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羽

1 建筑與運輸桁架對望

日清設計
2001 年成立于上海,始終秉承“刪繁就簡,溯本清源”的建筑哲學,創始人宋照青以la cime(法語“高峰”之意)命名公司,立足本土并以創造一流建筑為目標。
擅長研究城市如何能夠吸引人的獨特文化以及其親民性特質。這基于城市的更新與改造、城市場景設計和性格定位的實際轉化案例。從設計上來說,日清設計是一個單獨以建筑學專業為主導專業的設計事務所,未摻雜其他專業,但是有跟結構、機電設計公司進行合作。單專業的設計公司是一種發展趨勢,有助于提升建筑設計的水平。同時希望通過培養中國本土化人才和整合精英設計團隊,創造出真正符合地域環境的建筑。

林瓊
2005 年至今任職于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資深設計總監,第十事業部部長。
項目位置:廣東珠海
設計單位: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負責:熊星、林瓊華
設計團隊:章志武、李觀如、周昊、邢宇、程敏、蔡子宸
主要材料:水泥板、Low-e 玻璃、仿銹鋁板、仿混凝土涂料
建筑面積:3 404.71 m2
設計時間:2021 . 3
竣工時間:2022 . 4
業主單位:星河地產
業主團隊:鄧立、陳麗瑩
景觀設計:廣州林德景觀規劃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圖設計: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攝影:九里建筑攝影

1 剖透視

城市更新中,對工業遺存的場所精神保護和營造本質上是對場所自身特性的肯定,賦予工業遺存場所精神即賦予了場所活的靈魂,是工業遺存改造的關鍵之處。一個地方的特征是由發生在那里的時間所給予的,建筑和城市要緊的不只是其外表形狀、物理幾何形狀,而是發生在那里的事件。是時間的對話,記憶的場所,找回群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工業遺存保護、場所精神構建、糖廠記憶重構、文化藝術氛圍表達。

4 博物館與場地的關系

5 博物館入口

6 中庭內部光影

7 夜景

1 虛實的對比與窗口的打造

2 塔內部

3 虛實的框景

4 藝術樓梯

5 博物館與場地的關系

6 藝術樓梯
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中心偏西的近郊,北靠大嶺鬢,南側緊臨乾糖湖。上世紀50 年代,珠海生產生活條件很差, 土地鹽堿度太高,無法種植莊稼。建設者通過種植甘蔗,征服了鹽堿地。1981 年,建造成立了糖廠,至2014 年,乾務糖廠停榨。近半世紀以來,制糖工業一度是乾務的支柱產業,是乾務人心中最鮮明的工業文化記憶。
如今, 舊的糖廠建筑已經全部拆除,保留除塵塔及一座卸貨桁架作為歷史建筑修繕保留。
一個工業時代記憶與文明的體現,居民對工業文化精神遺存的情感,不只是建筑,而是留存于這個地方的工業氣質。
場所精神主要表現在“方向感”和“認同感”,即場所的環境特征能讓人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場所,并明確自己與場所之間有何關系。乾務人的心里,重要的不是保留老的廠房建筑,而是在于糖廠共同奮斗的工業歷史記憶。制糖的工業流程,于這片土地上辛勤創造留下的文化氛圍。
建筑設計成挺拔的體量,給與觀者直接的震撼體驗。設計師想通過創造一種乾務居民現代生活與工業生活時空的對話感,以歷史疊合為前提,保留并傳遞這份工業記憶的原始感情,創造認同感、歸屬感。
設計師認為,不需要過多的建筑語言去還原原來糖廠工業建筑的舊貌,而是大開大合,只取用朦朧的形式。兩側的實體,代表的是糖廠歷史,內部作為開放性的展廳,展出糖廠保留的珍貴工業機器等。中部通高的玻璃體量,寓意現代乾務人的文化生活,多個觀景露臺的打造,形成城市生活和工業歷史對話的“窗口”,和舊的糖廠工業建筑形態形成精神上的對照。
博物館建筑作為內斂的空間,具象為靜謐的時間點,湖、桁架(工業遺產)、公園(公共活動場所)、塔(工業遺產),在場地上形成直接體驗與記憶體驗的軸線。
新建建筑與本就屬于這里的物件組合,使得場所精神“具象化”,能夠更好地體現人們的生活氣息,進而內化并傳遞出糖廠工業記憶的文化感情,設計師想通過體驗上的共情來實現工業功能向城市功能的轉變。
營造一個自由舒適的放松空間,與除塵塔的對話,形成某種對照,通過柔和的光線使得參觀者在進入時獲得空間上的安全感。
這個空間,不做功能性的要求,設計師希望人們在走進這個博物館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看博物館所展出的東西,而是將這個塔作為將藝術品抹去的存在,拋去物質載體,本身就是藝術。旨在進入這個空間里,就與那個時代的工業場景在發生交互。

1 中庭內部光影

2 博物館入口映像

3 塔外部
在通高中庭的設計上,擬在通過光影的敘述,抽取的是舊糖廠內部場景的工業感形式和空間形態,陣列的通高柱體,使參觀者沉浸在某種狀態里,與其產生氛圍上的交互而不是做一個密閉的空間來放置展品。宏觀上來說,有種“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但遠處看風景的人認為你也是風景的一部分”的意味。
藝術樓梯的形態設計,是對設計師對工業致敬的實質載體,螺旋向上,聚集為一股多角度沖擊感官的力量。行走其上,博物館內部媒介和外部景觀媒介相互交融,強化直覺感知以及博物館的象征意義。
城市更新的意義在于對客觀存在實體的保護與改造和對各種生態、空間、文化、視覺等環境的改造和延續,而不是老建筑的復刻。乾務糖廠博物館的落成,其在作為乾務人制糖工業記憶意識載體具象化的同時,也是近半個世紀來空間形態和人文理念的變遷。
博物館作為陳列和展示歷史物品及痕跡的建筑物,不希望他只作為一個展示舊物的“展臺”,而希望他本身就能夠具有延續歷史記憶和遺產生命的功能。