“值變”的方法也時在加載動效中常用的方法,運用數值的變化來提示加載的進度,在實際的設計案例中,數值的變化可以用一些與產品相關的動態圖形來展示,例如旅行類產品中運用奔跑的小人;飲品點單產品中運用逐漸注滿水的杯子等,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印象,提升親和力,增進個性化的情感。
反饋動效運用在當用戶與產品產生點擊、滑動、縮放、拖拽等交互時,產生的視覺或聽覺或觸覺的動態反饋,以向用戶反饋交互的結果,幫助客戶了解交互過程中所處的狀態,給用戶帶來安全感,讓用戶清楚地了解目前處在什么狀態,當前發生了什么事情。例如在眾多產品的密碼輸入頁面,用綠色代表安全性高或登錄成功,紅色代表安全性低或錯誤,很多時候還會加入音效或震動,通過多種感知來反饋當前的狀態,以及時的提示用戶交互操作的狀態。在生活中如果去按下按鈕,你能感受到按下時的力度和按鈕的阻力,但這些是在點擊屏幕的時候所無法接收到的反饋,所以就需要通過一些視覺、聽覺或觸覺的方式來及時將交互的結果反饋給用戶[4]。
在反饋動效中,常會用到“生成”的方法,這種動畫能展示出通過操作而發生的新的事件,以及前后事件之間的關系。“生成”可以引導用戶從交互前的信息轉向交互后的信息,反饋信息之間的關系,提示進一步的操作,增強用戶信任度,提升產品安全感。
通過以上常見動效的情感表達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動效設計中更為準確地表達情感,提升產品的人性化體驗,增強客戶的黏度。在實際案例的設計中,可以根據不同產品的具體情況,進行各種表達方法的組合,來衍生出各類復雜并變化豐富的動效,提升產品可用性,提升情感體驗。
隨著設計對情感化的重視,App 的情感設計也在逐步提升,而在App 界面中,動效是最容易引起用戶注意,并與用戶產生交流最多的因素。本文通過對App 動效的分析和情感化設計的研究,總結常見動效的情感表達方法,希望能給App 動效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但App 的種類形式多樣,針對不同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還需再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